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列女传》

《列女传》

《列女传》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45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088篇;相关期刊318种,包括管子学刊、理论界、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暨两岸四地方志文献学术研讨会等;《列女传》的相关文献由3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涛、史常力、冯利华等。

《列女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5 占比:3.9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088 占比:96.02%

总计:11547篇

《列女传》—发文趋势图

《列女传》

-研究学者

  • 张涛
  • 史常力
  • 冯利华
  • 邢培顺
  • 郑先彬
  • 朱宝(图)
  • 菊朵
  • 龚维英
  • 于少飞
  • 杨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孙慧婷
    • 摘要: 刘向《列女传》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和通史,对后代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塑造具有深远影响。《世说新语·贤媛》一则是以女性为主角进行创作的,通过其与刘向《列女传》的比较,可以看出《世说新语·贤媛》在选录女性入传上的新变,即对儒家传统道德的突破及对女性才智的强调。
    • 宋芸; 杨陈
    • 摘要: 汉刘向撰《列女传》正是借载于《诗》《书》中贤明妃子的故事来教化百姓,警醒帝王,规正当时奢靡的社会风气,其创作深受经学的影响。本文通过例举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从外界环境、内部动因、材料来源、礼学价值四个方面来阐述《列女传》与经学之关系。
    • 胡博文; 郭善兵
    • 摘要: 正史《列女传》中的男性主要有三类,即以父亲为中心的长辈、以丈夫为中心的平辈和以儿子为中心的晚辈。其中父亲多是“好父亲”和弱势、不幸的形象;丈夫亦多是“好丈夫”和弱势、不幸的形象;儿子总体而言为孝顺但却不幸的形象。总之,虽然男性的类型具有多样性,但是每种类型的形象却比较单一、片面。正史《列女传》中的男性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价值观念方面,男性作为女性行为的客体,帮助展示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念;二是史书书写方面,在多个传记留名的男性起到彰显女性的作用,而仅在正史《列女传》中留名的男性则被女性彰显。
    • 陈洪
    • 摘要: 《韩诗外传》的显著特点是以故事说《诗》。从文本考释看,阿谷处女故事是有情趣而又奇怪的一章,有情趣是因为故事塑造了一位达情而知礼的女性,奇怪之处在于今存故事文本存在某些不应有的讹误、脱漏等问题。考察该故事的流传和评价颇为有趣,简言之,经学史上的兴衰、纷争,在相当程度会波及有关文学作品,影响其传承。从《汉广》四家诗本义的发生学考察,江妃二女故事是从“悦人”本义推演出来的,是神女的具象化,而阿谷处女故事则是从“悦人”与“德广”双重本义生发出来的,是贤女的具象化。在汉儒看来,《诗经》中的爱情主题无不留有“美刺”的烙印,阿谷处女和江妃二女故事说明,在礼教的束缚下,关于男女之情的故事与诗歌仍然得到了相当的演绎。
    • 英魏瑞明; 朱明静
    • 摘要: 刘向的《列女传》以传、颂、图三位一体的形式编撰。与《列女传》文本并行的《列女图》,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套系统的列女图像,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图像教化传统,成为汉魏六朝时期皇室和贵族妇女规范自身道德品行的教科书,确立了以儒家价值观为本位的女性道德标准。汉魏六朝的列女图像以屏风、画像石和手卷等形式流传于世,在彰显其社会教化作用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题材。
    • 王立刚
    • 摘要: 中国文化向来重视家庭,家长素养在中国过去的教育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宋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出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思想家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他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寻找好的教育环境,经历了数次搬家。“孟母三迁”的故事伴随着中国文化发展,一直对中国家长起着提醒作用。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对家长素养有着丰富的讨论,并逐渐建立起古代家长素养体系。
    • 浦晖
    • 摘要: 【专题解释】精读《孔雀东南飞》,抓住个性化的人物对话,通过分析刘兰芝、焦仲卿、焦母三位人物的认知偏差,重点讨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比较阅读《列女传》中姜诗妻的故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探究造成焦刘两人悲剧的原因。
    • 刘人锋
    • 摘要: 刘向编撰《列女传》的目的是劝诫天子,教化女性,因此从男权角度出发塑造了许多维护男权思想的女性形象,以传达封建女性观念。与此同时,刘向在《列女传》中塑造了许多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反映女性的美德和智慧,表明女性对家庭、社会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所蕴含的女性观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对家庭教育、家庭和睦、女性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启示意义。
    • 王昱娟
    • 摘要: 吴文莉的“西安城三部曲”《叶落长安》《叶落大地》《黄金城》以1899—2019年河南、山东移民在西安生存发展的经历为题材,意图书写“中国平民百年生存史”,因此也就与传统中国迈向现代的进程形成共振与互文。小说着力塑造的商人形象呈现出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食货志”,三位现代商人形象的异同也道出传统中国本身对于“商业”的复杂态度。在这一经济生活史背后,作者刻画出的女性群像并不依附于“商人大传”,而是在冷静陈述“男性凝视”事实的基础上,将“烈女”还原为“列女”,完成了女性身份的自我确证。“移民史”书写是对现代早期知识分子“救世”探索的历史回应和文学表征,这一路径体现出中国“自发现代化”的资源与实践的历程。
    • 余治平
    • 摘要: 被列入儒门《十三经》的《孝经》,因与《说苑》《新序》《列女传》文法相类,一度被指“汉儒作”,或“西汉末年成书”。朱熹直称其“疑非圣人之言”,虽“篇首六七章为本经”,但其后乃“传文”,故皆是“齐鲁间陋儒纂取《左氏》诸书之语”的结果。当代中国治《孝经》首屈一指的学术权威舒大刚教授胪列《春秋繁露》两次明引、多次暗引《孝经》之例证,分析董仲舒与《孝经》之先后关系,指出其不仅对“孝道”作了哲学阐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