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届海峡两岸(内蒙古)科普论坛
第十届海峡两岸(内蒙古)科普论坛

第十届海峡两岸(内蒙古)科普论坛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呼和浩特
  • 出版时间: 2017-08-29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协

会议文集:第十届海峡两岸(内蒙古)科普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包含商品设计、工业设计、建筑与景观设计、工艺文创、室内设计乃至城乡规划与都市设计等学门领域的"设计界",越来越多人在讨论、操作、应用以及执行"社会设计",究竟社会设计是甚麽内涵与意义?它带给人群社会什么冲击改变或进步机会?科学普及与创新创意对于社会设计有什么贡献或影响?抑或社会设计将带给科普创新什么样的冲击和助益?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并且持续观察探讨的议题.
  • 摘要:科普教育系由学校或机构为谋科学普及所推动在科学知识与常识增进与提升上所做的一切努力过程与结果,它有机会引领社会进步、带动科学学习风气、增进个人科学素养,深具意义!唯科普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常面临资源不足困境,致效果不彰.职是,如何援引社会资源并整合应用于科普教育之上,以解决实际问题,乃当务之急,此为本文旨趣所在.
  • 摘要:初步的回顾与与研析之心得显示,本课题似宜在MSTQ(Metrology、Standardization、Testing、qualification)及(材料、设计、制造、检测)“双料四位一体”的基本概念下,在元素为基础的分类架构与物性物变的本质上,再探讨节能、减排、复育、再生上之供需结构关系.考量内蒙古特殊之生态、人文、与环境及地质的情况;兼有农、牧、煤及稀土等高科技高污染的特色产业,似宜通盘检讨各造成事业污染源的老问题,及都会产业经济建设活动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垃圾与毒害性物质等新问题,分隔不同类别源污染间的互动干扰,阻绝它们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冲击.有鉴于高科技活动造成的霾害,建议发展以“量子环保”为核心的研发中心;结合台湾科学院体系及地方充沛的公私部门资源与精英,并在人才培育永续经营的着眼下,行政分层、产品分质,人才分科,协调一致的统合多元性政策纲领,优先发展其对绿色文明社会价值影响大的经建项目,并检讨总架构与决策及分工的优化机制,进行污点革新.私以为,为提高总体经济的本益比,各地区得调和地方性分岐,避免过度叠床架屋,导向发展更基础及深层的国际战略经技之策略目标,以安全整治方案的进步性与国际竞争力为指标;系统工程化的协调厉害,奖励改革,并严厉打击非法黑洞,建立四化(自动化、智能化、公开合理化,与整治及时化)之作业流程,降低人为与技术性干扰;尊重并发扬传统的工艺,也积极鼓励创造实体经济价值,量化的提升环工建设品函数的效益参数值,据以实现安全、健康、无公害的“创新型绿色产业与白色工业”(注5).如此,较可能达成“五位一体”(江迅等,2017)〔1〕的总目标,并归结到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实现“四个全面”的总方略.从生农工程科技面着眼,本文首度提出在“双料四位一体”的统合概念下,提纲契领的发展“量子环保”科技.台湾的营运框架及执行力与行政作业之自动化、即时性良好,且已通过四十年考验、宥于市场规模,台湾的环保产品创新开发的投资力道极弱,但知能充沛,而国际市场却极开阔,有待两岸密切交流合作,共建双赢.
  • 摘要:新传媒对于科普传播非常重要.本论文著重在科普创新如何利用新传媒进行快速、有效的传播.本论文包括四部分:1.科普如何有效传播、2.科普创新传播的特性、3.如何利用新传媒进行科普创新传播、4.举实例说明.
  • 摘要:学习已成为一项趋势,科技产品的日新月异更增加了行动媒体教学更多的可能性,现在平板电脑越来越多人使用,不管是萤幕呈现,设备操作和系统的性能,都适合应用在行动学习中.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以某高职为例,运用hTC Flyer平板电脑与其数位教学媒体与平台,调查行动媒体教学设计实施于某高职各科一年级学生教学活动后,各科学生的使用行为.本研究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UTAUT)为架构,并针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为四个面向,分别为绩效预期、努力预期、社会影响、促成条件等来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努力预期、社会影响、促成条件三个面向对于行动媒体使用意图均有正向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供以行动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融入教学学习活动使用之教学上与实务面上做参考.
