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
黑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78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7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53篇;相关期刊353种,包括黑河学刊、黑龙江史志、边疆经济与文化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全国遥感信息综合研究与深化应用交流研讨会、2006年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高层研讨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等;黑河的相关文献由1065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吉利、贾鸿昌、闫洪睿等。
黑河
-研究学者
- 梁吉利
- 贾鸿昌
- 闫洪睿
- 刘英华
- 唐德善
- 张雷
- 鹿文成
- 李占玲
- 王兵
- 刘发
- 刘娟娟
- 成榕
- 王昱
- 赵文智
- 车艳竹
- 陈学林
- 冯起
- 吴纪安
- 商全玉
- 杨锐芳
- 王开锋
- 谭娟
- 赵霞
- 陈祥金
- 黄维东
- DONG Guotao
- 于慧玲
- 于海鸥
- 刘城
- 刘蔚
- 卢世国
- 吕白玉
- 张勃
- 张吉荣
- 张婕
- 张民仙
- 戴勇
- 无1
- 李大鹏
- 李茂慧
- 柳小龙
- 梅红伟
- 牛最荣
- 王之君
- 王毓森
- 程国栋
- 蒋晓辉
- 赵颖
- 钟平
- 陈亚宁
-
-
赵山山;
王志国;
孙丽莉;
高明
- 《贵州农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为黑河地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黑河市1960 2015年6个气象台站作物生长季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黑河地区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 表明:1960 2015年5 9月黑河地区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10a,作物生长季发生低温冷害呈逐年代减小趋势,一般冷害发生率为西多东少,严重冷害发生率为北少南多,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因子和地形与地势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黑河地区发生低温冷害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受气候变化背景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前ENSO事件年是黑河市低温冷害的多发年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ENSO事件影响而低温冷害的发生率减小.
-
-
王昱;
李宝龙;
冯起;
刘蔚;
王之君;
刘娟娟;
左一锋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20年
-
摘要:
为探讨内陆河梯级水库建设对河流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于2018年7—8月对黑河上中游(库区及自然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依据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并结合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法分析梯级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3种,节肢动物占76.75%,软体动物占18.60%,环节动物占4.65%;物种数及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自然河段显著高于库坝区,库区以静水型物种为主.ABC曲线分析显示,库区生境因梯级水库建设的影响渐趋单一化,物种逐渐由河流型向水库静水型演替;坝下游河段受尾水扰动的影响,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均趋于下降;而中游自然河段沿途工农业和生活产生的污水直接或间接注入河流,加剧了河流的污染程度,致使中游水体有机质、营养盐浓度显著上升,栖境异质性相对较高,物种组成丰富,主要以耐污型占优势.此外,海拔、水温等气候因素也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素.
-
-
王昱;
卢世国;
冯起;
刘蔚;
刘娟娟;
刘开清;
左一锋
- 《湖泊科学》
| 2020年
-
摘要:
为探究梯级大坝建设对河流水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将黑河上中游划分为坝上河段、坝下河段及自然河段,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选取了24个主要控制断面进行水质调查,并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上的水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河上中游水质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水温(WT)、pH值、溶解氧(D0)、电导率(EC)、总氮(TN)、总磷(TP)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空间尺度上,WT、EC、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TN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坝上河段受BOD5、CODMn影响较大,自然河段WT、EC和TN为关键指标,而各个因子对坝下河段水质影响较小.时间尺度上,WT、EC、BOD5、氨氮与季节变化存在明显相关性,是不同河段水质时间变化的控制因子,且大多数水质因子在非汛期变化最明显.降水、温度、水文条件等季节性影响因素和梯级水库联合运用模式是该区域水质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空间差异主要受祁连、张掖地区外源性污染物排放以及筑坝环境下水动力条件改变而产生的沉积滞留效应和沿程累积效应影响.研究表明,外源性污染源依然是导致水质变差的主要因素,梯级筑坝则是导致水质变差的间接因素.因此控制该区域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外源性污染源,并针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实施合理的水库运行方式是改善水电梯级开发河段水质状况的关键.
-
-
商全玉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龙粳47是2015年审定的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的水稻新品种,从2012-2014年连续3年进行试验种植和审定后,2017-2019年在黑河市同一地块连续3年共计6年种植,龙粳47表现出抗低温冷害性强、抗病抗倒、结实率高、产量高、稳产性好等诸多优点,适合当地水稻生产发展种植.本文通过黑龙江省试验阶段种植数据结果和2017-2019年连续3年种植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物候期和生育进程进行综合评判,旨在为龙粳47水稻品种在当地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
-
吕白玉
- 《理论观察》
| 2020年
-
摘要: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折射出,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综合实力.国际经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活跃程度决定这国家是否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中俄关系已成为大国关系的典范,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不仅从长远、根本和战略上规划中俄关系,并且推动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本文从黑河和布拉戈维申斯克贸易额视角以中国工商银行黑河分行为例来阐述中俄金融领域合作共赢中黑河经济发展大的演变.
