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家凝聚力

国家凝聚力

国家凝聚力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专利文献70366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伦理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 国家凝聚力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学谦、吴灿新、刘学谦1等。

国家凝聚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70366 占比:99.81%

总计:70500篇

国家凝聚力—发文趋势图

国家凝聚力

-研究学者

  • 刘学谦
  • 吴灿新
  • 刘学谦1
  • 周志田
  • 曾学龙
  • 李荣涛
  • 杨多贵
  • 甄翠敏
  • 陈剑安
  • 丁洁琼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扬波
    • 摘要: 国家文化软实力指特定国家的各种价值系统及其象征形式向外部释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应随时代背景的变化进行科学诠释,从静态构成和动态效果两方面进行衡量。国家凝聚力指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政党以及民众在理想、目标、利益共同的基础上,满足其物质与精神需要而产生的内向聚合力与外向吸引力。新时代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凝聚力之间的内在机理表现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是生成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形成文化认同是生成国家凝聚力的心理基础,其中家庭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对国家凝聚力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策制度与执行效果要保持认同,而激发文化动力是生成国家凝聚力的助推器。
    • 唐爱军
    • 摘要: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置身于这一大变局,思考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意识形态战略新选择.其核心战略举措表现为:一是利用好"非西方导向"趋势,积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二是研判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新动向,维护好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三是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掌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人工智能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主动权;四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期,更加重视国家凝聚力建设.
    • 常士訚
    • 摘要: 当今世界,有的国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国家却走向衰败.对此国内外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如战争制造国家论、暴力—资本结合论、民族—民主国家论等,凡此种种主要是从一种外部客观条件上认识国家建设的.实际上,国家建设的关键是国家的凝聚力,尤其是作为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早有民心向背决定国家生死存亡之警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价值、制度和执政力紧紧地和人民利益结合在一起,由此而形成的党心和民心相连铸就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强大凝聚力,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
    • 摘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体育产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及就业保障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 赵应云
    • 摘要: 人文浸润科技,科技传播人文。科学与人文历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共同构筑起人类文明的大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怀的涵养与修为。让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硬实力,也离不开以国家凝聚力、民族创造力、文化感召力等为重要内容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让民族精神、国民素质缺位,而应兴民族之人文、启民众之精神。
    • 苏泽宇
    • 摘要: 国家凝聚力是由国家认同、政治认同而生成的聚合力、向心力和实践力,是现代民族国家存续与发展、民族振兴与强盛的内在驱动力,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价值归旨.国家凝聚力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强调民族文化认同对国家政治认同的固基以及民族凝聚力服务于国家整体的政治功能,推进民族凝聚力向国家凝聚力的飞跃.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素"五个认同",由民族到国家、从文化到政治塑造着民族成员对民族国家的情感归属、利益聚合与价值共识,对国家生成与共享统一的理想、目标、利益具有重要的激活、释放与凝聚功能.从历史认同、政治认同、利益认同、文化认同、交往认同等维度,系统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国家凝聚力建设的实践路径.
    • 陈剑安
    • 摘要: 中国何以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超凡脱俗的业绩?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中国的国家凝聚力使然.不过迄今为止,关于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国家凝聚力,或曰中国凝聚力,仍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倘若从地缘中国、人民中国、文化中国和政权中国四个维度透视疫情防控中的国家凝聚力,则可望更为精准地认知国家凝聚力的内涵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权重.
    • 强伟佳
    • 摘要: 我国发展历史中经过岁月的积淀和打磨,留下了很多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浸润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一、小学数学课堂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在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新课改的不完全落实,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双基的积累与训练,导致学生缺少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素养的滋润,对待学习具有较强的得失心和功利心。
    • 摘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粤府办[2004]108号)和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结果,省政府批准授予《李锦全文集》(10卷本)等7项成果特等奖;授予《广东统一战线史(1921.7—2011.7)》等62项成果一等奖;授予《心性与体知:从现象学到儒家》等112项成果二等奖;授予《网络社会国家凝聚力的变化与建设研究》等49项成果三等奖。
    • 刘学谦
    • 摘要: 国家凝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精神、政治、文化、安全需要是国家凝聚力的形成源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五方面需要是国家凝聚力增强的动力,源泉和动力辩证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理念,善于发现人民需求的新变化,掌握满足人民需求变化的主动权,全面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国家凝聚力才能实现全面增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