  • 摘要:虚拟世界说的是Cyber World,本文旨在回顾从电子计算机到万物联网的演变,从而论及网际网路(互联网)如今无所不在地宰制着人类的一切,固然带动了许多破坏式创新,也产生若干异相,并且警示藏诸于虚拟世界的人类文明恐终将烟消雾散.
  • 摘要:源自于国际化学年的科普活动联合国大会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简称IYC2011),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襄助国际化学联盟(IUPAC)主导IYC2011的纪念活动.IYC2011除了纪念居礼夫人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和肯定女性科学家们对于科学的重大贡献,也庆祝这百年来各国化学会担任国际合作的联络窗口,增进化学科技的互动和了解,台湾由科技部提供主要经费,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淡江大学主办,台湾大学、师范大学协办,举办了一系列的推广教育活动,期望能透过活动的串联,教导给民众正确且生活化地化学知识.
  • 摘要: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是廿一世纪带头科学.廿一世纪医学,也逐步由医疗向保健和预防转变,作为这种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健康医学”“保健体系”和“预防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因此,“养生保健”与“养生文化”日受重视,并成为廿一世纪“科普”新潮流.人体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是维持“内在环境”的稳定,是由“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所调节.另外,人的健康、疾病和寿命状况,追根究底是由遗传因素、机体机能状态和环境因素,综合所决定.遗传因素,主要体现在基因结构与功能表达上;机体机能状态,主要指代谢过程和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调节系统;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本文提及疾病十大根源,并强化预防胜于治疗;瞭解健康危害因素,及人体生物转化能力;建立良好生活型态,并纾解压力适当运动.由于篇幅所限,养生与科普,将集中在调节免疫、抗自由基、新陈代谢、生物转化、预防癌症与延缓衰老等方面,依次讨论,逐一阐明;并落实在日常生活方面,以为参考.
  • 摘要:植物是由很多细胞所组成,植物细胞中含有去氧核醣核酸,具有功能的去氧核醣核酸可以称为基因,基因经过转录和转译作用后成为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酵素功能,可以催化细胞中的各种生理反应和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农杆菌是一种细菌,可以将菌体中部分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去氧核醣核酸中.因此,利用农杆菌的这个特性,可以将特定的基因移入农杆菌,再由农杆菌将此特定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中,所产生的植物,称为转基因植物.在农业上,利用此技术已经可以产生抵抗昆虫的玉米和棉花;在极端气候不断发生的今天,转基因植物技术已研发出耐热、耐旱、耐淹水的植物;在增加食品的品质上,也已经产生出含有维生素甲的稻米;在医药上,已利用转基因植物成为植物分子农场,产生肝炎疫苗和肠病毒71型疫苗.转基因植物处处影响我们的生活,对人类影响非常巨大.
  • 摘要:运动营养(sports&exercise nutrition)是一发展蓬勃的全球性科技与科际新知,主要是融合着运动科学与营养科学,必要时则辅以医疗科技来强化功能.早期是藉由运动与饮食的介入以控制体重,促进健康.近世纪来,由于国际运动赛事的频繁,运动明星的奖励回馈、社会肯定,吸引着诸多有潜能的运动人才投入各式竞技项目之训练与比赛.世界知名之运动营养权威Ron Maughan指出,当一群有天赋、动机且接受过高度训练之运动选手竞争时,其输赢则仅在一线之间,而当所有竞争者之条件势均力敌时,决胜关键往往取决于选手平时与赛时饮食营养之摄食得当与否.事实上,运动营养之应用早已落实于诸多的竞技运动中,以期提升体能表现,创造运动佳绩.然而,本世纪以来,高龄化人潮席卷全球,华人自是不能幸免,海峡两岸四地均承受着高龄压力与健康风险.除了代谢性疾病(metabolic disease)外,高龄者更是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与肌肉萎缩(sarcopenia)的潜在罹患者.运动营养则对此病症之防治,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此时,着重的则非竞技运动,而是保健运动;其饮食营养的设计自然与竞技选手的摄食截然不同.竞技者营养需求会依训练或赛程的进展而有所调适,而于比赛期间,极端不均衡饮食的设计更是屡见不鲜的.至于防治高龄者骨疏肌少(osteoporotic sarcopenia)的膳食,强调的不单是长期营养均衡饮食外,更着重保健运动的类型与优质蛋白质的足量摄取.所以,运动营养科学的普及与落实,不仅有助于提升运动竞技的表现,更可改善高龄者的健康与生活品质.
