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博士生培养

博士生培养

博士生培养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88645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电力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成果校际交流会、2008年科技教育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等;博士生培养的相关文献由501位作者贡献,包括罗英姿、陈洪捷、叶绍梁等。

博士生培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6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8645 占比:99.54%

总计:89059篇

博士生培养—发文趋势图

博士生培养

-研究学者

  • 罗英姿
  • 陈洪捷
  • 叶绍梁
  • 董维春
  • 翟月
  • 郭富根
  • 陆叔云
  • 陈小满
  • 陈玥
  • 严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楠; 辛颖
    • 摘要: 博士生资格考试是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构建博士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选择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匹兹堡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六所中美名校,考查其物理系现行的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通过国际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应在重新思考博士生资格考试定位的基础上,平衡其淘汰和促进功能;注重以丰富的考试内容与形式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不断健全资格考试的反馈机制和博士生的分流和退出机制。
    • 叶晓力
    • 摘要: 博士生中期考核是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博士生的通行做法,在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诸多大学在博士生教育改革中新增中期考核环节,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加以确立,以期加强博士生培养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专业化。本研究以一所研究型大学为例,对该校总体方案和12个学院实施细则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基于中期考核的3个维度剖析博士生中期考核制度:考核目的在于对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实施过程体现了统一规范下的多元变式;结果管理存在严格规定之外的“空间”。基于此,本研究归纳了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与权力逻辑上相关各方的利益博弈、能力与潜力范畴中衡量标准的关键因素,以及分流与淘汰结果下难以回避的两难困局,并对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 何菲; 朱志勇
    • 摘要: 新时代我国博士生教育重点在于提升教育质量并加强学术能力培养,但学术界既缺乏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框架的实证研究,也缺乏相应量表的设计。基于混合研究方法,首先对政策文本、博士生访谈进行类属分析,然后分别对两次回收的博士生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建构博士生学术能力的概念框架并编制量表。研究表明,博士生学术能力以知识为核心,是博士生在读期间发展并凝结在个体身上的知识储备、精神风貌与学术习惯。博士生学术能力包括知识掌握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传播能力,它们具有阶梯发展性、历史发展性与多元性、规范性与普遍性3类特征。基于此,编制了包含5个维度21个题项的博士生学术能力量表,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专家效度和建构效度,对评估博士生学术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卓
    • 摘要: 研究生培养承担着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博士生发表动机已成为研究生培养不可忽视的关键方面。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成功发表期望值、发表相对投入、发表相对回报、自我感知、关键角色、环境诱因等6大主范畴是影响博士生发表动机的主要因素,6大主范畴及其所属15个对应范畴相互作用,构成了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基于该模型,应从提高博士生科研效能感、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优化学术发表考评体系、完善导生交互文化生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 钱嫦萍; 徐玉兰
    • 摘要: 延期博士生的"佛系"心态本质上是博士生对科研压力和自我应答能力不足所采取的一种私我退出策略,其生成与博士生培养制度、导师指导和学生自身等因素密切相关.延期博士生"佛系"心态呈现为理性与随性兼具的精神特质、焦虑与进取共生的心理特征、务实与逃避交织的价值诉求,由此造成了高校管理成本增加、师生关系潜在风险以及学生身心健康隐形损害等问题.遵循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恪守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提出了相关对策,即深化博士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博士生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疏导,倡导博士生自我调适,以纠正延期博士生的"佛系"心态,助推博士生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
    • 卿石松
    •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博士教育的传统目标是推动知识创新并为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后备力量。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博士生培养以学术创新能力为重点,不太关注通用能力或可迁移技能。二、文献回顾三、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数据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人文学科研究生教育和替代性学术职业调查”。该调查重点关注学术职业外部就业,即所谓的替代性学术职业(altermnative academic careers),旨在了解他们的职业准备、就业能力状况,分为毕业生和雇主调查两个部分。
    • 王德
    • 摘要: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原所长王士雯院士是我国老年病学领域开拓性的领军人物,她常说:"仅仅走别人的路,是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创新才是医学事业的灵魂。"作为我国第一个老年医学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术带头人,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这一临床综合症,建立MOFE动物模型,明确MOFE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
    • 刘永红
    • 摘要: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导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以及推动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转变为强国等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笔者就研究生培养开展了二十余年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提出了导师"四环"融合培养高水平博士生的方法,以此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博士生。
    • 谭志
    • 摘要: 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球科技和人才竞争,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我国高校急需进行研究生教育创新.基于此,文章选取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设置的机器人硕士生培养项目和机器人博士生培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考核评估制度等方面对其机器人研究生培养项目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分析.文章指出,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生培养项目具有完善的机器人学位体系、浓厚的合作研究氛围、严格的监督考核评估和灵活的师生匹配机制等特色,学习并借鉴其项目设计和实施的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高校培养机器人拔尖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及其落地开展.
    • 侯顺; 祁婧; 欧阳亦聃; 张美冬
    • 摘要: 博士生群体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普遍存在重科研能力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博士生科研精神日益弱化.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文化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该实验室以"激扬梦想追求卓越"文化为精神滋养,励人以志、启人以趣、育人以规,助力博士生成人成才的做法,以文化引领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