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32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水利工程、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5310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地下水、湖泊科学、水文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14年度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学术交流会、中国大坝协会2012学术年会、辽宁省水利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水面蒸发的相关文献由711位作者贡献,包括闵骞、魏光辉、严新军等。

水面蒸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5310 占比:99.52%

总计:55578篇

水面蒸发—发文趋势图

水面蒸发

-研究学者

  • 闵骞
  • 魏光辉
  • 严新军
  • 侍克斌
  • 何新林
  • 姜海波
  • 曹建生
  • 王文科
  • 赵贵章
  • 唐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莹莹
    • 摘要: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研究1983—2020年皖西丘陵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利用配套的主要气象因子实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求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皖西丘陵地区蒸发量呈现下降趋势,温度呈上升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符合“蒸发悖论”的说法。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蒸发量的关键因素是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水资源评价、防汛抗旱减灾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贾振江; 赵广兴; 李王成; 安文举; 刘巧玲; 李阳阳; 徐天渊
    • 摘要: 为寻求一种能够有效估算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土壤蒸发量的方法,通过微型蒸渗仪大田试验,研究了0(S1),20%(S2),40%(S3),60%(S4),80%(S5),100%(S6)6种砂土混合比条件下土水蒸发比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并构建了压砂地土壤蒸发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土水蒸发比随表层土壤含水量呈分阶段变化,即S2~S6为2个阶段,S1为3个阶段,且S1第2,3阶段与其余处理相比存在一定滞后性,表层土壤含水量临界值可用砂土混合比表示为θ_(si)=0.0030s^(2)_(i)-0.1705s_(i)+14.7340;S1~S6土壤蒸发量在第1,2阶段分别可用E_(s)=E_(0)(a_(i)θ_(i)+b_(i)),E_(s)=E_(0)(a_(i)θ^(2)_(i)+b_(i)θ_(i)+c_(i))进行表示(其中,S1第2,3阶段均为E_(s)=E_(0)(a_(i)θ^(2)_(i)+b_(i)θ_(i)+c_(i))),且整体精度达85%以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水面蒸发量、表层土壤含水量及砂土混合比分两阶段构建了二次抛物面模型及多项式模型,模型整体可靠性较高,可为当地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 段志昌; 代灿灿; 吕展新; 吕宏轩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参数山体模型对城市人工湖湖面风速的控制效果,使用有限元流体软件Fluent模拟分析单山体结构和多山体结构对湖面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湖旁布置单山体,在保持来风为10 m/s的情况下,山体高度为10 m、坡度比为1∶1时湖面平均风速下降明显,多山体坡度和高度的改变对湖面风速变化的影响较大,连环山体间距和个数的改变对湖面风速变化的影响较小;坡度为1∶1、高度为10 m的单山体控风效果优于连环山体。
    • 杨环
    • 摘要: 水面蒸发是估算区域水资源平衡的重要参数之一,实测的蒸发皿蒸发量(E_(pan))是重要的水温变量,为找出估算区域的E_(pan)最优模型,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极限学习机(ELM)、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4种机器学习模型,以粒子群算法(PSO)为基础建立了4种优化模型,对不同站点E_(pan)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日值、月值估算中,PSO-RF模型精度最高,其在不同时期的相对误差最低,在3—10月及全年的相对误差在4.1%~4.4%,同时在不同训练及预测组合下,该模型均能保持较高的精度。
    • 王冬至; 罗清元; 赵彦增
    • 摘要: 文章对水面蒸发监测的要求以及现阶段自动蒸发监测的技术手段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蒸发自动监测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一种自动监测分辨力的确定方法,为研发切实可用的自动蒸发监测设备提供了基础支撑。
    • 陆云燕; 王振龙; 吕海深; 刘竹梅; 丁佳楠; 黄一博
    • 摘要: 针为探讨五道沟水面蒸发量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准确估算该地区水面蒸发量,选取五道沟1991-2019年水面蒸发量以及气象因子实测资料,基于主成分法分析水面蒸发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水面蒸发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为地表温度、饱和差、绝对湿度、平均气温以及水汽压力差的线性组合,第二主成分为相对湿度与太阳辐射的线性组合,第三主成分主要是风速的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层为3,模型输入维度低,且真实值与估算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8,均方根误差(RMSE)为0.25,均小于1。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较好地用于计算水面蒸发实际值。
    • 丁文学
    • 摘要: 水面蒸发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温度、湿度、风力有关,而气温是主要因素,一般在低温湿润地区水面蒸发量小,高温干燥地区水面蒸发量大。玛纳斯河流域最小值在南部山区,年水面蒸发值在660 mm左右,最大值在流域平原灌区及准噶尔盆地边缘地带,年水面蒸发量高达1100 mm以上。通过流域内参证站的计算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南部山区干旱指数小于3,属半湿润地区;河流出山口区域干旱指数在4.0~5.5之间,属半干旱地区;北部平原地区干旱指数在8.0左右,属干旱地区。从整个流域面上来说,玛纳斯河流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 欧健
    • 摘要: 介绍大湟江口水文站TEZ-601全自动水面遥测蒸发站的测量原理与技术特点。通过与E601B型水面蒸发器人工观测蒸发量比测,并对比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自动监测设备误差的合理性,提高自动监测设备精度,推动蒸发观测技术向自动化发展,实现水面蒸发量的全自动测量。通过比测分析,监测结果与E601B型水面蒸发器人工观测相比误差较小,符合现行有关规范允许误差范围要求,可以正式使用。
    • 白鹏; 刘小莽; 刘璐; 董剑萍
    • 摘要: 基于Penman方法和水库水域面积估算丹江口水库2000—2020年的蒸发损失变化,采用气象要素去趋势方法定量解析不同气象要素(温度、净辐射、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对蒸发趋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库区的气温、净辐射和风速均呈显著(p0.05)下降趋势,水域面积呈显著(p<0.05)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后);水库多年平均蒸发损失量为2.6亿m^(3)/a,占规划年调水量(95亿m^(3)/a)的2.7%;水库年蒸发损失量呈显著(p<0.05)增加趋势,趋势值为0.034亿m^(3)/a;在4个气象要素中,净辐射变化对水库年蒸发趋势的贡献度最大(72.0%),其次为温度(23.6%)、相对湿度(2.7%)和风速(1.7%)。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 王海涛; 严新军; 侍克斌; 郝国臣; 徐思远; 肖建
    • 摘要: 【目的】对吐鲁番地区近50 a来的水面蒸发变化趋势、周期、突变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小波分析、曼肯德尔检测法(M-K)及灰色关联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0~2020年吐鲁番地区水面蒸发经历了3个不同变化时期,1970~1990年为缓慢上升期,年均升高2.1 mm;1990~2015年为明显下降期,年均下降7.8 mm;2015~2020年为显著上升期,年均升高76.9 mm。1970~2020年蒸发呈现3个震荡周期,分别为3~5、10~15、25~30 a,其中28 a为主周期,包括低蒸发-高蒸发-低蒸发-高蒸发-低蒸发5个变化阶段。蒸发量在1991年发生突变,1991年后显著下降,2015年后有明显上升。在50a尺度上,影响蒸发的主导因素为日照时数和温度,10 a尺度上为温度和水汽压,5 a尺度上演变为温度和日照时数,其中降雨和相对湿度对蒸发的影响逐步上升。未来5 a吐鲁番地区水面蒸发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均蒸发为3073.42 mm。【结论】温度和日照时数是影响吐鲁番地区水面蒸发的主导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