  • 摘要:西方科学是人类目前公认唯一的科学典范.从古希腊萌芽的西方哲学开启了西方人追寻科学知识的大门,并形成了一套极其成功的科学体系,让世人引为探索世界、建立理论之标准化的客观工具.然而,希腊典范固然成功,却并非人类世界的唯一.中医的存在就是一个证明.号称西方科学之母的希腊哲学起源于希腊字母拼音文字的发明,并形成“对象-归纳-本质-演绎”的线型思维方式.西方人长久以来即以此思维循环,应用到各别特定领域而建立各种相关的分科之学,即是科学.因此,西方科学其实只是希腊科学,即具有希腊特色的科学体系.我国的知识体系建立走的则是一条截然不同的演化之路.基于汉字,国人的思维循环为基于“对象-类比-特征-关联”的图象思维方式.自古代名家尝试厘清我国图象思维的运作失败之后,二千多年来并未有人继续探讨,故而后人无法理解古圣先贤之知识建立背后的条理与过程.西风东渐之后,希腊典范被引为唯一的科学依据,古人思想的结晶遂进一步沦落为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境地.中医即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五术则是另外一个例子.本文尝试以我国图象思维的运作方式为起点,选取中医与五术为例,试图摸索出古人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为建立中国特色之科学理论进行初步的尝试.
  • 摘要:族群产业透过社会企业之运作机制,带动社区发展.而社会企业尚需更多设计与社群集思广益,并发挥共善力量,落实台湾更多可执行的社会企业实践场域.社会企业以营利手段达成增进社会价值的组织目标,所带动的社会创新与变革,延续“在地实践”的社区发展理念.本研究以客家的新竹县内湾地区,以及原住民的桃园市复兴区两个不同族群作个案研究,透过族群产业与社会企业连结,扣紧政府的相关产业政策,以发挥理论与实务的社会效益与影响.
  • 摘要:随着老人人口的快速成长,慢性疾病与功能障碍的盛行率,呈现急速上升趋势;而这些功能障碍者或缺乏自我照顾能力者,除健康与医疗服务外,也需要广泛的长期照顾、养老服务,而在物物相连的时代间,结合资通讯技术的云端健康照护产品及穿戴式行动医疗产品等逐渐兴起的趋势下,养老服务的应用上将带来品质更高、服务更快、更便利且安全的照护,以及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整体照顾。因此,本文先以两岸服务业发展就简要介绍,并就科技发展与创新后在照顾服务产业的普及应用进行说明,期待更高且更有品质的照顾服务得以提供。
  • 摘要:1790年德国Hahnemann医生发现「药就是毒」同类疗法(Homeopathy)的治病原理,也就是凡是能产生与疾病同样症状的混合物质就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自此以后同类疗法所使用的带有药物信息的稀释水溶液就被普遍使用在傅尔电针治疗、O环测试、能量医学、南氏疗法等许多非主流的另类及互补医学.两百多年来这些大量治疗成功的案例显示,药物信息可以从信息水中穿透容器的玻璃瓶壁进入人体对身体产生作用.在这个演讲中我将展示我们的研究团队藉由微流道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真的证明内皮素分子的信息(X信息)可以穿墙破壁越过95微米厚的高分子PDMS阻碍物(抗生素分子尺寸的两千倍大)与另一边的PC-3癌细胞产生化学反应引起荧光反应,两分子并不需要直接接触到,而是藉由两分子之间的阻碍物传递某些过去不了解的X信息.这个现象的发现不但解答了同类疗法的原理,并对中医最奥妙的部分,例如人体经络的本质与功能、针灸治病必须得气、气行经络现象及练气功可以保持健康的原理提出了可能的答案.
  • 摘要:一家小油行从黄豆油转型生产芝麻油,如何作到全球销量第二大?台湾产量第一大?如何从海外原料的掌握、进口、研发、制造、品管与行销等,一路作细、作透,形成一条龙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一个十三人的石斑鱼养殖户,如何打败台湾六千个对手,入列台湾十大绩优农业产销班?一个台湾云林养鸭人家,如何改变小户禽农仅能被动等待中盘商来收购的宿命,如今能将清真禽肉供应杜拜市场?本文透过孙子兵法的教训与导引,探讨这些台湾农产品企业成长的转折历程、以及其运营策略的创新思考与明智决择.
