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轨迹
变化轨迹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经济计划与管理、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3040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上海行政学院学报、胜利油田党校学报、前线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国际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首届京津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协同发展促进会暨2016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等;变化轨迹的相关文献由22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倩、亢晓琛、刘纪平等。
变化轨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040篇
占比:99.71%
总计:43167篇
变化轨迹
-研究学者
- 王倩
- 亢晓琛
- 刘纪平
- 卢丽枝
- 原亚峰
- 崔雅琼
- 康风光
- 徐子璠
- 朱耀军
- 杨惠根
- 杨毅
- 樊斌霞
- 武高洁
- 盛雪婵
- 罗佳
- 胡泽骏
- 胡红桥
- 董春
- 赵凌云
- 郭志华
- 郭菊兰
- 陆箴琦
- 高原
- Fu Yan-ling
- Wang Qian
- Zhang Lin
- 丁雪
- 万宏伟
- 万磊
- 书东
- 任丽波
- 任健
- 何青芳
- 余哲修
- 余礼芳
- 倪安宁
- 傅延龄
- 傅荣
- 傅荣2
- 冯印谱
- 冯国和
- 冯学娟
- 冼迪
- 刘华
- 刘宏立
- 刘擎超
- 刘梅芳
- 刘焱序
- 刘献君
- 刘珍环
-
-
项李娜;
万宏伟;
朱毓;
郑咪咪;
李小茹;
王姝曼
-
-
摘要:
目的:分析头颈部肿瘤病人从放疗前到放疗结束后6个月的心理弹性变化轨迹,并探究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1月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调查病人心理弹性水平,使用潜增长曲线模型分析心理弹性变化轨迹类别,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各轨迹类别影响因素包括年收入、受教育程度、肿瘤初发复发、同步放化疗、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得分、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得分。结论:头颈部肿瘤病人在放疗期间心理弹性变化轨迹分为3种类别。医务人员可通过病人年收入、受教育程度、肿瘤初发复发、同步放化疗等基本资料,识别心理弹性水平低的高危人群,并预测其心理弹性的动态变化。通过制定针对病人希望、自我效能、家庭支持等变量的心理弹性干预方案,提高病人心理弹性水平。
-
-
王雯沁;
吴敏娟;
李俊花;
冯国和;
张邢炜
-
-
摘要:
目的了解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术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情况及PTSD症状群变化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干预患者形成良好康复行为。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28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天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心理状态进行随访,基于收集的数据分别构建线性增长曲线模型及不定义增长曲线模型,分析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群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结果111例患者被诊断为PTSD,PTSD阳性率为39.64%,其中106例患者完成全程随访,中青年AMI患者术后PTSD的再体验、回避、情感麻木、高警觉症状群均呈非线性下降趋势(P<0.05)。协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存在并发症、术中知晓程度低的患者,PTSD初始水平高(P<0.05);术中知晓程度高的患者,PTSD症状改善快(P<0.05)。不同时期的抑郁、焦虑水平对相应时期的PTSD水平均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中青年AMI患者术后早期PTSD的发生率较高,症状群变化轨迹呈曲线下降趋势,且受到性别、是否存在并发症、术中知晓程度、抑郁和焦虑的共同影响。
-
-
孙启荣
-
-
摘要:
研究名物词可以探究先民对事物变化特点和词义发展的研究过程,现通过对比古今辞书对廊、庐、舫、轩等十个建筑词语的释义,了解先民对建筑认知的变化轨迹,以及古今不同辞书对同一建筑词语在释义方面的异同。
-
-
-
-
摘要:
话语陆林:约有1/3的人受“疫后综合征”困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介绍,研究表明,传染病大流行后,人群创伤后应激症状的患病率高达22.6%。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我国群众的精神心理问题同样突出,约有1/3的人受“疫后综合征”困扰。他建议对新冠肺炎患者和康复者、丧亲家属、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进行定期监测,对普通居民进行精神心理健康普查,全方位系统评估本次疫情对不同人群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动态观察人群情绪变化轨迹,以期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
-
-
卓静
-
-
摘要:
陶渊明一生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他的《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融合了这三家思想。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仅将这篇文章看作陶渊明与官场决裂、回归田园生活的宣言,理解未免简单化了。下面,笔者探析此文儒释道思想的融通,并梳理其变化轨迹。一、儒家——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的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担任过武昌太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陶渊明自幼就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
-
张建华
-
-
摘要:
目的:调查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社会参与现状,并纵向分析其动态变化轨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70例压力性尿失禁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主参与问卷对研究对象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社会参与情况进行纵向调查.结果: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社会参与得分在入院时得分最高为(68.31±8.76)分.随着调查进展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测量社会参与得分为(59.28±8.32)分、(46.38±8.12)分、(42.06±7.34)分,得分呈现逐渐下降态势(P<0.05).结论:压力性尿失禁给病人的社会交往带来不良影响,使病人社会参与程度下降,但经过入院后正规的治疗以及随着时间推移治疗效果的显现,促使病人社会参与程度逐渐提高,医务人员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压力性尿失禁病人就诊率,并增加对初次就诊病人的关注度,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以有效地提升其社会参与度.
