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2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5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2102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华文文学的相关文献由469位作者贡献,包括颜敏、王列耀、庄伟杰等。

华文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5 占比:20.34%

会议论文>

论文:72 占比:2.64%

专利文献>

论文:2102 占比:77.02%

总计:2729篇

华文文学—发文趋势图

华文文学

-研究学者

  • 颜敏
  • 王列耀
  • 庄伟杰
  • 马峰
  • 古远清
  • 向忆秋
  • 刘小新
  • 潘亚暾
  • 陈贤茂
  • 韩春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莉雯
    • 摘要: 2021年12月7-8日,汕头大学文学院、《华文文学》编辑部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新时代华文文学研究的守正与创新:《华文文学》2021年编委会”。汕头大学副校长、文学院院长等领导与《华文文学》28位编委及编辑部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以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华文文学》的刊物质量与知名度,共同促进华文文学研究的繁荣为目标。
    • 刘慧; 谢仁敏
    • 摘要: 论文系统梳理了晚清南洋领事的文学活动,阐述了这一特殊群体在推动中华文学移植南洋、落地生根且自成一统中的贡献,并从文化学角度解析领事促进华文文学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早期对外文化传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海外华文文学最早萌发于南洋,左秉隆、黄遵宪、张振勋、刘玉麟等驻南洋领事对之皆有特殊贡献。他们承袭国内文人的结社传统,在南洋倡立文社,建立了促进华文文学发展的平台机制;他们广结文缘,积极支援各埠文士的文学活动,带动南洋文坛声气广通;他们身体力行,创作了一系列别开新境的诗文作品,为南洋士子们提供了写作范式;同时,他们广施教泽,通过课考士子、评阅诗文等方式,促进了南洋华文文学的发展。而领事在推行文教过程中得失两方面的经验,也为当下以侨务助推文化交流特别是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 张甜甜
    • 摘要: 姞文:南京网络作家,南京市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名家,江苏网络文学谷首位入驻作家。其作品均为江苏故事题材的网络小说,获多项文学奖,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国家出版署和中国作协联合推介的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奖,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爱奇艺文学奖等。因代表作"秦淮故事Nanjing Stories"对南京的精彩描绘,被海内外读者亲切地称为"南京的文化使者"。因陪读暂时旅居加拿大,入选加拿大北岸作家集合,是该集合中唯一的中国作家。
    • 姚京明
    • 摘要: 本文旨在对澳门文学的缘起、概念、多元特性和主要作家进行梳理和介绍,同时对澳门文学的概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并特别强调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门户之一,以中葡双语写作形成的多元性是澳门文学重要的特点,以往论者在论述澳门文学时对此不够重视,甚至有所忽略,如果是这样,澳门文学将是不完整的。
    • 池雷鸣
    • 摘要: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惠州学院颜敏教授撰写的《华文文学跨语境传播研究》一书凭借扎实的史料功夫,立足跨域融合的研究视野,选择了具有关键意义的媒介作为研究通道,从媒介的三种综合性定位——作为过程、语境、网络的媒介——确立了考察华文文学跨语境传播现象的三大维度和主要线索,在搜集、整理相关传播史料的基础上.
    • 王玥琪
    • 摘要: 随着2018年《野猪渡河》的出版,张贵兴的雨林世界在其停笔十七年后有再次丰富扩张。该书以华人村落猪芭村在日军侵马来的三年零八个月的遭遇为主题,谱写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自然主义雨林史诗。本文以张贵兴其人的人生经历及文化立场为基础,以《野猪渡河》为例分析了其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叙事视角,并挖掘了其中的文学意义。
    • 马峰
    • 摘要: 印尼华文文学在东南亚地区具有文化标本意义,文章以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学的内部与外部研究,专注于分析文本所表现出的身份与文化的认同问题。印尼文化政策的更迭极大地钳制着华人族群的文化认同姿态,这也成为华文文学不断拆解、建构的核心命题。文化认同侧重原乡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互参,并探讨华文母语的文化表征。在现实层面,以文学视角审视印尼华人生态,并结合社会语境反思现实中的认同转型。印尼华人将中国视为文化原乡,族群标记成为绕不开的精神纠结,而华文教育的文化承载以及华侨领袖的文化示范也让原乡认同的情感陡增。在华文封锁期的文化劫难过后,华人族群的文化断层与传统失落反而促成更多的自我反思。当下的印尼华人趋向于积极的本土融入,其文化认同在包容与开放之中更为多元。
    • 计红芳
    • 摘要: 瑞华作家朱文辉及其侦探推理小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塑造了别具一格的华人业余侦探形象张汉瑞;体现了中西文化冲突引发的犯罪动机和国际化的文学视野;立足现实的在地化书写和深谙读者心理的精心营构;精准传神的语言和新颖妥帖的比喻等。其文学价值在于,朱文辉致力于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译介和评论,文学观念超前;他立足本土、放眼国际,是欧华文学史中少有的能以双语进行创作的华文侦探推理小说作家;借侦探推理小说自觉充当中西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在欧华文学史中的作用和地位无可替代。
    • 唐洁
    • 摘要: 新冠疫情的持续性爆发带来了全球性的产业危机和经济下行,但也为众多网络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展现了国际教育行业发展的多重可能性,而“翻转课堂”和“慕课”模式的成熟也在不断推动网络课程的国际化传播。文章通过分析《红楼梦》慕课的多样化课程内容和《鲁迅十五讲》完善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为文学类慕课的大众化推广提供范式,并尝试性地提出华文文学慕课的国际化施行模式和推广措施。该类面向国际的华文文学慕课主要以优秀的华文文学经典作家作品作为主体,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海内外慕课市场相结合,并思考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难题,从而推动华文文学慕课的国际化推广,“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中国”.
    • 马峰
    • 摘要: 梦莉是泰国华文女作家的重要代表,她在中泰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两个方面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使者角色。她是中泰跨国流散的华侨华人典例,其散文作品因之具有多元的流散特色。在流散叙事方面,她的个体流散、离人流散、家族流散、归侨流散、文化流散等类型在东南亚华文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中也十分典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