  • 摘要:民主化社会,“民意调查”是重要的政策或民意蒐集工具.然而,总有令人意外的民调结果,使得民众对其调查结果充满疑问,而致使多数民意调查结果受到质疑,甚至不受信任.藉由本文,笔者从科学性的角度说明“民意调查”的运作方式,进而提醒读者从科学性的角度理解各种民意调查的结果,而非仅是盲目地接受民意调查结果.并非所有的民意调查都是科学化的,或因研究设计不善,或因研究者有意为之.前者包括,1.涵盖误差而致抽样误差,使样本代表性不足;2.问卷设计不佳,致使受访者无法明确理解问项,产生测量误差;3.访员素质不佳,致使研究缺乏内部与外部效度;4.资料分析能力不足,而致误解统计结果,甚至过度概化(over-generalization).由于民意调查结果的发佈与报导常非以严格的学术标准检视其流程,甚至报导人也常缺乏相关的训练与知能.在未能澄清一个民意调查的科学性之前,读者都应审慎阅读其结果与报导;读者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适度地怀疑,不可尽信其报导;换言之,读者应该采取的态度是:民调结果仅供参考.
  • 摘要:吾人对未知之事物,充满恐惧感,权力、财富与知识之累积,似乎无法祛除心中之不安.科技跃昇,日新月异,被视为迷信之宗教,并未销声匿迹.陆海空交通网路之便利,使有形之距离缩短,成为“天涯若比邻”.但心理距离遥远,如来自两个不同星球之人,无法沟通,成为“比邻若天涯”之公寓哲学.许多赤贫和钜富之家族,只剩下血缘关系而已.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认为“死亡是让位子给别人”.人类如何从“无”到“有”?从“非理性”到“理性”?在兵荒马乱之脱序时代,生物本能突显,为求生存,不惜杀人放火,甚至啖食人肉,什麽人权、尊严,均是贫血之笑话.道德是内在之法律,法律是外在之道德,后者似乎比前者更有效率.历史之经验常出现荒谬性(ridiculousness).如古波斯帝国收容流亡之希伯来人,给予各种优待、如今以色列恩将仇报,与伊朗剑拔弩张,不共戴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方之大日本帝国皇军和西方之德意志第三帝国国防军,与美军杀得天昏地暗,战场行为极其残忍,今日却成为亚欧两洲最佳之盟友.心存恶念,口出秽言,犹如玩火自焚,不时浮现之负能量,自我暗示,自我催眠,恐怕会长脑瘤(如电子媒体上之所谓“名嘴”),并非“谦卑、谦卑、再谦卑”,而是“傲慢、傲慢、再傲慢”.西方之兴起或西方之没落?黄祸(yellow peril)或黄福?白福或白祸?世界末日(doomsday,最后审判日)或千喜年(millennium,太平盛世,黄金时代)?人类生而不平等,无法选择父母,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之《人口论》、法西斯主义(Fascismo,Fascism)、纳粹主义(Nazismus,Naziism)是否会死灰复燃?全球人口总数已达72亿,早已超载,如何永续生存?人类乃头号恐怖分子,逐步谋杀地球,是否应予淨化?结论是“消灭人类,拯救地球”.人为“万物之灵”吗?时至今日,遭受极大之质疑.假如人类灭绝,地球仍会运转,受自然律之制约,生生不息.地外文明,虚无飘渺,偶有接触,常被视为怪力乱神.各大宗教之创教者,部分可能是具有神通,来自外星有机之生命,或无机之生物、活物.造神运动,风起云涌,益增神秘不可测之色彩.历史之层创进化,不知方向焉在?如果取向错误,则一切之努力,将如梦幻泡影.对渺不可知之未来,乐观论者和悲观论者,均能自圆其说.吾非上帝,无法预见未来世界可能之面目.深觉文明之累积,为古往今来无量数知名人物及无名英雄耗尽心血之结果.二十一世纪为魔高一丈之诡异世代,各种形式之犯罪行为(如:恐攻),层出不穷,证明数千年文明之进展,并未降低暴戾与仇恨之气,却会在一夕之间归零,倒退至榛狉未启之原始洪荒场域.珍惜目前所拥有之一切,应为文明人最基本之素养.万事到头一场空,当从生命之尽头逆向思考生命之意义.
