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淋巴结
区域淋巴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0547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中华临床新医学、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第二届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概念学术研讨会、全国乳腺癌规范化综合诊治论坛等;区域淋巴结的相关文献由267位作者贡献,包括左文述、成东华、余友渔等。
区域淋巴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0547篇
占比:99.80%
总计:50650篇
区域淋巴结
-研究学者
- 左文述
- 成东华
- 余友渔
- 刘永锋
- 姚礼
- 季加孚
- 张立刚
- 张霓霓
- 易杰
- 杨俊杰
- 胡小华
- 郝颖坤
- 陈佳艺
- 黄桂林
- Baloch Z W
- GARFINKLE R
- GHITULESCU G
- Giorgadze T.A.
- Hodak S P
- Kefford R.F.
- Nikiforov Y E
- Pasha T.
- Scolyer R.A.
- Thompson J.F.
- VASILEVSKY C A
- W.Douglas Wong
- 丁娅
- 万德森
- 丛志杰
- 于皆平
- 于金明
- 伍小军
- 何家林
- 余倩
- 俞海平
- 傅传刚
- 冬兰
- 冯炎
- 凌晓明
- 刘培俊
- 刘小健
- 刘志强
- 刘春齐
- 刘泽念
- 刘燕
- 刘白鹭
- 刘红波
- 刘胜
- 刘莉
- 刘菊
-
-
许飒;
曹志坚;
周科峰;
张凯;
泮智勇
-
-
摘要: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MRI壁外血管侵犯(EMVI)及区域淋巴结良、恶性分析,探讨EMVI与区域淋巴结良、恶性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66例,其中EMVI患者31例,根据其MRI检查及病理结果,获得MRI-EMVI、DWI区域淋巴结信号强度、病理学EMVI、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区域淋巴结良恶性情况等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RI评价EMVI准确性,MRI-EMVI、DWI淋巴结信号强度及病理EMVI与区域淋巴结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MRI评价EMVI准确性81.8%;MRI-EMVI、DWI及病理EMVI与区域淋巴结良、恶性存在相关性(P<0.05)。三者其诊断效能分析,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677和0.895。MRI-EMVI和DWI信号强度对评价区域淋巴结良、恶性准确性分别为80.3%,66.7%。结论直肠癌MRI-EMVI对评价区域淋巴结良、恶性有一定价值。
-
-
-
-
摘要:
本刊在医学论文实际应用中,新增了一些熟悉的常用词汇,并允许大家直接使用缩写,即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这些可直接缩写的常用词汇如下: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细胞计数检测(CCK-8)、增强化学发光(ECL)、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
张丹娅;
李飞;
徐汉杰;
奚玲;
赵璨
-
-
摘要:
目的探讨氨肽酶2(aminopeptidase P2,XPNPE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和分子标志物表达等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美国Biomax公司提供的组织芯片中的69例乳腺癌组织和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以及2013年3月至6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1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XPNPEP2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肿瘤TNM分期、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XPNPEP2表达和患者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XPNPEP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XPNPEP2表达在肿瘤TNM分期、分级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显示,在淋巴结阳性、三阴性和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XPNPEP2 mRNA高表达患者的10年RFS率均较低(均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XPNPEP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高表达与区域淋巴结状态及肿瘤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密切相关,并预示预后不良。
-
-
-
-
摘要:
本刊在医学论文实际应用中,新增了一些熟悉的常用词汇,并允许大家直接使用缩写,即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这些可直接缩写的常用词汇如下: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细胞计数检测(CCK-8).
-
-
-
-
摘要:
本刊在医学论文实际应用中,新增了一些熟悉的常用词汇,并允许大家直接使用缩写,即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这些可直接缩写的常用词汇如下: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细胞计数检测(CCK-8)、增强化学发光(ECL)、四甲基偶氮哩盐比色法(MTT)、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
郑维奇;
李瑞锋;
李小阳;
叶景乐
-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野与区域淋巴结野混合调强放疗技术对比传统放疗结束的剂量学分布特点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就诊的6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野和区域淋巴结野均需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9)与观察组(n=31).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的切线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加锁骨上区电子线照射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胸壁野与区域淋巴结野混合调强放疗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IMRT靶区剂量分布适形性、均匀性及危及器官的受量.结果:两组靶区Dmin、Dmea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靶区的Dmax、V95、V105、V110、HI均小于对照组,CI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V10、V30、V40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V10、V20、V30、V40、Dmean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侧乳房和对侧肺Dmean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胸壁野与区域淋巴结野混合调强放疗解决了剂量不均匀、提高靶区剂量适形性和射野间衔接问题,能够更好地保护心、肺等器官,值得临床推广.
-
-
陈佳艺
-
-
摘要: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视频中,陈佳艺教授从短程放射治疗、精准医学对放射治疗策略的指导、放射治疗相关损伤的研究以及后COVID-19时代放射治疗的思考4个方面对2020年乳腺癌放射治疗研究进行了年度回顾。陈教授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分子分型与全乳大分割放射治疗、全乳超大分割放射治疗、全乳短程超大分割放射治疗、3周序贯瘤床加量大分割放射治疗、包含瘤床加量3周大分割放射治疗、DCIS患者大分割放射治疗、区域淋巴结大分割放射治疗、加速部分乳腺照射、免除放射治疗、低危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复发风险划分、HER-2阳性乳腺癌瘤床加量策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放射治疗决策价值、外周血炎性细胞的预测价值、区域淋巴结处理后淋巴水肿、放射性心脏损伤和COVID-19疫情期间患者心理等相关临床试验,并对各部分重要内容进行了总结,以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
-
-
-
曹建伟;
耿明飞;
周福有;
朱东山;
黄晓宇
-
-
摘要:
目的 食管癌术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液行淋巴示踪,分析各区域淋巴示踪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因食管癌在我科进行食管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术中应用纳米碳混悬液行淋巴示踪,对照组仅行常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及各区域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随访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生存情况,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每例清除18.6枚淋巴结,对照组平均每例清除15.1枚淋巴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而在转移淋巴结数目(P=0.233)及转移度(P=0.463)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碳混悬液在下纵隔食管周围淋巴结示踪效果更佳,试验组在此区域平均每例清除4.38枚淋巴结,其中0.34枚为转移淋巴结,对照组平均每例清除2.52枚淋巴结,其中0.10枚转移淋巴结,两组比较试验组(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在上纵隔、腹腔及下纵隔其他淋巴结区域,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转移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淋巴结转移为随访终点,试验组淋巴结发生转移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48).但生存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92).结论 纳米碳混悬液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示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下纵隔食管周围淋巴结示踪效果更佳,在距离肺引流区较近的区域示踪效果差,在降低或延迟淋巴结转移方面有一定效果.
-
-
陈致奋;
GARFINKLE R;
VASILEVSKY C A;
GHITULESCU G
-
-
摘要:
目的: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于2016年推出了一份直肠癌手术的手术核查单,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执行核查单中术前核查内容的依从性是否与改善直肠癌手术的病理学结果及术后30天内手术结果有关。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参加美国外科医生学院国家外科手术质量改善计划(NSQIP)的医院,研究对象为2016-2017年接受择期直肠癌手术的成年患者,研究执行手术核查单中的6项术前指标的依从情况,包括:术前完全的结肠镜评估、治疗前肿瘤位置、治疗前肿瘤分期及区域淋巴结情况、治疗前远处转移的临床评估、适当使用新辅助放疗和术前造口标记情况。评估病理学结果 (环周切缘情况、远切缘情况及淋巴结清扫数是否≥12枚)、术后30天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