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均风速

平均风速

平均风速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建筑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0028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气象、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平均风速的相关文献由84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伟、宋丽莉、张浪等。

平均风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2.64%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10028 占比:97.09%

总计:10329篇

平均风速—发文趋势图

平均风速

-研究学者

  • 李伟
  • 宋丽莉
  • 张浪
  • 朱文越
  • 楼文娟
  • 武胜利
  • 饶瑞中
  • 乔伟
  • 和树栋
  • 姚亚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段志昌; 代灿灿; 吕展新; 吕宏轩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参数山体模型对城市人工湖湖面风速的控制效果,使用有限元流体软件Fluent模拟分析单山体结构和多山体结构对湖面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湖旁布置单山体,在保持来风为10 m/s的情况下,山体高度为10 m、坡度比为1∶1时湖面平均风速下降明显,多山体坡度和高度的改变对湖面风速变化的影响较大,连环山体间距和个数的改变对湖面风速变化的影响较小;坡度为1∶1、高度为10 m的单山体控风效果优于连环山体。
    • 杜斌; 朱蕾
    • 摘要: 目前大断面巷道风量精准测量已然成为困扰矿井通风系统管理人员的一道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湍流模拟功能,以煤矿常见的矩形巷道和半圆拱形巷道为例,分别模拟了巷道入口风速为0.25、2、6、12 m/s时,巷道断面中各点瞬时风速的分布情况;发现巷道断面中瞬时风速等于平均风速的位置只与巷道断面的几何特征有关,不会随巷道入口风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验证了"关键环"的存在;然后计算了巷道断面中距离底板1.8 m处的二维截线上各点的瞬时风速,通过后处理功能精准确定了巷道断面中瞬时风速等于平均风速的位置;这样就为精准确定大断面巷道的风量提供了依据;最后为了方便技术人员使用,将计算模型封装成能够独立运行的APP,只需要输入巷道的几何特征参数和入口风速,就可以确定断面中平均风速等值线的位置。
    • 李思东
    • 摘要: 现有某公司在辽宁地区三座测风塔连续一年测风数据,通过对比平价风速、风切变、风速日变化、风向玫瑰图、湍流等重要指标的相同和不同点,分析三个不同地形地貌区域的风能资源情况。
    • 亢兴; 梅杰; 王华
    • 摘要: 利用苏北浅滩海域预报和观测数据,基于平均风速与最大风速、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的高度相关性,以及高精度数值预报产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苏北浅滩5个测站大风(风速≥10.8 m/s)发生时逐时最大风速和日极大风速的预报方程。通过检验发现:单站一元一次客观预报方程能准确地预报逐时最大风速,5个测站最大风速预报平均绝对误差为1.30 m/s,预报评分在81~85分之间,预报误差大于4 m/s的样本数在2%~6%之间。区分天气形势进行分析,冷空气最大风速预报精度最优,台风次之。日极大风速预报平均绝对误差为1.99 m/s,预报评分在65~76分之间,预报误差大于4 m/s的样本数在5%~10%之间。最大风速和日极大风速客观预报方程的效果都比较理想,但是对8级风速以上(风速≥17.2 m/s)的预报结果偏小。
    • 黄鑫胜
    • 摘要: 为准确测量巷道断面风速,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的方法研究断面形状不规则的半圆拱巷道断面风速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断面风速分布规律与入口风速大小无关,由巷道壁向巷道中心风速逐渐增大;平均风速线距巷道左右帮或顶底板距离约为巷道宽度或高度的0.1倍,采用定点测风能够有效测出巷道断面内平均风速。为解决不规则巷道断面风速分布特征提供依据。
    • 段静; 潘建荣; 徐昕
    • 摘要: 针对复杂山地环境开展缩尺模型风洞试验,研究气流越过山体后背风面尾流的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坡度下山体背风面平均风剖面以及脉动风速功率谱随测点位置的变化规律,研究山体的山顶加速效应和遮挡效应影响以及背风面涡旋发展情况.当背风面坡度为25°时,山顶出现加速效应,山体遮挡效应不明显,尾流中涡旋不充分;当背风面坡度为50°时,山体遮挡效应明显,尾流中涡旋发展充分.山体高度为H,其背风面至少1.7H(高度)×6H(长度)范围内存在涡旋并影响风场频域分布,且离山脚6H范围外遮挡效应仍未消失.比较了中美规范中关于山顶加速比的计算差异,结果表明规范计算值较风洞试验值偏大.
    • 孔锋; 孙劭; 王鹏
