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压缩特性

压缩特性

压缩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86037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中成药、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非饱和土的应力— 强度理论与变形特性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二届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暨2015厦门台湾两地过滤与分离技术交流大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等;压缩特性的相关文献由904位作者贡献,包括程绪铎、冯家畅、刘刚等。

压缩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2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6037 占比:99.85%

总计:186308篇

压缩特性—发文趋势图

压缩特性

-研究学者

  • 程绪铎
  • 冯家畅
  • 刘刚
  • 刘松玉
  • 张景
  • 杜小翠
  • 杜延军
  • 田力
  • 纪超
  • 范日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锦伟; 贡智兵; 谭文才; 王卫
    • 摘要: 采用两参数Mooney-Rivlin超弹性本构模型,对比不同硬度高速列车塞拉门橡胶密封条的压缩载荷-压缩量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确定不同硬度密封条的材料常数;对优化后密封条的压缩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和对气密性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4 mm压缩量下,优化前后的密封条与门框压条间的最大接触压力基本相同;与优化前密封条相比,优化后密封条的压缩载荷减小了29.4%,密封性能提高了近1倍。
    • 雷华阳; 石梁; 胡垚; 宋英杰
    • 摘要: 天津滨海吹填场区典型的"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具有复杂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其在不同荷载作用模式下的变形特性有所不同,在工程实践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修建于其上的建筑物出现诸多工程问题。现阶段对于不同荷载作用下吹填场区形成的"上软下硬"双层软黏土地基的变形特性及机理研究甚少,导致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制约了吹填场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对此类地基的变形特性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吹填场区"上软下硬"的双层软黏土地基,开展了反复荷载和恒定荷载作用下的一维固结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SEM),得到了不同荷载模式作用下的压缩特性及其微观机理,为吹填场区双层软黏土地基变形模型建立及长期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双层软黏土地基的压缩系数和固结系数在反复荷载作用初期明显减小,而后缓慢减小直至趋于稳定;与反复荷载相比,恒定荷载作用下试样的压缩系数初期值增加,固结系数初期值减小,其变化量均在40%~50%的范围内;当荷载等级一定时,反复荷载作用引起双层软黏土地基产生的沉降量相比于恒定荷载作用多30%~45%;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土样内部大孔隙受到挤压而减少,孔隙的圆度和定向性加强,土体结构更密实,均一化程度提高;相比于恒定荷载模式,反复荷载作用下土样内部孔隙形状更接近于圆形,孔隙定向性更好,土体内部结构强化程度大,但有序性相对较差。
    • 李祥东
    • 摘要: 介绍石灰改良红粘土原理,依赖案例高速公路所采土样,经压缩特性实验,经验证得出石灰改良土体具有可行性。并以土样不浸水、浸水及不改良、改良等方面,对石灰改良后红粘土的压缩功效开展分析。
    • 郭志玉; 张荣; 郑博文; 南凯; 李莎
    • 摘要: 为研究全风化软岩填料的工程特性,对压实度为96%、94%、93%的全风化软岩开展了室内承载比试验以及压缩试验,并据此对其特殊填筑路段高填路堤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全风化软岩填料的膨胀率为1.29%~1.87%,不属于膨胀土;压实度越大则CBR值也呈增大的趋势,其值符合规范要求,可用作路堤填料。压缩模量随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压实度对应的湿化变形率分别为2.03%、3.24%、3.86%,其湿化变形率总体不高。软岩高填路堤沉降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路堤高1/3处取得最大值。随着软岩高填路堤压实度的增加,其沉降量逐渐减小,但差距不大;随着含石量的增加,其沉降量先减小后增大,在含石量为55%时达到最小沉降。因此在软岩填筑过程中,依靠提高压实度来减小路堤沉降不够经济,可采取增大含石量至55%左右来减小路堤沉降量。
    • 刘志遐; 郭成超; 曹鼎峰; 黄锐
    • 摘要: 中国南海珊瑚钙质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压缩沉降直接决定着上部构筑物安全,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对珊瑚钙质砂的压缩特性展开研究,确定了含水率、碳酸钙含量与颗粒粒径对其压缩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珊瑚钙质砂中的碳酸钙含量越高,土样的压缩量越小;中粗颗粒(2~0.25 mm)越多,其压缩量越小,承载力越高;随着含水率增大,土样的压缩模量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的规律,含水率为15%时压缩模量达到最小值;压缩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近似表示为对数函数形式,函数系数由含水率和粒径共同决定,土样沉降速率也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土样含水率15%处达到最大值。
