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围身高比

腰围身高比

腰围身高比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321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湖北体育科技、山东体育科技、医疗装备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腰围身高比的相关文献由3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戈力、傅君芬、孙春等。

腰围身高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3.2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321 占比:96.55%

总计:2404篇

腰围身高比—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疆春; 熊振宇; 李云芝; 张宁坤; 王丽丽; 王丹; 佟晓利; 陈宇; 李田昌
    • 摘要: 目的探讨年龄≥75岁老年男性非空腹血脂检测的意义。方法整群抽取2020年8~9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75岁的老年男性126例,分别采集空腹和早餐后2 h(非空腹)静脉血检测TC、TG、HDL-C和LDL-C,分析空腹、非空腹血脂代谢特点。结果老年男性非空腹TG水平明显高于空腹,非空腹TC、HDL-C水平明显低于空腹[(1.65±0.64)mmol/L vs(1.40±0.52)mmol/L,(4.21±0.98)mmol/L vs(4.45±1.03)mmol/L,(1.30±0.26)mmol/L vs(1.39±0.27)mmol/L,P=0.000]。空腹和非空腹HDL-C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腰高比、腰围呈负相关,TG水平与腰高比呈正相关(P<0.05,P<0.01)。非空腹TG水平与腰围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75岁老年男性,非空腹血脂与BMI、腰高比和腰围的相关性较空腹血脂更强,可使用非空腹血脂检测替代空腹血脂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和预测。
    • 袁空军; 杨媛; 赵创艺; 周光清
    • 摘要: 目的:评价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联合体质指数(BMI)预测血脂异常病人患病风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检的29463人为研究对象。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BMI、WC、WHtR 3个指标判定超重/肥胖的一致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MI、WC和WHtR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关联,采用分层分析评估BMI和WC、WHtR对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联合作用。结果:检出血脂异常9180人(31.2%),其中男6984人(41.2%),女2196人(17.5%)。单独采用BMI指标,BMI<24.0 kg/m^(2)者中有8.8%的WHtR中心性肥胖被漏诊,8.6%的WC中心性肥胖被漏诊;单独采用WHtR或WC指标,WHtR或WC正常者中分别有18.9%和18.4%的超重/肥胖者被错误分类。单独使用BMI、WC或WHtR的最佳切点诊断血脂异常灵敏度均不高,分别有33.65%、39.95%、40.57%的血脂异常者被漏诊,而联合使用BMI和WC、BMI和WHtR漏诊率下降为27.59%和27.7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关联高于WC、WHtR,而WHtR预测其他类型血脂异常的OR值均大于BMI。分层分析结果表明,BMI超重/肥胖且WC、WHtR中心性肥胖者患血脂异常的风险分别为两者均正常的2.483和2.478倍。结论:BMI、WC和WHtR均为血脂异常病人患病的影响因素,WC、WHtR联合BMI可以高效识别血脂异常人群,保持正常体重和WC有利于减小血脂异常患病风险。
    • 刘小舟
    • 摘要: 目的:探讨北京市西城区4~12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躯干及肢体围度与体脂率的相关性,了解肥胖儿童躯干、肢体围度的变化规律,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并科学监测儿童肥胖问题。方法:2019年5月—2021年12月以生物电阻抗法分析167名儿童体脂率,其中正常组儿童83人,肥胖组儿童84人。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臂围、腿围,计算体质指数、腰围臀围比、腰围身高比等指标,并分析各指标与体脂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儿童腰围臀围比为(0.922±0.050)、腰围身高比为(0.549±0.250)、腰围臂围比为(3.092±0.212)、腰围腿围比为(1.686±0.152),正常组儿童分别为(0.853±0.483)(0.444±0.248)(3.022±0.194)和(1.594±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38、-27.033、-2.249和-5.075,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与体脂率、体质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结论:北京市西城区4~12岁肥胖儿童脂肪堆积以腰部为主,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可反映儿童的体脂率水平。
    • 陈思; 李艳; 姚莉; 程婧; 王来; 吴娟; 徐芳; 于婵; 孙娟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庆市某区基层公务员人群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以及对血脂异常诊断的预测价值,以便更好地为基层公务员乃至范围更广的体检人群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实施健康体检的重庆市某区基层公务员受检者1270例,以WHtR≥0.5为划界标准,将被研究的人群分成对照组(525例,WHtR<0.5)、肥胖组(745例,WHtR≥0.5),分析两组相关实验室检查血脂4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差异。比较两组受检者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WHtR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受检者WHtR、TC、TG、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受检者血脂4项生化指标异常在总人数中占比高于女性,肥胖组受检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HtR≥0.5的受检者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更高。因此,及时关注和监测WHtR,对预测血脂异常有重要意义,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减轻体重,降低WHtR,有利于降低罹患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陈逍天; 温晓飒; 张羿; 郭琪; 窦亚兰; 韩雁; 王胤; 胡玉环; 何雯楠; 陈红燕; 严卫丽
