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周期变化

周期变化

周期变化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489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0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37824篇;相关期刊343种,包括中国外汇、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灾害学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第二十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广西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等;周期变化的相关文献由104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斌、柯熙政、冯利华等。

周期变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0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7824 占比:98.84%

总计:38269篇

周期变化—发文趋势图

周期变化

-研究学者

  • 李斌
  • 柯熙政
  • 冯利华
  • 张良
  • 林修栋
  • 王式功
  • 许世雄
  • A·L·布劳恩
  • C.Y.Hse
  • G·A·埃雷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长城
    • 摘要: 以城市湿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水文环境的周期变化规律以及土壤环境的变化响应。从降水、气候等方面分析选择城市湿地样本的区域概况,获取该湿地一年内的土壤环境数据。通过构建的城市湿地水文模型,确定湿地水文变化影响因素,得出城市湿地水文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城市湿地水文的周期性变化,土壤环境也发生变化。
    • 李晓珊; 田颖
    • 摘要: 三角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用来刻画周期变化现象。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函数的经验,通过类比,探索学习三角函数时的研究路径。基于此,本节课是在函数一般概念的基础上,分层次、分角度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本节课的第一个思考点是让学生寻求合适的量来刻画单位圆上运动的点的位置变化。这个思考点的设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周期运动的背景中生成问题,从数学史的发展来看,任意角三角函数与圆周运动有直接关系,这种设计合理且不失一般性;二是学生刻画位置的方式往往采取角和坐标两种方式,这是体现数形关系的入口。
    • 王强
    • 摘要: 妇女和儿童是国际公认的环境污染脆弱人群。儿童的手口行为、旺盛的代谢、不成熟的免疫和解毒功能等特征,构造了其特定的环境暴露关键发育时间窗,其环境相关性疾病风险也远高于成人。女性雌激素的周期变化、妊娠期高表达及更年期的快速撤退使得女性对环境暴露更加敏感。孕前、孕期和生命早期的环境暴露,不但与不良妊娠及出生结局直接关联,还与认知行为、发育损伤、过敏性疾病、儿童成年后的慢病和癌症风险相关,其影响有些还具有代际效应。
    • 王海涛; 严新军; 侍克斌; 郝国臣; 徐思远; 肖建
    • 摘要: 【目的】对吐鲁番地区近50 a来的水面蒸发变化趋势、周期、突变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小波分析、曼肯德尔检测法(M-K)及灰色关联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0~2020年吐鲁番地区水面蒸发经历了3个不同变化时期,1970~1990年为缓慢上升期,年均升高2.1 mm;1990~2015年为明显下降期,年均下降7.8 mm;2015~2020年为显著上升期,年均升高76.9 mm。1970~2020年蒸发呈现3个震荡周期,分别为3~5、10~15、25~30 a,其中28 a为主周期,包括低蒸发-高蒸发-低蒸发-高蒸发-低蒸发5个变化阶段。蒸发量在1991年发生突变,1991年后显著下降,2015年后有明显上升。在50a尺度上,影响蒸发的主导因素为日照时数和温度,10 a尺度上为温度和水汽压,5 a尺度上演变为温度和日照时数,其中降雨和相对湿度对蒸发的影响逐步上升。未来5 a吐鲁番地区水面蒸发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均蒸发为3073.42 mm。【结论】温度和日照时数是影响吐鲁番地区水面蒸发的主导因素。
    • 马耀绒; 韩蓓蓓; 许伟峰; 尹贞钤
    • 摘要: 本文基于渭南市11个国家气象站1971—2019年4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及农作物、经济林果冻害和倒春寒气象指标,采用Mortle小波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渭南市4月倒春寒的时空分布、小波周期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及倒春寒致灾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971—2019年渭南市4月发生中度倒春寒的概率较高,轻度倒春寒和中度倒春寒占比分别为59.9%和30.5%,重度倒春寒占9.6%;北部倒春寒重于南部,南部倒春寒重于中部;全市倒春寒年均站次数为0.64站次,其中白水县年均站次数为0.98站次;近49年4月倒春寒年均站次数以0.118站次/(10 a)速率下降;倒春寒4月年均站次数时间序列存在4~6、6~11、12~17、25~32 a 4类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6、10 a时间尺度为第一、第二主周期;4月倒春寒周期与重灾区白水县发生的倒春寒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叶佳意; 王天阳; 李凤全; 孔俊
