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呼吸道病毒感染

呼吸道病毒感染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5589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浙江预防医学、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3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山东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2012年第二届“同一气道 同一疾病”专题学术论坛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献由56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力铭、刘羽华、张颖等。

呼吸道病毒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5589 占比:99.88%

总计:165790篇

呼吸道病毒感染—发文趋势图

呼吸道病毒感染

-研究学者

  • 刘力铭
  • 刘羽华
  • 张颖
  • 杨金玉
  • 王红阳
  • 王胜军
  • 王飞
  • 董竞成
  • 赵子年
  • B·基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艳艳; 张利敏; 郭泽磾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5月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170例,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IgM指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较好,可加快临床症状恢复,改善其肺功能及血清指标,可临床推广应用。
    • 朱承莹
    • 摘要: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是否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分为阳性组(22例,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和阴性组(78例,未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比较阳性组患者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阳性组患者鼻部分泌物、鼻黏膜细胞样本中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组患者中吸烟、合并呼吸衰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阴性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显著多于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s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合并呼吸衰竭、合并糖尿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较多均为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OR=3.881、6.613、5.078、4.019,均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时,以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吸烟、合并呼吸衰竭、合并糖尿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较多均为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从而降低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生率,提高预后。
    • 王双利(综述); 李渠北(审校)
    • 摘要: 哮喘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近年来,哮喘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球患病人数已达3亿以上^([1])。有研究^([2])表明,环境、生物反应、免疫反应和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哮喘恶化。而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和加重的首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鼻病毒C(rhinovirus C,RV-C)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
    • 王二雄; 白晓兵; 白芳芳; 李丹; 李姗; 李莉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痰标本检测,指导病毒感染状况并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7月于该院呼吸内科住院的66例AECOPD患者,收集入院后治疗前痰液标本,利用Q-PCR技术进行10联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参考痰液分析报告,把该次研究病例划为阳性组(32例)和阴性组(34例),同时利用CRF表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用于分析AECOPD患者病毒感染相关因素。结果该次检出病毒主要有EB病毒,占检出病毒的78.1%;其次为A流感型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各占检出病毒的12.5%;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巨细胞病毒各占检出病毒的9.4%;有7例为双重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发热、白细胞数降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毒感染有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患者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率较高,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为AECOPD主要原因之一。发热、白细胞数减少预示有病毒感染。
    • 张锐; 孟玉娇; 冯继伟; 王寅彪; 吴卫东
    • 摘要: 大气颗粒物(PM)暴露与人群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存在相关性。呼吸道是PM暴露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共同作用场所。PM可影响呼吸道病毒感染进程及病毒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毒感染可加重PM诱发的呼吸道疾病。在流行病学基础上,开展PM暴露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互作用的毒理学研究对于提出干预措施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结果对PM影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过程和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宁利佳; 任晓红
    • 摘要: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亚群、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免疫球蛋白E(IgE)在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72例作为合并组,同期选择单纯哮喘急性发作患儿7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合并组和对照组患儿CD4^(+)辅助性T细胞、hs-CRP、IgE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合并组患儿的预后。结果:合并组的CD4^(+)辅助性T细胞比例和IgE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合并组与对照组患儿中,Pearson分析显示CD4^(+)辅助性T细胞比例、hs-CRP、IgE含量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存在相关性(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D4^(+)辅助性T细胞比例、hs-CRP、IgE单项与联合检测预测复发的曲线下总面积为0.742、0.766、0.797、0.876。结论:CD4^(+)辅助性T细胞、hs-CRP和IgE在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呈现异常表达情况,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
    • 王晓芹; 浮飞翔; 于畅; 刘锦; 佟宇浩; 汤芳
    • 摘要: 目的了解某部驻训期间发热呼吸道综合征(febrile respliratory syndrome,FRS)病原体种类和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9-08至2019-11某部驻训期间FR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RT-PCR和PCR方法对FRS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101例FRS病例中,均出现发热症状(≥37.5°C),伴有乏力50例(49.50%)、肌肉酸痛39例(38.61%)、头痛36例(35.64%)、咽痛29例(28.71%)和咳嗽29例(28.71%)等症状;检出阳性标本37例,总阳性率为36.63%,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26.73%)最高,其次为人副流感病毒(3.96%)、人呼吸道合胞病毒(2.97%)、人鼻病毒(2.97%)、人偏肺病毒(1.98%);人博卡病毒、人腺病毒、人冠状病毒均未检出。结论某部驻训期间FRS病例中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为流感病毒,提示应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 张丽丽; 黄洁
    • 摘要: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肺功的影响。方法 80例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哮喘发作次数和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治疗前后血清气道重塑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速峰值(PEFR)、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气促、咳嗽、喘憋缓解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分别为(2.81±0.40)、(3.02±0.89)、(3.29±0.43)、(3.40±0.39)、(4.42±0.71)d,均短于对照组(3.49±0.73)、(6.11±1.08)、(7.59±0.46)、(5.29±0.87)、(9.15±1.0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F-β、MMP-9、TIM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GF-β(82.99±7.01)ng/L、MMP-9(81.42±7.96)ng/ml、TIMP-1(55.39±6.82)ng/ml低于对照组的(97.84±9.36)ng/L、(99.72±10.83)ng/ml、(66.71±9.0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PEFR、FEV1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VC(3.38±0.59)L、PEFR(3.41±0.88)L/min、FEV1(3.57±0.81)L高于对照组的(2.21±0.35)L、(2.40±0.69)L/min、(2.32±0.4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6(39.28±5.7)ng/L、IL-8(32.17±7.92)ng/L、CRP(8.20±1.07)mg/L低于对照组的(53.95±8.64)ng/L、(41.95±8.73)ng/L、(11.77±2.9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3.28±0.78)次、上呼吸道感染次数(1.19±0.30)次均少于对照组的(6.07±1.43)、(2.09±0.41)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气道重塑状况,增强肺功能水平,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且可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刘晓蓉; 汤明; 李建木
    •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与气道重塑、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单纯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免疫功能指标(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IL)-4、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右肺上叶尖段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的气道重塑指标[气道管腔面积(LA)、气道管壁面积(WA)、气道总面积(TA)]。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指标与气道重塑指标、炎症反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CD8~+T淋巴细胞、IL-4、IL-5、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右肺上叶尖段及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的LA、WA、TA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血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与右肺上叶尖段及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的LA、WA、TA均呈正相关,与血清IL-4、IL-5、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血清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右肺上叶尖段及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的LA、WA、TA均呈负相关,与血清IL-4、IL-5、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支气管哮喘患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受损程度,气道重塑反应与炎症反应更严重。随着免疫功能的降低,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气道重塑反应与炎症反应越严重。
    • 杜正彩; 郝二伟; 韦棪婷; 陈晓璐; Jintanaporn Wattanathorn; Tang Pei Ling; Justin Jang Hann Chu; 白钢; 刘昌孝; 侯小涛; 邓家刚
    • 摘要: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死率在所有传染病中居于首位。天然药用植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协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在抗呼吸道病毒新药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从《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中350种药物进行筛选,对具有抗呼吸道病毒的药物以抗病毒种类数、化学成分、作用机制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对其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进行阐述和分析,旨在从中国-东盟传统药用植物中筛选出抗呼吸道常见病毒的活性成分,以期为后续新药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