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传》
《列女传》的相关文献在-1年到-1年内共计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
。
《列女传》
-研究学者
- 冯利华
- 史常力
- 邢培顺
- 郑先彬
- 于少飞
- 张涛
- 付春江
- 位秀平
- 俞士玲
- 刘丽娜
- 刘洁
- 吴从祥
- 周蔚
- 安明
- 张京华
- 张国刚
- 张弘
- 张袁月
- 曹庚祥
- 李征宇
- 李英珍
- 杨府
- 武艳艳
- 焦庆艳
- 熊刚
- 王利明
- 王守亮
- 瞿华英
- 程薇
- 苏锦瑟
- 董常保
- 许莹莹
- 郭姣
- 陈丽平
- 陶东明
- 靳力
- 魏伯河
- 魏凯
- 乔志峰
- 付婷
- 位雪燕
- 何向东
- 何媛媛
- 何柳
- 余燕
- 余霞
- 俞樟华
- 傅亚庶
- 傅憎享
- 冯佳
-
-
陈乔见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古人即事以言理,通过对刘向《列女传·节义传》中诸多传主行事的分析,可以得知早期中国"节义"观念的三个特征:一是在亲疏关系中弃亲(或己)保疏(假);二是在家国、公私关系中,舍己或家人而为君国;三是在家族伦理的冲突中善处夫妇之义.笼统言之,"节""义"观念多有类似之处,如臣死君(国)难等;析而言之,"节"意味着尽本分,"义"则不止于此,往往蕴涵着分外义务的观念,且"义"只适用于非血缘关系.由两汉至明清,正史《列女传》渐失刘向体例与宗旨,"列女"嬗变为"烈女","节义"蜕变为"节烈".后世"节烈"专责于女性,"节"的观念也变得狭隘愚陋;"节义"本可通用于男女,是值得赞赏和令人敬佩的,但亦不可普遍化.
-
-
冯利华
- 《西部学刊》
| 2020年
-
摘要:
刘向《列女传》卷七刻意塑造的貌美、德薄、祸国乱家的孽嬖,形象特点十分鲜明,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传统观点认同美女破国、红颜祸水,成为后世女子祸水论的主要根据.针对汉成帝荒淫、后妃逾礼,刘向编撰孽嬖事迹,视其为反面教材,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刘汉大统,维护封建礼教.但反映的"红颜祸水"的思想,属于刘向有意的"嫁祸".《列女传》卷七中的红颜,未必都是祸水.当然,我们不能以历史学上的"真实"去批判文学的合理"虚构",应该透过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看到刘向"以戒天子"的良苦用心.
-
-
-
郭恺
- 《西部学刊》
| 2020年
-
摘要:
考察明、清及民国时期宁夏地区所编修29部地方志,其记录的女性人物可分为烈、节(贞)、其他三种类型:"烈"突出女性刚烈不屈的品性,"烈妇"入志往往是因为丈夫去世妻子殉情,已婚妇女战乱遇害,记载详实而丰富;"节(贞)妇"多是为亡夫守节不再改嫁,是最为丰富和全面的;其他则包括祥异、驰封、孝淑等篇目中记载的女性事迹.与正史列女传对比,两者女性入志标准基本一致,方志中的记载相对全面,女性群体形象也更饱满.从所占比例上来看,列女传中"烈"人数为"节"数倍有余,而宁夏旧方志中则"节"的记载远多于"烈",可见正史编者往往更倾向于宣扬"烈".
-
-
李媛
-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 2020年
-
摘要:
古代有过将领经历的女子并非凤毛麟角,历朝历代史书的列女传或者其他史料里都能找到几个。今天,让我们回到过去,跟随历史的脚步,结识几位驰马赴军幕的女中豪杰。1妇好:军事统帅、王后与祭司同时拥有“军事统帅”“王后”“祭司”三重身份的女将是谁?并不难猜,只有一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性军事统帅,商人妇好。
-
-
-
-
最爱君
- 《传奇故事》
| 2020年
-
摘要:
《新唐书•列女传》中载,房玄龄有次病重,担心命不久矣,劝妻子卢氏在他死后改嫁。卢氏大哭,入帐挖下一只眼珠,鲜血淋漓地跑出来,向房玄龄表明自己绝不改嫁。后来房玄龄的病好了,夫妻感情和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