    • 摘要: 为了探究金华地区冬季降水特征和极端降水情况,利用1971—2018年金华地区的实测地面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百分位阈值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金华地区48年冬季降水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48年间,金华地区冬季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天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单次降水的强度增大,极端降水在2000年后出现的频次增加;2)冬季不同月份的降水特征不同,2月份降水量最多,降水天数最多,降水强度最大,12月份干湿变化大,容易出现气象和农业灾害;3)冬季降水量存在4 a,12 a和28 a左右的周期震荡,变化最明显,冬季降水天数周期震荡总体不明显,但单个月份的周期震荡较强烈,1月份的降水天数存在较明显的24 a震荡周期.研究成果可为金华地区的冬季降水机制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韩粟
    • 摘要: 1引言“函数的周期性”是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一节的内容,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单调性、奇偶性两大性质,经历过从自然语言上升到符号语言的数学抽象过程.章引言指出,“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的运动”,第一节以匀速运动的水车为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期变化的现象,然后描述具体函数中重复出现的函数值,并列举具有相同变化特征的函数并画出其图像,最后抽象出周期函数的概念.
    • 任晓
    • 摘要: 人力(劳动)要素问题常常被搁置和忽略。当期不尖锐,短期难见效,相当棘手。是故,地方层级经济研究和讨论框架中,少见地区人力变化形势估计。尽管它本应该是第"x"五年规划总体纲要中,最需要给出明确预判的规划背景。综合了人力质素、人口结构、劳动参与率等多项影响因子的人力因素,是经济持续增长最为重要的依靠。相对增长方程中的快变量资本因素,人力因素变动更慢,周期变化更小,累积性更强,虽然是慢变量,但尾部影响效应剧烈且趋势不可逆,对经济中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 刘琴; 沈天成; 程鹏
    • 摘要: 利用1960—2018年水文和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河上游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黑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倾向率为1.04 m3·(10 a)-1,四季和年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以夏季增幅最为明显(0.49 m3·(10 a)-1).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四季径流量大小依次为夏季(8.9×108 m3)、秋季(4.27×108 m3)、春季(2.43×108 m3)、冬季(1.15×108 m3);径流量月分布呈单峰型分布特征,7月最大(3.53×108 m3),2月最小(0.35×108 m3).20世纪70年代黑河径流量整体偏小,21世纪径流量随着气候变暖及降水增加明显偏大;年径流量突变时间为2006年,径流在突变之后呈增加趋势且进入丰水期,突变后年平均径流量较常年增加27.4%.小波分析表明,年径流量和夏、秋、冬季径流变化特征一致,存在8 a和30 a的变化周期.黑河径流量与降水、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蒸发量为显著的负相关,径流量与降水相关性最好,夏季降水增加(或减少)是影响年径流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 张祥健; 李金建
    • 摘要: 为更好揭示近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不同区域冬半年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115个青藏高原气象站日积雪观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法(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法(R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得到青藏高原地区积雪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区的周期振荡和突变特征.主要结果有:青藏高原地区积雪的空间分布不均,东西部存在显著差异;高海拔地区的积雪深度和年际变化率普遍大于相对低海拔地区.EOF第一模态呈现东北-西南反位相分布,第二模态自北向南呈现"少-多-少-多-少"多极子态分布.将青藏高原地区分为8个积雪气候区,各个气候区存在比较明显的周期及突变特征差异,其中青海东北部区和柴达木盆地区具有较为一致的积雪周期变化特征;而高原东部区在1987年发生了由少到多、1998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显著突变,其他区域的突变现象并不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