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
十三经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汉语、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86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文史知识、辞书研究、咬文嚼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第二十六次全国医古文学术交流会等;十三经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琳琳、姚文昌、孙玄常等。
十三经
-研究学者
- 王琳琳
- 姚文昌
- 孙玄常
- 宋廷位
- 崔文印
- 彭卉
- 李向群
- 王榕
- 舒大刚
- 郭明道
- 一思
- 丁忱
- 丁毅华
- 乐其
- 乐朋
- 习翼
- 云中凤
- 介贝
- 何乐士
- 何忠林
- 何耿镛
- 余治平
- 余英时
- 佚名
- 侯德云
- 俞晓群
- 倪培森
- 倪敏达
- 傅璇琮
- 冯蔚宁
- 刘世南
- 刘学林
- 刘惠思
- 刘超
- 刘锋
- 包朗
- 卢斯飞
- 古菲菲
- 史文博
- 史继忠
- 叶树声
- 叶永和
- 叶至善
- 吕华萍
- 吳蓓
- 吴元栋
- 吴凯
- 吴则虞
- 吴小如
- 吴心
-
-
-
-
摘要:
方向东教授点校的《十三经注疏》、25册,1400万字,2021年11月于中华书局出版。《十三经》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文明作用最大、影响时间最长的重要文献.也是从爭文史研究利用率最高的文献。《十三经》的形成以及注疏文本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形成的历史跨度大,文字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文本的流传也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从口耳相授到记于简帛,从手工抄写到雕版印刷,从经、注、疏、音义的分离到四体合一,无论学者的水平多高,付出的劳动多大,鲁鱼豕亥,在所难免。
-
-
余治平
-
-
摘要:
被列入儒门《十三经》的《孝经》,因与《说苑》《新序》《列女传》文法相类,一度被指“汉儒作”,或“西汉末年成书”。朱熹直称其“疑非圣人之言”,虽“篇首六七章为本经”,但其后乃“传文”,故皆是“齐鲁间陋儒纂取《左氏》诸书之语”的结果。当代中国治《孝经》首屈一指的学术权威舒大刚教授胪列《春秋繁露》两次明引、多次暗引《孝经》之例证,分析董仲舒与《孝经》之先后关系,指出其不仅对“孝道”作了哲学阐明.
-
-
夏金华
-
-
摘要:
古代儒家以经、史、子、集四类分法,来概括天下一切学说.儒学以经、史为根本,以子、集为辅助.这个格局历千年而不易,此从四类分法的历史演变、六经至十三经的流传、明经科之取士制度、士大夫对经史子集之文的不同态度和经、史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五个方面得以体现,使儒学在汉代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之后,获得了持续不断的传播、巩固与发展.
-
-
康学伟
-
-
摘要:
"六经"由以《诗》为首到以《易》为首,并非出于经今古文学之争,也绝非以产生年代或难易程度简单排序的问题,而是反映了自春秋末年到秦汉年间儒家学术的重要转变,意义十分重大.从内容上看,《周易》与群经讲的都是"天人之学",性与天道是其共同的主题.从理论体系上看,《周易》创造了体现宇宙本体论和宇宙万物本质的经典哲学,普遍适用于世间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其他经典所述之理完全汇通于易理,《周易》在儒家经典中处于本体地位.理解《周易》与其他经书的关系,确认《周易》统率群经的地位,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特质以及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
-
王寅
-
-
摘要:
初唐,官方藏书始分经、史、子、集四个书库,称为"四部库书""四库之书"。▲经部(理)是为官必学经部为官必学,包括现在当官的学的也是这套体系。十三经里面,《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研究变化的学问,卦象是八八六十四卦。《易经》其实有三本书,前两本叫《连三易》《归藏易》,第三本叫《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孟子》,这十三经都是孔孟之道,基本上儒家占了大部分,唯独没有道家,没有《道德经》,没有《庄子》。
-
-
赵培
-
-
摘要:
今传《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五十八篇。此书汉以前单称《书》,汉代称《尚书》,宋以降称《书经》,是汇集古代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号令、贤臣嘉谋的记录(通过实录或追述的形式)编纂而成。《尚书》在儒家从"五经"到"十三经"的演进系统中始终有着重要地位。《书经》成立涉及《尚书》形成及其地位的确立两方面问题。
-
-
邱梦艳
-
-
摘要:
"十三经"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经典体系,其逻辑结构由"六艺"之学发展演变而来.不同的发展阶段,逻辑主题不断演化,由先秦"六艺"主题"圣王政道",到汉代"五经"主题"帝王之道",到唐代"九经"主题"纲纪道德",到宋"十三经"主题"心性义理".无论是在理论构建,还是具体的文本阐释,经典体系都已沿自身的逻辑结构发展演化而臻于完备."十三经"逻辑结构研究,是认识传统经学政治本质与意识形态功能的新路径.
-
-
姚文昌
-
-
摘要:
隨着清代經學研究的深入,乾隆石經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並産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蔣衡手書十三經作爲乾隆石經刊刻所依據的底本,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本文通過對史料的梳理和文本的校勘,考察蔣衡手書十三經的具体時間和文本來源,以期給予蔣衡手書十三經準確的學術定位。
-
-
姚文昌
-
-
摘要:
隨着清代經學研究的深入,乾隆石經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並産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蔣衡手書十三經作爲乾隆石經刊刻所依據的底本,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本文通過對史料的梳理和文本的校勘,考察蔣衡手書十三經的具体時間和文本來源,以期給予蔣衡手書十三經準確的學術定位.
-
-
赵鸿君
-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第二十六次全国医古文学术交流会》
-
摘要:
《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总称,其中存有很多中医病症名词,有的意义至今仍在使用,有的意义已经转移,产生了新的意义,有的意义未见于《内经》.从致病因素看,归纳为3类病因: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和其它病因.外感病因包括六淫致病、疫疠;内伤病因包括三种情志致病、饮食致病、过劳致病、心理因素致病;其它病因包括毒虫致病、鬼神致病、灾难致病.六淫致病只有寒、热、暑、湿四种外邪;七情致病在《十三经》中仅涉及到三种情志,即悲、忧、思,以忧致病为多,有19个病症词是忧愁致病,如癙、疚、痒、梗、壤、咎、心病、瘉、鳏、瘸、闵、疚、痗、瘼、瘐瘐、邛、痻、底等,今选取9个进行解析考释.
-
-
- 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4.06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3‑十三烷二醇酯及其1,13‑十三烷二醇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1,13‑十三烷二醇制备工艺中催化剂合成复杂、成本高、氢压高、工业化难实现的问题。本发明以糠醛和丙酮的缩合产物B经过三氟甲磺酸盐的开环作用,非常有效地转化为1,13‑十三烷二醇酯,再经过皂化反应生成1,13‑十三烷二醇。本发明具有产物收率高,催化剂催化效率高且可重复利用,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
-
-
-
- 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8-08-17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3‑十三烷二醇酯及其1,13‑十三烷二醇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1,13‑十三烷二醇制备工艺中催化剂合成复杂、成本高、氢压高、工业化难实现的问题。本发明以糠醛和丙酮的缩合产物B经过三氟甲磺酸盐的开环作用,非常有效地转化为1,13‑十三烷二醇酯,再经过皂化反应生成1,13‑十三烷二醇。本发明具有产物收率高,催化剂催化效率高且可重复利用,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