-
-
高原;
崔雅琼
-
-
摘要:
教师需要付出情绪劳动,但以往研究较少涉及教学改革中的情绪劳动,更少探讨教学改革中不同的教师身份如何影响教师情绪劳动.本研究基于后结构主义视角和生态系统理论框架,长期跟踪访谈一名教学改革团队管理者和一名普通参与者,揭示教学改革生态系统中拥有不同权力身份的教师个体所付出的情绪劳动差异和变化轨迹.研究发现,管理者和普通参与者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关注的情绪对象和采取的情绪劳动策略有所不同,管理者倾向于付出更多、更强、更持久的情绪劳动,普通参与者的情绪劳动则表现出递减趋弱的变化轨迹.本研究可为教学改革实施和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
-
高原;
崔雅琼
-
-
摘要:
教师需要付出情绪劳动,但以往研究较少涉及教学改革中的情绪劳动,更少探讨教学改革中不同的教师身份如何影响教师情绪劳动。本研究基于后结构主义视角和生态系统理论框架,长期跟踪访谈一名教学改革团队管理者和一名普通参与者,揭示教学改革生态系统中拥有不同权力身份的教师个体所付出的情绪劳动差异和变化轨迹。研究发现,管理者和普通参与者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关注的情绪对象和采取的情绪劳动策略有所不同,管理者倾向于付出更多、更强、更持久的情绪劳动,普通参与者的情绪劳动则表现出递减趋弱的变化轨迹。本研究可为教学改革实施和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
-
陆(韦华)吾;
陆箴琦
-
-
摘要:
目的 识别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睡眠障碍的纵向变化趋势及不同轨迹类别,并分析人口学及疾病相关因素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系统-化疗期间睡眠障碍量表收集219例乳腺癌患者首次化疗开始前、第1疗程用药结束后第7天(化疗早期)、第2~4疗程用药结束后第7天(化疗中期)及最后1个疗程用药结束后第7天(化疗末期)的睡眠障碍情况.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测评结果的差异,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探讨轨迹类别,并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轨迹类别的预测指标.结果 乳腺癌化疗患者4个时间点睡眠障碍得分分别为47.50±8.82、51.38±10.83、50.66±9.90、50.46±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识别出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障碍4条不同的潜在轨迹,命名为无睡眠障碍组(19.2%)、轻度睡眠障碍组(25.1%)、中度睡眠障碍组(50.7%)及重度睡眠障碍组(5.0%).区域淋巴结转移(OR=1.475,P=0.042)、使用靶向药物(OR =2.135,P=0.011)及参与临床试验(OR=1.899,P=0.040)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障碍轨迹类别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障碍随着化疗的推进而动态变化,且其发展轨迹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淋巴结转移、使用靶向药物及参与临床试验对患者的睡眠障碍轨迹类别具有预测作用.医护人员可根据睡眠障碍的变化规律及预测指标早期识别睡眠障碍中、高危人群,并为患者提供全程管理与精准照护.
-
-
田潇然;
王锦;
余哲修
-
-
摘要:
以丽江坝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2018年32年间的Landsat系列影像,通过NDVI时间序列曲线选择5个时间间断点,利用变化轨迹模型分析1987、1991、1994、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选择6个景观指数分析4个时间段的景观格局演变.结果显示:(1)32年间建设用地成为了丽江坝区内持续增长且面积增加最大的地类,总体增幅为356.45%,耕地呈现出先增后降的特征,总体减少29.87%,为面积减少最多的地类;(2)通过变化轨迹分析,有占坝区总面积的66.31%的土地用地性质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活动成为了驱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因素;(3)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深刻的景观斑块呈现出较高的破碎度以及形状的不规则性,聚集于城市核心区周围,受到干扰较小的斑块散布于远离城市核心区的耕地中.
-
-
王晋伟;
陈朔华;
吴寿岭;
张路霞
- 《首届京津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协同发展促进会暨2016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尿蛋白增多是肾脏损伤的标志之一,持续的尿蛋白增多是国际公认的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之一.尽管在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如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中都发现尿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等负性事件相关,但既往研究多基于单次测量的尿蛋白情况,较少有研究关注尿蛋白的变化与终点事件的关联.本研究拟基于糖尿病和前糖尿病患者的队列,研究尿蛋白在多年的变化轨迹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表明:中国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中,持续性蛋白尿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而一过性的出现蛋白尿未被发现有关联。研究结果需在其他人群中进行验证,后续干预性研究可关注于控制糖尿病人群尿蛋白对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
-
-
Wang Qian;
王倩;
Zhang Lin;
张林;
Fu Yan-ling;
傅延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国际方药量n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防己自汉代至今的临床用量变化轨迹及特点,为该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汉代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建立防己历代用量数据库,分别按各历史朝代对其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最常用量及常用量上限、下限进行统计,并结合文献对结果进行阐释与分析.结果:防己用量在汉唐时期呈现"广剂量,宽范围"的特点.从唐末开始,由于散剂普及,防己用量也随之大幅缩减.直至明代,汤剂又开始成为中药的主要剂型,防己用量也渐次回升,但常用量范围仍较为狭窄.结论:防己的平均用量随所处朝代呈现显著变化,但对于病属风湿、水肿重症者,历代医家均有大剂量、超剂量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