    • 摘要: 背景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腰围身高比(WHtR)是反映内脏脂肪和评价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简单而准确的体格测量指标,但WHtR与NAFLD的关系研究十分有限。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WHtR与NAFLD的关系。设计常规体检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方法以所有参加上海市闵行区2014至2020年住校学生健康体检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血清ALT水平高于一般人群性别和年龄别第97.5百分位数水平定义为疑似NAFLD(简称NAFLD)。基于全国数据提示心血管代谢风险聚集的WHtR作为切点值,以男孩和女孩WHtR分别≥0.481和≥0.456定义为WHtR升高;以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等协变量后,分析WHtR升高与NAFLD的关系。通过计算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WHtR升高对NAFLD的区分效果。主要结局指标WHtR与NAFLD的关联性。结果与WHtR正常组相比,NAFLD患病率在WHtR升高人群中显著升高(16.2%vs 2.3%,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在WHtR升高人群中,男孩NAFLD患病率高于女孩(21.6%vs 11.0%,P<0.001),而在WHtR正常人群中男孩和女孩的NAFLD患病率接近(2.3%vs 2.2%,P=0.71)。WHtR升高人群NAFLD的发生风险增加71%,校正的OR=1.71,95%CI:1.26~2.31,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WHtR升高分别能增加男孩77%(OR=1.77,95%CI:1.19~2.63,P=0.005)和女孩69%(OR=1.69,95%CI:1.05~2.71,P=0.005)的NAFLD发生风险。WHtR升高区分NAFLD的AUC为0.73(95%CI:0.71~0.76),敏感度63.2%、特异度83.4%、阳性预测值16.8%和阴性预测值97.7%。结论儿童青少年WHtR升高与NAFLD的发生独立相关;学校和社区等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要重点关注WHtR升高的人群,除了血压、糖脂代谢异常以外,还需特别关注NAFLD的患病情况。
    • 张咸鹏; 曲泉颖; 布尔兰; 李文慧; 温有锋
    • 摘要: 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锦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比较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肥胖指数、体脂率对哈萨克族肥胖筛查的准确性,并确定6种指标在判断哈萨克族肥胖的最佳切点。采用χ^(2)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比较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肥胖指数、体脂率对肥胖预测的准确性,并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佳切点。经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身体质量指数与肥胖指数对哈萨克族肥胖判断的结果相近。
    • 郑杰芳; 盖耀文; 冯惠仙; 陈环
    • 摘要: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8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HtR≥0.5组和WHtR0.05.WHtR<0.5组患者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功能指数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优于WHtR≥0.5组,P<0.05.结论:WHtR是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主要影响因素.
    • 从祥丰; 刘少博; 徐婷玲; 王文绢; 马吉祥; 李剑虹
    •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成年人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联.方法 从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选取60个监测点人群(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6632人.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016-2017年进行随访,完成随访者27762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比.并按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剔除死亡者和基线糖尿病患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分析,共纳入27112名研究对象,观察到脑卒中事件1333例;缺血性卒中分析,共纳入26907名研究对象,观察到缺血性卒中事件1128例;出血性卒中分析,共纳入25984名研究对象,观察到出血性卒中事件205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以腰围身高比0~0.45组为参照,脑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46~0.49、0.50~0.54和≥0.55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1% (HR=1.21,95%CI:1.00~1.46)、26% (HR=1.26,95%CI:1.04~1.53)和60% (HR=1.60,95%CI:1.29~1.99),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对腰围身高比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01);缺血性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46~0.49、0.50~0.54和≥0.55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0% (HR=1.30,95%CI:1.05~1.60)、33% (HR=1.33,95%CI:1.07~1.64)和61%(HR=I.61,95%CI:1.26~2.05),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对腰围身高比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P=0.024);出血性卒中分析,腰围身高比≥0.55组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73% (HR=1.73,95%CI:1.02~2.94),0.46~0.49和0.50~0.5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结论 控制体重预防脑卒中及其亚型,可将腰围身高比作为体重控制指标之一.尤其重点关注腰围身高比≥0.55的年龄<50岁人群,同时不应忽视腰围身高比0.46~0.49人群.
    • 郑杰芳; 盖耀文; 冯惠仙; 陈环
    • 摘要: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8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HtR≥0.5组和WHtR0.05。WHtR<0.5组患者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功能指数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优于WHtR≥0.5组,P<0.05。结论:WHtR是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主要影响因素。
    • Chen MQ
    • 摘要: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孙英贤等发表研究称,高体质指数(BMI)和高腰臀比(WHpR)的高血压女性患糖尿病风险最高,这些因素具有协同作用。该研究发现,体质指数、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腰臀比和高血压与糖尿病风险增加独立正相关。该研究以BMI定义一般性肥胖;以腰围、腰高比和腰臀比定义中心性肥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