    • 王军; 张宏文; 王磊; 魏喜梅; 谷艳清; 张龙唱; 蔡云霄
    • 摘要: 【目的】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机械化采收后的籽棉面临运储工序复杂、成本大。因此,机采籽棉常被压缩成一定形状、密度与尺寸,便于运储。为揭示机采籽棉压缩成型机理,获取机采籽棉压缩成型有关数据,开展机采籽棉压缩特性及可压缩性研究。【方法】以新疆石河子地区主栽机采棉品种惠远720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初始条件的机采籽棉进行单轴闭式压缩试验,分析压缩过程中各因素对机采籽棉压缩力与体积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机采籽棉压缩过程中压力、体积模量与压缩密度可由幂函数(P0.988)和指数函数表示(P0.958),随压缩密度的增大,压力、体积模量不断增大,机采籽棉可压缩性逐渐变差。当机采籽棉达到相同压缩密度时,压缩速度、初始密度、含水率、含杂率与机采籽棉压缩过程中压力、体积模量均显著相关(P<0.01):其中压缩速度、含杂率与压力、体积模量呈正相关关系,含水率、初始密度与压力、体积模量呈负相关关系;当压缩密度为200 kg/m^(3)时,初始密度、含水率与压力、体积模量呈线性关系(P<0.01);压缩密度大于200 kg/m^(3)时,压力、体积模量与压缩速度、含杂率的线性关系增强(P<0.05);与初始密度、含水率呈指数递减关系(P<0.01),随压缩密度的增大指数关系愈加显著。【结论】通过回归拟合建立了机采籽棉压缩过程中压力、体积模量与压缩密度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压缩速度、初始密度、含水率、含杂率对机采籽棉压缩过程中压力、体积模量均有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对机采棉收获、运输、储存及加工设备的设计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 雷颖; 高德彬; 马学通; 李同录
    • 摘要: 为将灞河右岸岸坡综合治理工程中清除的河道疏浚底泥用作滨河沙坑回填处理材料,选用水泥、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三乙醇胺(TEA)对河道疏浚底泥进行固化改性处理,并对不同养护龄期的固化底泥进行了室内直剪试验和固结试验,探讨了固化底泥的强度与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固化底泥的峰值抗剪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水泥与0.5%SAP复合固化的底泥抗剪强度呈减小趋势,水泥与0.03%TEA复合固化的底泥抗剪强度呈增大的趋势;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固化底泥的压缩系数不断减小,且水泥与0.03%TEA复合固化的底泥压缩性能优于单一水泥固化的底泥,另外10%水泥与0.03%TEA复合固化底泥的压缩系数较单掺20%水泥的固化底泥小。该研究成果可为西安浐灞生态环境整治的废弃疏浚底泥再生利用提供依据。
    • 陈国涛; 刘建良; 杨国威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树脂基体的老化特性,对常见的3种树脂开展了吸水性试验和耐水性加速老化试验,并对树脂在每个老化试验周期下分别开展压缩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30LV乙烯基树脂吸水率为0.076%,3201乙烯基脂树脂吸水率为0.168%,350环氧树脂吸水率为0.213%;在常规试验中,3种树脂压缩载荷/位移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整体呈现线弹性阶段→屈服平台阶段→屈服强化三阶段变化规律;在老化试验各个周期的湿热吸水和后固化联合作用下,3种树脂压缩载荷/位移曲线变化规律与常规压缩试验一致,但剩余压缩强度保留率差别较大。
    • 徐家俊; 傅勇; 陈洋彬
    • 摘要: 地基处理化学固化法如水泥土搅拌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研发绿色、低碳、环保的新型胶凝材料来部分或完全取代水泥,对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一维固结压缩试验,探究了初始含水量、固化材料类型及其掺量、掺砂率以及养护时间等因素对生石灰激发粒化高炉矿渣(生石灰-CaO,粒化高炉矿渣-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GGBS)固化土和水泥(Portland cement,PC)固化土压缩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CaO-GGBS固化土与水泥土类似,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存在明显的结构屈服点和屈服应力,当竖向压力小于屈服应力时固化土的压缩性很小,而当压力超过屈服应力时其压缩性会突增,转变为高压缩性土体。CaO-GGBS固化土的屈服应力随着初始含水量的降低、固化材料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CaO-GGBS对于高含水量软土的固化效果优于水泥。
    • 曾庆友; 杨栋; 康志勤; 韩贺旭
    • 摘要: 采用自主研发的实时高温蒸汽加热单轴压缩实验系统,分别对实时蒸汽加热和蒸汽加热冷却后油页岩的压缩特性和破坏特征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蒸汽的温度测点分别设置为100°C,200°C,300°C,400°C,500°C,550°C.实验结果表明:1)实时蒸汽加热下油页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着蒸汽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400°C时降到最低点,是油页岩力学参数变化的阈值温度;而蒸汽加热冷却后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则一直降低;2)实时蒸汽加热下油页岩的峰值应变随着蒸汽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400°C达到最大值,蒸汽加热冷却后的则一直上升;3)实时蒸汽加热下油页岩试件的破坏特征和失稳型式在400°C以下,为由脆性剪切破裂向塑性变形转变,突发失稳向渐进破坏转变,400°C以后为半脆性剪切破裂和准突发失稳;蒸汽加热冷却后,油页岩试件的破坏特征和失稳型式在500°C以下,为脆性剪切破裂和突发失稳,550°C为半脆性剪切破裂和准突发失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