  •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透过动手做将资源回收物设计与制作成科普玩具或教材融入小学教学活动之研究,除了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概念之外,还希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熟悉课程所教的科学原理.研究对象为本系偏乡科学辅导团体于新北市某临海小学进行服务所进行研究,学生有共31位.以量的研究方法为主,质性研究为辅.教学课程内容根据现行小学自然课程相关单元与环境教育能力指标进行设计,经开发课程后进行教学,教学采营队方式进行,于2016年7月为期二天的活动,教学时间每天6小时,合计12小时,内容涵盖塑料、纸类与铁铝罐类三大主题,动手实作成品包括风帆车、飞镖、静电拔河、转不停陀螺与潜水艇等;配合课程之科学概念有浮力、静电、电与磁、空气与风能等.研究发现,学生对珍惜资源态度有明显进步,尤其对生活中物品能造创出好玩玩具感到兴趣,进而提升动手做玩具意愿.科学概念部分,学生答对率也有明显进度;与学生访谈发现部分学生愿意尝试先修理坏掉玩具再决定是否丢弃,对建立可持续发展概念帮助甚大.在教育现场的老师点出学生们对于动手做的课程相较于传统上课方式,学生更能专注学习,也比较感兴趣藉以提升学习态度并不会觉得课程乏味与无聊.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和资源回收物做科学玩具的课程内容有相关,且单元结合恰当,其中有老师发现「动力车」的单元不仅可以配合「力与运动」单元,也可以配合「简单机械」的单元,更有老师提供了几个常见的科学玩具与其结合单元供研究者参考.透过省思札记、课堂观察及学生文书资料等三个部分,教学过程中较为明显改变的部分包括有意义的学习、跨领域连结的认识、学习态度的提升、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动手做之实作经验等.
  • 摘要:以互动式科学演示实验来设计科学活动,是中央大学理学院科学教育中心的特色,在二至六小时的参访活动裡,进行各种科学演示实验示范以及科学动手做活动,希望能提升青少年学生对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针对(1)“对科学的态度”以及“对科学学习的态度”、(2)科学探究的能力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两个面向,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在(1)的部份,分析724份有效问卷后发现,参与的学生不论是在「对科学的态度」上还是“对科学学习的态度”上多有正面成长且达显著差异;在“自评'探究能力'的收穫”的面向上而言,参与的学生在说、观察、动手、讨论四个能力上的自我评价,亦超过五等第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平均值.第二个面向“科学探究的能力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则是参考NRC(2000)中对于K-4年级、5-8年级及9-12年级的能力指标,设计“科学探究的能力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自我评估表”,分成四个年段(9~12/7,8/5,6/3,4年级)来施测,结果显示,互动式科学演示的活动设计,对于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效果比提升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来得有效.总体而言,互动式科学演示的设计虽然是短暂、一次性的活动,但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科学及对科学的学习态度,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的增进上,则较不明显.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可提供非制式科学教育工作者及科普活动推广设计活动时参考.
  •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涉及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说是部诗体的百科全书.古人自幼熟读《诗经》,从中可以获得多方面自然科学及工艺技术方面的知识.本文以幽风·七月为例,一探《诗经》的科教意涵.
  • 摘要:丝路自古是欧亚商业贸易的重要交通路线,直到近代地理大发现才逐渐凋零没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合作发展战略,才又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与重视.丝路不仅是一条商业贸易物流运输之路,也是文化与科技的传播之路.汉传佛教沿着丝路由西域输入而发扬光大影响至中国及周边国家,受到希腊雕刻影响的健陀罗佛像文化也沿着丝路输入而影响中国的雕刻艺术.除了文化传播外,科技在丝路上的传播更促进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本文整理相关文献,系统化地描述历史上丝路的科技传播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 摘要:绿色产业是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藉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的产业.应用永续之生物资源发展相关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生物材料与生物能源为绿色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而熟知各项检验技术和流程更是确保绿色产品维持高度竞争力的关键.台东县(Taitung County),位于台湾本岛东南方,面积仅次于花莲县、南投县,为台湾第三大县.地理位置上,台东县县境绝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通过其极北端),东临太平洋,南面和西面与屏东县、高雄市以中央山脉为界,北面与花莲县为邻.由于位处热带气候区且面山近海,台东县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包括深层海水产业、绿色农业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绿色发酵生技产业、绿色健康产品产业已逐渐成为东部的新兴特色产业.结合地方绿色资源,可发展重点包括:生物资源应用、深层海水之技术与应用、绿色产品,以及绿色健康医疗照护等.
