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性'的差异表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和香港、新马文学期刊的华文文学传播

'世界性'的差异表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和香港、新马文学期刊的华文文学传播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思维的逐渐解体,交流和对话成为主题,世界各地的文学文化交流开始启动,三大华文中心——中国内地和港台、新马等地的文学期刊也逐渐打破各自的壁垒,将视线延伸到本土以外,形成了世界性视野,华文文学(汉语文学)的世界图景也得以在各区域语境中被呈现出来.本文试图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分析在世界性视野中,中国内地和香港、新马等地期刊有关华文文学的传播策略与整体定位的差异及其对华文文学发展的影响。对于文学期刊而言,如何践行世界性的传播理念,既要看其传播策略又要看其传播效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华文期刊在淡化意识形态、注重区域互动、推行文学至上理念等方面已经形成共识,促成了各区域华文文学的共同发展。然而,区域语境对期刊传播效应的影响仍不可低估。中国内地文学期刊,从早期简单的地理逻辑到近来的文学性标准,以带有普遍性的传播理念提升了影响力,为各区域华文文学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依然难以避免中心对边缘有意无意的挤压。如何化解这种中心逻辑,是内地华文文学传播需要解决的问题。《蕉风》对世界华文文坛的持续关注,显现出了一如既往的开放视野,但在少数族裔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困境之中,它既将海外华文文学(包括中国内地文学)看成推动本土文学发展的源泉,又视为影响的焦虑,本土与海外华文文学在张力中共存,地方性形成了对世界性的压制。《香港文学》则追求香港性和世界性之互动契合,在去中心化的策略中重组了各区域华文文学,形塑了流动随意的世界华文文学画卷,但其随意灵动的个人化运作机制,影响了其实际效果,形成了演绎世界性的现实瓶颈。当然,在总结各地文学期刊对世界性的差异表述之余,还发现必须面对的其同问题。首先,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而言,文学期刊要更好地实践世界性理念,必须面对网络时代的新考验。其次,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在世界性视野之下,“本土以外”已成为华文作家的重要生存方式,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三,对研究者而言,不但需要形成一种超越性和整合性的研究思维,而且要对所获取的文学资料进行语境性反思,以研究促成世界华文文学的良性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