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脂率

体脂率

体脂率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27篇,主要集中在体育、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32359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健与美、当代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等;体脂率的相关文献由8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咏兰、郑连斌、宇克莉等。

体脂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2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2359 占比:99.95%

总计:632661篇

体脂率—发文趋势图

体脂率

-研究学者

  • 李咏兰
  • 郑连斌
  • 宇克莉
  • 张兴华
  • 包金萍
  • 张一民
  • 王人卫
  • 刘鹏
  • 金元甲
  • 陈佩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远; 郭明芳; 梁军; 蒋登烨; 韩彬; 韩文成
    • 摘要: 目的:以甘肃省某高校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诊断标准评价高校教师体重超重及肥胖流行情况,为进一步健康干预采集数据。方法:以甘肃省某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4-7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体脂率(BF)、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分别判断超重和肥胖。结果:共获得有效标本336名,以BMI、BF为标准,超重检出率分别为33.04%、62.5%,男教师超重率为47.59%、62.65%,女教师超重率为18.82%、62.35%,以BMI为标准超重检出率低于BF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BMI、BF、WC为标准,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2%、16.07%及40.77%,男教师肥胖率16.27%、15.06%、65.66%,女教师肥胖率4.12%、17.06%、16.47%。男、女教师腹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BMI标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肃某高校教师超重及肥胖问题突出,应以多种诊断方法综合评价个体超重和肥胖。
    • 王丽娟; 张盟盟; 左国栋; 郑松; 蒋婧
    • 摘要: 针对相同热偏好个体的性别差异,通过验证过的问卷筛选凉偏好,中性偏好和暖偏好3类受试者,在26、29、32°C工况下,测试受试者的主观反应、生理参数和体型参数。结果表明:凉偏好男女受试者的平均皮肤温度和平均皮肤导热热流存在显著性差异,暖偏好男女在26、29°C时平均皮肤温度和在26°C时平均皮肤导热热流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中性偏好男女仅在26°C时平均皮肤导热热流存在显著性差异;凉偏好与暖偏好男女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率、人体密度及骨骼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 高茸; 康阳; 杨阔; 白雁清; 袁海龙
    • 摘要: 背景随着军事装备的发展,飞行任务、环境日益复杂,飞行员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和飞机性能的正常发挥。目的 通过了解飞行员人体成分特点,探究其人体成分的均衡状况。方法 2021年2月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96名男性直升机飞行员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对不同年龄段飞行员人体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飞行员的肌肉量、骨骼肌、身体水分和无机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岁飞行员的体脂肪、内脏脂肪、体脂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均显著高于30岁以下飞行员;≥40岁飞行员的基础代谢显著低于40岁以下飞行员。196名飞行员中55.10%超重或肥胖,58.67%体脂率超标,11.73%向心性肥胖。不同年龄段飞行员的BMI、体脂率和向心性肥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0~29岁飞行员中43.96%超重或肥胖,40.66%体脂率超标,3.30%向心性肥胖;30~39岁飞行员中66.23%超重或肥胖,79.22%体脂率超标,18.18%向心性肥胖;而40~49岁飞行员中60.71%超重或肥胖,60.71%体脂率超标,21.43%向心性肥胖。结论 飞行员超重、体脂率超标等问题突出,应针对性从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等方面加强飞行员的健康管理,保障飞行质量和安全,提高我军战斗力。
    • 茅晓蒙; 盛金叶; 赵雪林; 汤庆娅; 冯一
    •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7~8岁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其体脂率的关系。方法: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儿童1天的膳食信息,并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体成分测定;根据性别、年龄别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超重、肥胖3组,另根据其体脂率的P_(25)、P_(75)值点分为低、中、高体脂率3组,比较不同组间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65例儿童(男181例、女184例),男、女生之间膳食纤维摄入量(g)无统计学差异(7.30 vs 7.89,P=0.367),但纠正能量摄入后的膳食纤维摄入量(g/1000 kcal)在男、女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4.55 vs 5.03,P=0.012);男生正常、超重、肥胖3组间膳食纤维摄入量(g/1000 kcal)随BMI增加而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4.58、4.41、3.41 g/1000 kcal,P=0.29),体脂率低、中、高3组间摄入量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56、3.92、3.36 g/1000 kcal,P=0.026),并且高体脂率组较中体脂率组差异更为明显(P=0.033);女生正常、超重、肥胖3组间膳食纤维摄入量(g/1000 kcal)具有类似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5.28、4.33、4.46 g/1000 kcal,P=0.073),体脂率低、中、高3组间摄入量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5.27、5.36、4.23 g/1000 kcal,P=0.026),高体脂率组与低、中体脂率组间存在差异(P=0.021,0.036);男生及女生BMI与膳食纤维摄入量(g/1000 kcal)均无相关性(r=-0.006,P=0.993;r=-0.093,P=0.215),但控制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后,男生体脂率与膳食纤维摄入量(g/1000 kcal)同样无相关性(r=-0.083,P=0.273),但女生体脂率与其摄入量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185,P=0.013)。结论:本研究中膳食纤维摄入量(g/1000 kcal)对于7~8岁儿童体脂率影响较BMI更大;相较于男生,女生体脂率与其相关性更高。
    • 苏义冬; 莫懿晗; 董欣; 钟静; 邓文与; 刘贝贝; 姚雪梅; 王秀华
