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70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9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109851篇;相关期刊409种,包括出版广角、出版科学、中国出版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2010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等;雕版印刷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曹之、方晓阳、马伯庸等。

雕版印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9 占比:0.61%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9851 占比:99.36%

总计:110554篇

雕版印刷—发文趋势图

雕版印刷

-研究学者

  • 曹之
  • 方晓阳
  • 马伯庸
  • 张树栋
  • 雷虎
  • 史金波
  • 李懿
  • 何朝晖
  • 吴丹彤
  • 彭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芙蓉; 顾孝慈; 侯兵
    • 摘要: 中国雕版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卓越智慧和认知经验,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发祥地之一,伴随着中国雕版印刷史发展。世界非遗雕版印刷技艺蕴含着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精神文化特质,是名城的内核与灵魂,其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互依赖,相得益彰。新的历史时期,弘扬雕版印刷非遗的时代价值,将其保护与传承放置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视域,研究二者的互动逻辑,对当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 摘要: 方向东教授点校的《十三经注疏》、25册,1400万字,2021年11月于中华书局出版。《十三经》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文明作用最大、影响时间最长的重要文献.也是从爭文史研究利用率最高的文献。《十三经》的形成以及注疏文本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形成的历史跨度大,文字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文本的流传也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从口耳相授到记于简帛,从手工抄写到雕版印刷,从经、注、疏、音义的分离到四体合一,无论学者的水平多高,付出的劳动多大,鲁鱼豕亥,在所难免。
    • 孙彬
    • 摘要: 纵观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代的激光照排,再到充满了科技感的数字印刷,可以说,创新技术是印刷产业不断变革、持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技术创新是方正电子与生俱来的基因和底色,也是推动我们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子’)董事长、总裁邵行自豪地说:“众所周知,由王选院士研发的激光照排系统,让中国印刷工业一步跨越四十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为传承者,方正电子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在印刷与传媒出版、字库行业持续推动着技术创新与进步,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 雷介武
    • 摘要: 《活板》(七下) 微解读:活板印刷的技术密码本文选自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技艺》,文中介绍的毕昇发明的印刷术,是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相对于雕版印刷来说,它是“活”的。从“死板”到“活板”,是印刷行业的进步,是科学的进步,是后人对前人的超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因此,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中深刻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就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 霍艳芳; 薛艳舂
    • 摘要: 雕版版片产生于文化、商业、生活、军事等领域,而尤以刻书时的书页或插图版片最为常见和普遍。书籍版片和书籍一样都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因其具有唯一性和易损性,版片的意义更胜于书籍。透过今天仍然从事雕版印刷技艺的金陵刻经处、德格印经院等机构的传统经验,可以窥知古人在制作材料本身,以及刷印和收藏过程对版片采取的保护措施。由于版片面临的自然灾难相对于人为灾难可以忽略不计,这就导致人们重视对其实体进行保护,而忽略保存的环境条件,今后需要从改善书籍版片的存藏环境、编制普查目录和分级保护、建立数据库或者数字书籍版片网站、版片保护和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相结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保护。
    • 于兆军
    • 摘要: 雕版印刷术在唐代未被普及应用,抄本是唐代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手抄笔录费时耗力,影响了唐人著书立说并传之后世的积极性。宋代雕版印刷业的迅速发展激发了宋人著书立说的热情,促进了宋代文集编刊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
    • 王安乐
    • 摘要: 晚明时期民间出版业繁荣,私刻、坊刻和书肆构成活跃明代出版市场的主要力量。相较于宋、元两代以官刻为主流的出版业态,明代中央政府在出版市场监管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课题。面对晚明出版市场混乱、出版物质量低下的状况,明政府虽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因为缺乏可做依据的典章制度,也没有设立负责执行的专门机构,无力采取行之有效的出版管理措施,所颁布的出版政令和采取的行政措施并没有对出版市场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明代中央官僚集团对于出版管理的理解更侧重于维护统治阶级内部思想统一,将其视作士争与政争的契机。明政府这种出版市场监管失位的境况,不仅导致了晚明出版市场失序繁荣的畸态,更造成了士风浮靡与统治思想的混乱。
    • 景献钰
    • 摘要: 中国古代书籍的普及大概要从宋代说起。宋代以前,书籍多为手抄本,离大众的生活非常遥远。宋代以后,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快速发展,书籍开始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当时全国出现了很多以刻书业闻名的地方,北宋初年以蜀刻为盛,两宋之交以浙刻为最,到了南宋,闽刻以其惊人的销量和规模,成功跻身全国三大刻书中心(蜀、浙、闽)之列。作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最兴盛的地区,除了被视为福建刻书业代表的建阳,福州、汀州、泉州等地的刻书业也颇为发达,尤其是汀州的四堡雕版印刷,在明末建阳刻书业衰落之后,于清初迅速崛起,再一次创造了福建雕版印刷的辉煌。福建雕版印刷的规模之大、影响之远、持续时间之久,在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史上都极为少见。
    • 沈泓(文/图)
    • 摘要: 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雕版独树一帜。这一工艺有许多特别的讲究。雕版印刷通常选用纹理细密、材质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将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需要刻印的文字写在薄纸上,然后反贴于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画,用刀雕刻成阳文,使笔划突出在木板上。木板雕好之后,方可印书。
    • 宗苏琴; 张晨; 王潇潇
    • 摘要: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通过三维数据扫描、虚拟全景博物馆、VR虚拟雕刻、VR全景影片等方式,尝试在中国雕版印刷文化和技艺的数字化保护和应用方面做出贡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