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36908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高原山地气象研究、灾害学、地理科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七届气象环境与健康及学科建设研讨会等;高温热浪的相关文献由481位作者贡献,包括祁新华、本刊编辑部、陈正洪等。

高温热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6908 占比:99.86%

总计:137095篇

高温热浪—发文趋势图

高温热浪

-研究学者

  • 祁新华
  • 本刊编辑部
  • 陈正洪
  • 陶辉
  • 吴凡
  • 周连
  • 巩远发
  • 张书余
  • 张增信
  • 张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志欣; 霍艾迪; 张丹; 易秀; 陈思名; 陈四宾; 陈建
    • 摘要: 高温热浪灾害风险信息对全球气候变暖及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防控极端灾害事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解决高温热浪危险性因子评估不全面的问题,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结合地表温度和气象数据作为高温危险性因子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图层叠置法评估模型计算得到2014—2019年7—8月宁夏高温热浪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宁夏高温热浪风险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较高和高风险地区面积占比从2014年39.52%增长至2019年62.65%;受地理纬度、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高温风险分布出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北部风险总体高于南部风险(高出约13.27%),西部风险高于东部(高出约12.30%);高风险地区集中在中卫市和石嘴山市,这主要是城市高温和相对较低的医疗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有助于服务城市高温灾害的预防以及制定应对高温热浪应急方案。
    • 董弟文; 陶辉; 丁刚; 张增信
    • 摘要: 危险性和暴露度是高温热浪风险评估的关键决定因素。该研究基于1961—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格点数据、2001—2020年人口及耕地数据,分析新疆高温日数、高温热浪危险性及承灾体(人口与耕地)暴露度的时空变化,并计算各承灾体和气候因素对暴露度年代际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近60年来,新疆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的频次、强度、持续时间呈上升趋势,高值区主要位于吐鲁番盆地及罗布泊地区;2)新疆高温热浪初日多出现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终日多出现在8月,且大部分区域热浪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呈滞后趋势;不同等级高温热浪累计频次高值中心均位于吐鲁番地区,热浪等级越高,累计频次及影响范围越小;3)近20年来,新疆高温热浪人口、耕地暴露度在范围和强度上有所增加;气候因素对人口、耕地暴露度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其贡献率逐渐下降,而人口、耕地与综合因素的贡献率逐渐上升。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该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 黄群芳; 国超旋; 李娜; 李渊
    •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热浪出现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增加.为探明气候变暖引起的夏季高温热浪对藻类水华及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长期气象观测、高频浮标水温监测、藻华过程浮游植物生物量连续监测以及卫星遥感反演,分析了富春江库区夏季高温热浪长期变化特征以及2016年高温热浪对富春江水库藻类水华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①1972—2020年近50年富春江水库呈现明显的区域增温,平均气温增速为0.35°C/(10 a),2016年达最高值(18.13°C);与此同时,高温热浪频次和天数也显著增加,且起始时间显著提前,结束时间显著推迟,2016年经历了近50年来较严重的高温热浪事件.②野外实测和卫星遥感反演表明,2016年7—8月富春江水库暴发严重的藻类水华,库区叶绿素a浓度在8月19日达最高值〔(65.3±21.3)μg/L〕.③因果分析显示,高温热浪引起的气温和水温增加、降水和风速减少以及热力分层强化等直接或者间接诱发和促进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累积及蓝藻水华形成.研究显示,夏季高温热浪加剧了富春江水库藻类水华暴发,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将继续增加,需开展高频同步监测和受控试验,深入揭示高温热浪对藻类水华形成的驱动机制.
    • 鹿文涵; 谷少华; 孙仕强; 张程明; 朱宪春
    • 摘要: 高温热浪日趋严重,给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了重大的威胁。采用2013—2019年6—9月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及同期中暑病例数据为基础资料,重点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定量分析了宁波市高温热浪对中暑的滞后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热浪(不分等级)引起中暑的单日相对危险度RR值(95%CI)在发生当天达到最大值;累计RR值(95%CI)在滞后0—4 d达到最大值;不同等级高温热浪(一般高温热浪、危害高温热浪和强危害高温热浪)引起中暑的最大单日RR值(95%CI)均出现在发生当天,最大累计RR值(95%CI)都发生在滞后0—3 d;高温热浪引起中暑的单日及累计RR值(95%CI)低龄组(<65岁)明显小于高龄组(≥65岁),随着高温热浪等级的增加,引起中暑的单日及累计RR值(95%CI)逐渐增高。