  •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台湾传统产业如何透过科普创新机制,从“夕阳产业”逐渐提升至“朝阳产业”?本文回顾台湾初级、二级到三级产业发展阶段的战略与问题.其次分析台湾对传统产业的定义与困境.最后则提出传统产业如何透过创新软实力得以转型:传统产业加值转型整合推动模式;一乡镇一特色模式;观光工厂补助辅导模式.
  • 摘要:2006年台湾科技部推动成立“台湾科普传播事业办公室”,历经2007年推动《科普事业催生计划》、2011年转型《科普事业发展计划》、2016年起迄今推动《科普资源整合运用推广计划》,并由科技部补助、国研院与东台传播公司制作科普电视影片,期能进一步推广科普产业,创制更丰富与多元的科普成品提供给社会大众.本文归纳台湾科普多元发展现况,分别就台湾科普环岛列车-全台走透透活动;台大科教发展中心就自然科学开放式课程提供影音服务;科普营队蓬勃发展,以及台湾主要博物馆、主要一般及农业科普期刊及网站现况,透过网站连结,作一完整报导.使科普不仅由传统科学知识推广,转变成为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 摘要:检测15岁学生是否储备未来所需的各项能力与素养,为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2002)所主导之学生基础素养能力国际评量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的主旨.PISA定位“数学素养”(Mathematical Literacy)意旨学生有能力去辨识、理解、探索数学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解决私人生活、学校生活、工作与休闲、小区与社会中各种不同情境中的问题,能解释自己所做出来的数学判断,能够进行逻辑思考,进而探索数学(OECD,2002).据此,本研究以巡回列车办理的方式,为台湾嘉义阿里山地区的偏乡小学设计一系列具“学校本位”与“数学素养”特色之闯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数学学习步道的过程中,运用其所学习之数学概念,解决本研究于校园中所布置的数学问题,进而培育其数学数养.研究者则从中收集学生在各闯关活动所填写的学习单、活动整体回馈单、录像语料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偏乡学校学生原先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较为低落,经历本巡回列车所设计的闯关活动后,提升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他们也觉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的运用;亦在关主逐步引导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推理、思考与问题解决,最终能解释自己所做出来的数学判断.
  • 摘要:荷兰数学教育家Freudenthal提到:“数学是人的活动(mathematics as a human activity)”(Marja,1998),美国教育哲学家Dewey(1916)也强调“教育即生活(education is life)”,台湾教育部所颁佈之《九年一贯课程纲要》的精神也主张“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培养带得走的能.”由此可见,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寻找与学习主题有关的线索,能将知识经验化,亦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本研究以个案学校在地化资源为基底,设计一系列具“学校本位”与“动手作”特色之校园科普步道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数校园步道的过程中,运用其所学习之科普概念,解决本研究于校园中所佈置的科普问题,进而培育其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者则从中收集学生在各校园步道活动所填写的学习单、活动整体回馈单、录影语料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个案学校学生能运用其所学的数学与科学概念,进行推理与思考,进而解决本研究所佈之问题;他们亦深刻体会科学与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性,提升了对数学与科学的兴趣.
  •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健康照护机构有责任在减缓气候变迁上扮演领导者的积极角色,1986年由无害医疗组织(Health Care Without Harm)提出的「全球绿色健康医院进程」(Global Green and Healthy Hospitals Agenda)将“绿色健康医院”定义为:持续降低对环境的衝击且能提升民众健康的医院,它了解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并透过管理、政策与经营来实践.医疗机构的任务是预防与治疗疾病,但在救人治病的同时,其所使用的资源物品与产生的废弃物会对地球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医疗机构除被动面对气候及环境变迁带来的健康衝击外,亦有责任在节能减碳等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上,扮演更正面积极的角色来减低对环境的危害.台湾之民众医疗保健年度总支出约为新台币1.1兆元;而民众医疗保健总支出佔GDP比率约6.9%,医疗机构有医院494家,诊所21,683家,每万人口病床数增加至69.03床.在台湾,医疗机构每天产生之生物医疗废弃物约为70公吨.在医疗照护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医疗院所的永续经营与社区环境健康,为不可忽视的议题.面对气候变迁对健康的威胁,医疗院所有责任成为可影响改变社会的正向典范.期盼藉由推动绿色健康医疗照护,让医疗院所从“问题制造者”成为“问题解决者”之一员,也将健康照护部门由“资源高度耗用者”反转为“环境保护者”,对减缓全球暖化、推动节能减碳、重视健康人权尽一份心力.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