    • 摘要: 基于1961-2018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日值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数据,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从气候态特征、长期变化趋势、年际波动特征和1990年前后的差异特征诊断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8年来中国风速均值和极端值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18年中国平均风速具有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而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则呈现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且两者的空间相关系数达0.71(n=15642),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在1991-2018年相比1961-1990年整体以偏小为主.②中国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年代距平从1960年代至2010年代逐渐由正距平为主演变为负距平为主,且1960、1970和1980年代以正距平为主,而1990、2000和2010年代以负距平为主.③1961-2018年中国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均以减少趋势为主,并具有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特征,其中后两者的空间相关系数达0.75(n=15642),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在1990年前后的趋势差异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④1961-2018年中国平均风速在西部地区波动相对较大,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的波动特征具有空间相似性,空间相关系数达0.57(n=15642),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在1991-2018年相比1961-1990年波动偏大的地区明显多于偏小的地区.
    • 王大勇; 王晓琼; 张冬峰; 刘文平
    • 摘要: 利用山西省1960-2019年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拟合、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60年山西省地面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晋西北及西部山区、晋中市北部、长治市东南部、运城盆地西南部等地风速较大,中部断陷盆地区风速较小;春季风速最大,冬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小;近60年山西省年和四季平均风速变化趋势和阶段特征较为明显,20世纪60-70年代前期,风速为增加趋势,之后到80年代末期减少趋势明显,90年代开始风速减少趋势变缓;而冬季风速则自1990年之后显著增加.经M-K检验可知,年、春、夏和秋季平均风速突变时间点均在20世纪80年代初,年和秋季在1982年、春季和夏季在1984年;冬季则没有显著突变发生.
    • 何生录; 张亚珍; 韩忠全; 王发科; 石秀云
    • 摘要: 利用柴达木盆地1961~2019年10个气象站日照时数及2min平均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反距离权重法及突变检验法,分析了日照与风的年代际、季节和年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对太阳能、风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平均日照时数为3139.5 h,并以-47.8 h·10a-1的气候倾向率显著递减,1998年发生突变,进入21世纪后递减率达到-76.7 h·10a-1;空间变化方面,冷湖、诺木洪和德令哈减少最为明显;四季减少幅度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盆区平均风速以-0.20 m·s-1·10a-1呈下降趋势,2001年左右发生突变;以格尔木为界,其东、西部均呈现出自东向西减少趋势;四季减幅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盆区太阳能及风能较为充足,21世纪起太阳能、风能虽然有一定的减少,但太阳能特别丰富区和丰富区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对其开发利用影响不大;风能除柴达木南缘及茫崖有所减少外,其余地区无影响,风能资源仍为丰富区.
    • 沈国辉; 张帅光; 余世策
    • 摘要: 通过地貌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复杂群山情况下某桥址的风场特性,分析平均风速、风攻角、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等随风向角和测点位置的变化特性,获得了复杂群山环境下典型位置测点脉动风速功率谱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复杂群山环境下,桥址的平均风速均小于梯度风高度的风速;爬坡效应使得顺山谷方向来流(顺风向,即风从谷口吹入)产生显著的正攻角,最大值为+35.3°;顺风向时,桥址各测点的纵向湍流强度和横向湍流强度达到最小,约为10%,其他风向下的湍流强度较大;顺风向时,桥址的湍流积分尺度较大,且随测点高度上升而增大,桥址各测点功率谱较来流功率谱发生明显变化,功率谱高频段能量显著增大、单峰特征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