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周书》

《周书》

《周书》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中国青年、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周书》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丽、张芳、彭国亮等。

《周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100.00%

总计:154篇

《周书》—发文趋势图

《周书》

-研究学者

  • 张丽
  • 张芳
  • 彭国亮
  • 牛贵琥
  • 王连龙
  • 谈歌
  • 赵政
  • 钱宗武
  • 中国自行车编辑部
  • 于建军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中国自行车编辑部
    • 摘要: 创新,顾名思义,创造新的事物。《广雅》:“创,始也”;新,与旧相对。创新一词出现很早,如《魏书》有“革弊创新”,《周书》中有“创新改旧”。什么是创新?创新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自人类第一次发现火这一自然现象并且学会使用火、第一次成功制造火开始,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创新的脚步。从1791年法国人西夫拉克设计出第一辆木质自行车,到19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自行车从创意雏形到批量生产,中间经历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创新。
    • 王兰伟
    • 摘要: 朱彝尊行书“节录《周书·帝纪》文”,湖南图书馆藏,纸本,扇面。钤有“朱彝尊印”阳文印,“竹咤”阴文印。扇面书文:“至道宏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元。但歧路既分,源流逾远,淳离朴散,形气斯乖。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竟;九流七略,异说相腾。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今可立通道观,圣哲微言,先贤典训,并宜宏阐。遂立先生属。朱彝尊。”扇面内容节录自《周书·帝纪·武帝上》,《周书》为南北朝时北周史书。周武帝宇文邕时曾设通道观论儒、释、道三教优劣,力图融通三教,平治天下。他重儒教而轻佛道,并推行废佛政策,力行汉化,以突显正统性。
    • 胡宁
    • 摘要: 先秦时期,“周书”屡见称引,此名不能视为对某部著作的专称,不能将其等同于《尚书·周书》或《汉书·艺文志》著录的七十一篇《周书》。从《左传》《国语》等所载春秋贵族引用,到战国诸子书引用,都可以说是指称一类文献,一般来说指的是周王朝官方训诰誓命等。但在墨子等引用者那里,周诗也被包括进来,因为诗、书皆脱离了贵族官学原有的礼乐情境,官学中学习方式、实践场合的差异不复存在,仅被作为记录前人事、言的文本学习、使用,而文本形式又不足以将两者严格地区分开来。战国晚期,见于《逸周书》中一些篇章的语句较多地被在“周书”名义下称引,应可说明这些文献在受到关注。从公元前四世纪中段到前三世纪中段的这一期间,相当部分在此之前尚未流传于世的一些王室档案文书,因为周的分裂、动乱和最终破灭,流出并得到邻近地区士人的首先关注,在秦国以及后来的秦朝被整理编次,很可能就是《汉志》著录七十一篇《周书》的原型。
    • 张建会; 王云鹏
    • 摘要: “明德慎罚”蕴蓄的治政命题具体而周至,贯穿西周政治的始终;西周是“明德慎罚”思想的确立阶段。论析《周书》,“明德慎罚”的治政思想言之凿凿,牵涉了西周的治政理念。钩沉索隐《周书》中的“明德慎罚”思想,突破文本的藩篱,可以回归“明德慎罚”的经典诠释路径。
    • 陈罕含
    • 摘要: 作为"尚书"之名的主干,"书"字在先秦时期的指涉范围,广义上指一切书写记录的文本,而狭义上正是指《尚书》这一类的政治公文档案总集."夏书""商书""周书"即夏、商、周三朝及其后代子孙保存、搜集的本国历代以君、臣训诰为主的记录档案.唐以前关于《尚书》的命名者有三种说法,即"欧阳氏先君说""孔子说""伏生说",关于其名称的形成时间亦有不同说法.不断涌现的出土材料对考证《尚书》名称的含义与源流提供了重要凭证.通过对传世典籍、出土文献的考证可以推论出,《尚书》之名战国末叶已出现,汉初至汉中叶欧阳家族的《尚书》传人对这一名称之流行于世应有所助力.
    • 聶溦萌
    • 摘要: 百衲本二十四史集傅統版本、校勘、目録學之成,其校勘記具有重要學術意義,惜有7種長期下落不明.今又發現《晉書》《北齊書》《周書》《北史》之校勘記4種24册,實爲學界幸事.《晉書校勘記》之參考本5册反映了《晉書》底本多次嘗試和替换的曲折經歷,情況較特殊.《北齊書》《周書》《北史》校勘記結構基本一致,其參考本主要是上下册對照的校勘記,上册以舊本校殿本,下册反之,上下册條目的劃分與文字正誤有關.這種樣式始於張元濟自作的正史校勘記,在衲史出版工作全面展開後成爲各史校勘的第一步.參考本中還出現"舉疑"之题名,亦見於部分已出版衲史校勘記.《舉疑》是衲史描潤工作的階段性産物,所謂"石印舉疑"與"傳真舉疑"對應兩種製版工藝,分别用於兩類修描處理方式.《舉疑》只用於底本問題較嚴重之史.定本校勘記也是爲修描底本闕誤所作,它與上下册對照之舊校記的關係還需核驗具體條目方能判斷.蔣仲苐1937年對各史校勘記加以整理訂補,持續數年;1958年又加以清點,參考本、定本之劃分亦此時所定.各史參考本、定本之性質並不一致,取決於本史具體工作進展.
    • 赵培
    • 摘要: 今传《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五十八篇。此书汉以前单称《书》,汉代称《尚书》,宋以降称《书经》,是汇集古代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号令、贤臣嘉谋的记录(通过实录或追述的形式)编纂而成。《尚书》在儒家从"五经"到"十三经"的演进系统中始终有着重要地位。《书经》成立涉及《尚书》形成及其地位的确立两方面问题。
    • 周铁钧
    • 摘要: 广袤的北方原野,自然萌生的野菜数不胜数,分布最广、最先拱出地面的莫过于学名“苣荬”的苦菜。国人食用苦菜历史悠久,《诗经》有载:“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周书》记述:“小满之日苦菜秀。”《本草纲目》则说:“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苦菜鲜嫩青涩、爽口开胃,在百姓餐桌上千年受宠,享誉美味。
    • 吴华
    • 摘要: 前段时间,某位“硬核”医生在一次讲座中提出“孩子早上只能吃鸡蛋、牛奶,不许喝粥”的观点,挑战了广大“以粥为食”的朋友们的传统认知。关于“早上要不要喝粥”的话题,一时引发网友热议。那么,早上喝粥真的不好吗?应该如何搭配,才能让早餐更有营养呢?粥是国人餐桌上常见的主食。一碗粥,口味清淡,老少皆宜,既能果腹,又可御寒。据《周书》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由此算来,中国人喝粥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