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80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4620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高师理科学刊、健与美、四川动物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等;基础代谢率的相关文献由669位作者贡献,包括柳劲松、王德华、邵淑丽等。

基础代谢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1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4620 占比:99.70%

总计:124991篇

基础代谢率—发文趋势图

基础代谢率

-研究学者

  • 柳劲松
  • 王德华
  • 邵淑丽
  • 徐兴军
  • 赵志军
  • 张伟伟
  • 王有祥
  • 刘亚丽
  • 宋志刚
  • 宿淑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荣华
    • 摘要: 冬季时节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们更加注意防寒保暖、敛阴护阳。特别是老年人因自主神经功能下降、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基础代谢率低,导致自身防寒能力较差,更应根据气候变化调理饮食、均衡营养、辨证用餐,加强身体抗寒防病的能力。专家建议:冬季时节,老年人防病抗寒应遵守以下健康饮食原则。
    • 魏巍; 张旭; 李婉娇; 宋禹青; 罗莎; 张皓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HT)、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亚甲亢)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4(Nrg4)、Tsukushi(TSK)水平与血脂、甲状腺激素、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黑龙江省红十字(森工总)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HT患者150例、亚甲亢患者130例分别作为HT组、亚甲亢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表观健康组。比较三组血清Nrg4,TSK水平以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甲状腺激素指标[TSH、甲状旁腺素(PT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和BMR,分析患者血清Nrg4,TSK水平与血脂、甲状腺激素、BMR的相关性,观察血清Nrg4与TSK的相关性。结果HT组血清Nrg4,TSK,PTH,FT4,FT3,TT3,TT4和BMR高于亚甲亢组(t=9.591~29.295,均P<0.05)和表观健康组(t=11.543~26.872,均P<0.05),而血清TSH,TC,TG,LDL-C和HDL-C水平低于亚甲亢组(t=3.776~27.429,均P<0.05)和表观健康组(t=3.531~17.533,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甲亢组血清Nrg4,TSK水平高于表观健康组(t=5.277,7.008,均P<0.05),但HDL-C,TSH水平低于表观健康组(t=10.358,28.220,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HT患者血清Nrg4,TSK水平与血清TC,LDL-C,HDL-C和TSH水平呈负相关(r=-0.652~-0.371,均P<0.05),与血清PTH,FT4,FT3,TT3,TT4及BMR呈正相关(r=0.349~0.593,均P<0.05);亚甲亢患者血清Nrg4,TSK水平与HDL-C,TSH水平呈负相关(r=-0.615~-0.489,均P<0.05);HT,亚甲亢患者血清Nrg4与TSK水平均呈正相关(r=0.581,0.563,均P<0.05)。结论针对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混杂因素进行校准,并将上述因素剔除后发现HT,亚甲亢患者血清Nrg4,TSK水平均增高,且HT患者的Nrg4,TSK与血脂、甲状腺激素和BMR有明显相关性,而亚甲亢患者的Nrg4,TSK仅与HDL-C,TSH有关。
    • 刘秋君; 张静; 杨梦怡; 贾维; 李帆; 栾鹏飞; 马占兵; 霍正浩; 党洁
    • 摘要: 目的:分析宁夏大学生7项瘦体组织成分指标与基础代谢率(BMR)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741名在校大学生(男性364名,女性37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nBody BSM370体成分仪测试受试者体质量、身高、身体总水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蛋白含量、无机盐含量、骨骼肌含量、InBody评分及BMR值的分布。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各项瘦体组织成分指标与基础代谢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计算出回归方程系数。结果:男性大学生身高、体质量及各项体成分指标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男性回族大学生除体质量、InBody评分显著高于男性汉族大学生外,其他指标在两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女性回族大学生仅有InBody评分显著高于女性汉族大学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7项瘦体组织指标在男、女大学生间均显示与BMR呈明显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身体内总水分、无机盐含量、蛋白质含量是宁夏大学生BMR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骨骼肌含量能影响男性大学生BMR,而女性大学生BMR则会受到细胞内液的影响。结论:宁夏大学生瘦体组织成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各项体成分指标均与BMR呈正相关,体成分指标高者,BMR更高。
    • 王世彪
    • 摘要: 甲亢属中医“食疫”“中消”“瘿瘤”范畴,主要表现为双手震颤、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心率加快和基础代谢率增加5大主症,伴有神经过敏、发脾气等症状。中医认为,除遗传因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肝气郁滞等也是诱发甲亢的重要原因。情志不畅导致气滞血淤,结成瘿瘤或眼突;肝郁易化火,耗损津液,可引发心悸不寐。治疗应以育阴潜阳、疏肝养心益肾为主,临床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效果显著。
    • 摘要: 不论是长时间坐着、斜靠还是躺卧,凡是能量消耗小于1.5倍基础代谢率的清醒行为,都属于久坐,它会通过五大机制影响心血管健康。损害下肢血管。坐着不动时,下肢外周血液流动性变差,会引起肌肉胶化、血液黏度增加,导致血管功能障碍。
    • 邱艳; 梁秋燕; 蒋鹏慧
    •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于基础代谢率和心功能分级区别开展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3月高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试验组(康复锻炼干预),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和肺功能相关参数、生活质量、运动自我效能、焦虑评分、运动功能、临床症状等,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静息心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me per minute,MVV)、运动功能、自我护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运动自我效能评分和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康复锻炼、药物服用、心理调节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尿少、消化道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干预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基础代谢率和心功能的不同进行康复锻炼干预的效果更佳,患者的依从情况也相对较好。
    • 彭婧如
    • 摘要: “中年发福”一直是困扰很多中年人的问题,明明年轻的时候挺瘦的,可是到了中年之后,不知不觉就变得大腹便便,肚子挺得老高,下巴堆积了好几层肉。发胖就发胖吧,年轻的时候发胖,稍微控制一下就瘦下来了,可是到了中年,肥肉好难减。为什么?从人体结构来看,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在安静状态下所消耗的生存所需热量也越来越少,即基础代谢率慢慢降低,代谢消耗的能量减少,这是一种衰老现象。随着人体的衰老,关节的活动和活动范围变得越来越小,人的肢体动作变小,致使身体活动变少,在不知不觉中肌肉迅速减少,结果导致热量消耗减少了很多。
    • 王德华; 王祖望
    • 摘要: 本文回顾了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能量代谢特征与环境适应性、适应性产热与体温调节、能量平衡与体重调节、生理极限值和种群能流估算等,总结了近年一些新兴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双标记水方法测定能量消耗、肠道菌群的功能、地理生理学、种群生理学、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理功能等。有些工作引领了中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如生态能量学、适应性产热和生理适应等。本文对未来需要发展的领域和深入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建立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学科体系。
    • 车大钿
    • 摘要: 睡眠,看似无所作为,实际却是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状态:睡眠时,人的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减慢,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其次睡眠状态下大脑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积聚,有助于保护大脑,恢复精力;睡眠还有助于增强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于儿童来说,睡眠还能促进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充足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证。
    • 梁嘉文
    • 摘要: 超重/肥胖患者的减重,首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认知-行为干预来实现;其次通过药物,甚至手术来达到减重效果。饮食控制在体重管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饮食减重,不能只求快,也不能只关注体重,更需要关注体重各成分的组成,如基础代谢率、体脂率、内脂率、肌肉量、水分等。临床所见,不少人因为过分追求减重效果,采用不恰当的减重饮食方式,导致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不良事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