-
-
苟妮娜;
王开锋;
边坤
- 《西北农业学报》
| 2020年
-
摘要:
2018年4月至10月在秦巴山区黑河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采集多鳞白甲鱼样本179尾,采用镜检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多鳞白甲鱼摄食习性及其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多鳞白甲鱼饵料生物共10种,摄食强度的季节性差异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无摄食行为.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单独聚为一类,与饵料生物的出现频率(F%),数量百分比(N%)和质量百分比(W%)之间存在差异.4种指数综合分析表明,饵料生物来源主要是水生昆虫成虫、藻类及摇蚊幼虫.IRI%时空聚类结果表明,饵料生物组成无明显季节性差异,但存在空间差异.多鳞白甲鱼食性的选择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
-
曹喜林;
耿豪鹏;
潘保田;
胡小飞
- 《地震地质》
| 2020年
-
摘要:
河流偏转和风口发育是横向河流域最显著的地貌现象,其形成体现着区域抬升和河流侵蚀间的平衡,并受控于断层侧向生长、连接与几何形态等构造过程以及影响河流侵蚀的气候和岩性要素.风口与横向河网的演化可用于评估相关断层活动的速率和方式,探索河流侵蚀与构造抬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复杂环境下沉积系统的形态,研究成果对地貌学、 地震灾害、 油气储藏等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中围绕影响风口形成与保存的地质地貌过程,对过去20a活动褶皱区域的横向河演化研究案例进行了初步总结.最后以河西走廊地区的合黎山—金塔南山为例,探讨在褶皱隆起和水动力变化的条件下黑河在该区域的演化过程.分析认为现代黑河约1.1Ma BP穿过合黎山,而随着合黎山的生长、黑河水动力条件的变化,黑河偏转到达金塔南山区域;由于合适的水沙比与抬升速率,金塔南山区域早期抬升时处于夷平状态;约0.23Ma BP以来,大部分支流无法到达金塔南山区域,黑河在金塔南山与合黎山连接的区域下切,形成正义峡.
-
-
-
-
乔志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弱水"是古籍记载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水名,在文学作品中又是一个常用的事典和重要的意象,通过对学界对"弱水"论述的梳理,参以方志,辅以实际地理形貌的考察,可知"弱水"源自今山丹县,弱水就是今山丹河.而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弱水",常用来泛指仙境仙水或危险遥远之地(水).
-
-
-
李向阳;
楚永伟;
任立新
- 《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
| 2007年
-
摘要:
黑河流域水资源匮乏,用水矛盾十分突出,为缓解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形势,黑河流域实施跨省区调水。由于黑河干流没有水量调节工程,调水跨度较大,河道输水损失大,在集中向下游调水期不能提供必需的水量,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低。夏灌季节,由于中游特定的灌溉引水方式,来多引多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水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而春季来水较少,中游经常出现"卡脖子"旱。为使黑河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实现黑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迫切需要建设黑河干流骨干调蓄工程。
-
-
李向阳;
楚永伟;
任立新
- 《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
| 2007年
-
摘要:
通过分析黑河莺落峡站出山径流变化规律,并将年径流系列按照频率25﹪及75﹪为界,划分成3种情况,即多水年x<,i55.0,中水年42.1≤x<,i>≤55.0,小水年x<,i><42.1。计算其状态转移概率得出:年径流过程从某一状态转移至其他状态的可能性都有,但其转移概率的最大值达81.8﹪。由此可知,年径流的变化过程不仅有随机性,而且有很强的相依性。通过建立前期大气环流因子与年平均流量的预报模型和建立年平均流量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其逐年预报的精度较高,经过误差评定分析,两个模型均为甲级方案,检验预报时性能较稳定。
-
-
-
-
王惠林;
南卓铜;
刘勇
- 《甘肃省遥感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使用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来辅助决策,因此决策者必须对某领域的模型和数据有一定的了解.黑河水文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集成了SWAT、TopModel、水文系统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一系列模型.这些模型的结构和参数都比较复杂,决策者难以掌握.在黑河水文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中,加入专家知识支持,使得决策者更容易的使用该系统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中,采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开发的通用专家系统开发工具CLIPS来实现专家知识支持,使用嵌入式方式将CLIPS的核心推理机集成到黑河水文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中.CLIPS专家系统在黑河水文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作用有3点:①辅助决策者进行模型的选择;②辅助决策者进行模型参数的输入;③辅助决策者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
-
-
-
赵韦;
李占玲;
王月华
- 《第十四届中国水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水文模型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模型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是SWAT模型的重要输入数据,为确定不同DEM分辨率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选用黑河上游为研究区,研究100m×100m、300m×300m、500mx500m和1000m×1000m的4种不同空间分辨率DEM数据对研究区径流模拟结果影响,分别讨论了研究区月径流、季度径流、年径流、最大10次洪峰及最小10次基流模拟结果随不同空间分辨率DEM数据的变化.结果表明:DEM空间分辨率越低,模拟的精度越低,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之间的误差越大,且变化越来越显著;DEM空间分辨率为100mx100m时,研究区径流模拟的结果最好.
-
-
郭世兴
-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
| 2005年
-
摘要:
对于少沙河流上水库的调节计算仅考虑水量的变化,库容曲线保持不变,采用时历法、概率法或随机模拟法等计算方法规范中有明确规定.多泥沙河流的水库调水调沙不仅要考虑水量的变化,还要考虑不同时段泥沙冲淤引起的库容损失,协调汛期排沙和蓄水的矛盾.本文通过黑河亭口水库的水沙调节计算过程,比较了不同水库运行方式对水库供水量和长期使用库容的影响,选择了合理的运行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水库兴利和排沙的矛盾,为水库工程规模论证提供了主要依据.
-
-
王庆
-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 2006年
-
摘要:
生态修复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项快速恢复植被且简单易行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措施,主要采取封育保护措施,同时在局部地区采取灌溉、补播等辅助措施,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笔者参与了内蒙古额济纳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的实施,本文主要通过该项目研究生态修复的措施及其影响,希望能有助于干旱牧区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