    • 丁丽娜; 熊清宇
    • 摘要: 引言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灾种多、频率高、分布广等特点,一旦爆发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损失。根据中国年鉴数据,在1989-2018年,中国发生过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地震、沙尘暴、滑坡、泥石流、高温热浪等,灾害影响区域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12370亿元,伤亡人数达到19.58万人。在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下,制定合理有效的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策略对应对和防控自然灾害至关重要。
    • 刘金平; 任艳群; 陶辉; 刘铁; 陈豪
    • 摘要: 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及气象资料,分析了8大经济区(30个省份)近20a来(1997~2017年)碳排放量和高温热浪的本底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区域高温热浪对碳排放量的多尺度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8个经济区的碳排放量均显著增加,增速最大和最小的经济区分别为黄河中游和西北;(2)不同级别(轻度、中度和重度)高温热浪发生频次呈现出轻度>中度>重度的特征,且轻度级别发生频次越多的地区,中度和重度高温热浪的发生概率越大;(3)相较于其它级别,轻度高温热浪开始日期最早、结束日期最晚,即持续期最长,总体上,南方地区高温热浪持续期远高于北方地区;(4)气候温暖地区高温热浪与碳排放量的变化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年际尺度上,而寒冷地区更趋向于年代际尺度,即温暖地区高温热浪对碳排放量的响应更为强烈;(5)不同经济区高温热浪持续期在不同级别上对碳排放量的响应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呈现出高排放对持续期延长的促进作用.
    • 黄海静; 杨雨飞; 任毅迪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热浪灾害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愈加频繁,山地城市因地形地貌与城市形态的特殊性,受高温热浪灾害的影响更为严重。本文以山地城市重庆为例,分析其高温热浪灾害的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重庆高温热浪灾害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局部呈先减少后增长趋势;高温热浪灾害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特征;高温热浪灾害中心有由重庆中南部向东北部偏移的趋势。其成因既受大气环流、山形地貌等影响,也与城市开发强度、城市化趋势呈正相关。针对此,本文从防治规划和应急预警两方面,为山地城市高温热浪灾害的应对策略提出建议。
    • 郑楠
    • 摘要: 6月以来,全球多国掀起高温热浪,更有国家接连遭受40°C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刷新史上同期气象纪录。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超过35°C的天气现象,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高温酷暑)。一到夏季,气温上升容易让人变得焦躁,恨不得一头扎进水中、全身钻进冰箱,高温更是让人烦躁难耐。据国际新闻报道,近期全球多国出现了高温热浪现象,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这背后的原因也早有预知。在海外各地的中国留学生,需要注意防范因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系列安全事件的发生。
    • 张庆阳
    • 摘要: 近期,我国多地受高温炙烤,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四川、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河北等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C,不仅我国,北半球国家普遍经历着高温天气,美国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州有超过1.25亿人处于高温警报之下:英国发布了史上首次高温红色预警;西班牙本轮高温热浪天气已导致510人死亡,超过30处山火仍在持续肆虐…本文将主要介绍日本、美国、德国在高温防治方面的经验。
    • 郑殿元; 黄晓军
    •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高温热浪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致使全球极端高温灾害发生,人类健康和城市系统受到严重威胁。以中国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1960—2018年累计的高温日数、热浪频次、热浪持续时间和热浪强度表征高温热浪,并耦合人类社会因素对高温人口暴露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极端高温灾害认知经历了“天灾—人祸—共生”的转变过程,通过适应行为降低社会脆弱性提升恢复力,对缓解高温人口暴露风险尤为重要。②高温人口暴露风险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高风险区主要集聚在重庆、湖南、江西、浙江等南方地区;中等风险区出现在北京、河北等部分地区。③承灾体脆弱性是高温人口暴露风险增加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为居住条件、非农人口比例、地形地貌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