    • 摘要: 目的基于常用人体测量学数据和人口学数据构建老年人体脂率预测公式,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采集1025名老年人的人体测量学数据(身高、体质量及腰围等)、人口学数据(性别、年龄等)和体脂率数据。随机分为建模组(820名)和验证组(205名)。以生物电阻抗分析仪(BIA)测得的体脂率为金标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预测公式,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预测效能,Bland-Altman散点图和林氏一致性系数验证预测公式与BIA的一致性。结果BMI、性别、身高、腰围、年龄进入体脂率预测公式。预测公式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89.1%。预测公式与BIA测得体脂率的差值均数为-0.021%,95%一致性区间(LOA)为(-6.605%,6.562%),95%LOA的95%CI为(-7.397%,7.354%);与BIA测得体脂率的林氏一致性系数为0.883。结论构建的老年人体脂率预测公式可靠,可用于老年人肥胖预防与管理。
    • 刘小舟
    • 摘要: 目的:探讨北京市西城区4~12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躯干及肢体围度与体脂率的相关性,了解肥胖儿童躯干、肢体围度的变化规律,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并科学监测儿童肥胖问题。方法:2019年5月—2021年12月以生物电阻抗法分析167名儿童体脂率,其中正常组儿童83人,肥胖组儿童84人。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臂围、腿围,计算体质指数、腰围臀围比、腰围身高比等指标,并分析各指标与体脂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儿童腰围臀围比为(0.922±0.050)、腰围身高比为(0.549±0.250)、腰围臂围比为(3.092±0.212)、腰围腿围比为(1.686±0.152),正常组儿童分别为(0.853±0.483)(0.444±0.248)(3.022±0.194)和(1.594±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38、-27.033、-2.249和-5.075,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与体脂率、体质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结论:北京市西城区4~12岁肥胖儿童脂肪堆积以腰部为主,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可反映儿童的体脂率水平。
    • 于会新; 李咏兰; 郑连斌
    • 摘要: 为探讨中国东部和西部蒙古族体成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基于生物电阻抗法获得的蒙古族17项体成分指标,研究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对蒙古族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蒙古族男性和女性的体脂率、四肢和躯干脂肪率与经度和年平均气温均呈负相关.男性的体脂率、总能量代谢、内脏脂肪等级、上肢和躯干脂肪率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而女性除总能量代谢外,其余16项指标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无相关.(2)东部和西部蒙古族体成分的差异性u检验结果表明,男性间和女性间的体脂率、总肌肉量、总能量代谢、水分率、四肢和躯干脂肪率、下肢和躯干肌肉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蒙古族男性的肌肉和骨骼发育水平相近,西部蒙古族男性的肥胖程度和脂肪发育水平高于东部蒙古族.西部蒙古族女性的肥胖程度、脂肪发育水平、骨骼和肌肉发育水平均高于东部蒙古族.东部和西部蒙古族体成分的主要差异是身体的脂肪发育水平.
    • 修双玲; 付俊玲; 穆志静; 孙丽娜; 赵蕾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体脂率与肌力及躯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7例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岁的T2DM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受试者体脂率及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用握力和椅子起坐试验来评价肌肉力量。步速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来评价躯体功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体脂率对肌力和躯体功能的影响。结果女性患者体脂率显著高于男性(35.18%±6.32%vs 28.75%±4.48%,P<0.001)。体脂率与ASM、骨骼肌肌肉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index,ASMI)、握力、步速、SPPB评分显著负相关,与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椅子起坐时间正相关(P<0.01)。调整年龄、性别、ASM、HbA1c和高腰围后,体脂率与握力、步速降低相关(分别为β=-33.68,P=0.003;β=-1.316,P=0.002),亦与5次起坐时间增加相关(β=31.60,P=0.011)。结论体脂率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力下降及不良的躯体功能显著相关。
    • 肖年军; 宁守斌; 张颖; 朱迪; 谷君辉; 厉晓杰; 王雪峰; 邹志康
    • 摘要: 目的观察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血压检测结果分布及其与身体围度指标的关系,为精准选拔及科学训练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按照横断面研究设计,将学员分为高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分析3组学员之间身高、体质量、坐高、上肢长、下肢长、颈围、臂围、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及体脂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共717人,其中高血压组8人(1.12%)、正常高值血压组565人(78.80%)、血压正常组144人(20.08%)。3组之间比较,平均身高、坐高、上肢长、下肢长、腰臀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体质量、颈围、臂围、胸围、腰围、臀围、BMI和体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794〜13.070,P<0.05或<0.01或<0.001)。结论青少年航校学员血压测量结果与体质量、颈围、臂围、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及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结果有一定关联。
    • 周亮; 邱苗
    • 摘要: 目的:研究女大学生体形差异对其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对女大学生进行体成分测定和身体自尊测试,比较不同体脂率(PBF)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结果: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及格水平,依次为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自我价值感和运动能力;消瘦组的身体自我价值感明显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正常组的身体自我价值感高于肥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女大学生对于自我身体吸引力总体上信心不足,但是消瘦和正常组相对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大学生对于自我身体素质不满意,但是肥胖组对自我身体素质有更高的自我评价,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较低,体形偏瘦的女大学生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两个维度拥有更高的自尊水平,而体形偏胖的女生则对自我身体素质更有信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