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MCF-7

MCF-7

MCF-7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8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484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中国药理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十一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第三届电磁辐射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2003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术会议等;MCF-7的相关文献由144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志学、李汝泓、周伟强等。

MCF-7—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6 占比:4.7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484 占比:95.17%

总计:7864篇

MCF-7—发文趋势图

MCF-7

-研究学者

  • 王志学
  • 李汝泓
  • 周伟强
  • 雷燕
  • 孙立新
  • 牛建昭
  • 王继峰
  • 金坚
  • 张磊
  • 糜漫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娜贤; 刘柳; 李刚; 刘琳瑞; 李元颖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05-5p(miR-205-5p)靶向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为乳腺癌(MC)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MCF-7进行培养,miR-205-5p转染mimic-NC及miR-205-5p mimic以验证miR-205-5p与eIF4E靶向关系,同时将培养好的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的MCF-7细胞)、mimic-NC组、pcDNA组、miR-205-5p mimic组、miR-205-5p组、eIF4E-pcDNA组、miR-205-5p+eIF4E-pcDNA组,分析miR-205-5p靶向eIF4E对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结果miR-205-5p mimic组的miR-205-5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imic-NC组,而eIF4E的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和mimic-NC组(P<0.05),而eIF4E野生型、mimic均为阳性的Luciferase activity(R/F ratio)更低。eIF4E-pcDNA组eIF4E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pcDNA组明显高(P<0.05)。miR-205-5p组MCF-7细胞阳性率、菌落分布率和Ki67、PCNA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eIF4E-pcDNA组、miR-205-5p+eIF4E-pcDNA组明显低(P<0.05)。miR-205-5p组侵袭性细胞阳性率和侵袭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miR-205-5p+eIF4E-pcDNA组、eIF4E-pcDNA组明显低(P<0.05),而eIF4E-pcDNA组侵袭性细胞数量最高。miR-205-5p组MCF-7细胞上皮间质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阳性表达率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iR-205-5p+eIF4E-pcDNA组、eIF4E-pcDNA组(P<0.05),而eIF4E-pcDNA组上皮间质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阳性表达率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miR-205-5p负靶向eIF4E能有效抑制MCF-7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有望为MC新型基因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 郭亚瑞; 郑贺予; 冯秀艳; 周伟强
    • 摘要: 近年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作为低毒、有效的抗肿瘤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西达苯胺(chidamide)是第三代口服型、针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1、2、3和10亚型的苯胺类的HDACi[1]。西达苯胺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乳腺癌细胞的生长[2]。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属于一类含有200多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转录物,可以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3-4]。
    • 危敏; 余海浪; 孙鹏; 郜蕊; 张佳楠
    • 摘要: 目的:探讨过表达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分析其对Wnt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和包装pBabe-puro-AQP1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AQP1基因的MCF-7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外源性AQP1在MCF-7细胞内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QP1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基因表达谱芯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Wnt细胞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改变。结果:稳定过表达AQP1后MCF-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过表达AQP1后22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Wnt细胞信号通路,mRNAs表达明显增强(P<0.0001),Wnt细胞通路关键基因β-catenin及下游靶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加。结论:AQP1可能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MCF-7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 辛肇晨; 吴茜; BANG SOYEON; 王红; 杨子昂; 张宏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1(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REB1)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针对人CREB1的基因序列设计并构建2条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采用慢病毒转染shRNA至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系抑制其CREB1的表达。将实验组分为shCREB1#1组和shCREB1#2组,同时将shSCR空载质粒转染至上述细胞系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相较于阴性对照组,shCREB1#1和shCREB1#2组MCF-7和MDA-MB-231细胞CREB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01)。沉默CREB1后,MCF-7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集落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且凋亡率升高(P<0.05)。沉默CREB1使细胞周期蛋白CDK2、CDK4、CDK6、Cyclin D1以及抗凋亡蛋白Bcl-2、Survivin的表达下调,而使促凋亡蛋白Caspase 3和Bax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沉默CREB1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诱导其凋亡。
    • 于大永; 高鸿雁; 曹鹤; 卢轩; 史丽颖
    • 摘要: 为探究Chaetoglobosins E(ChE)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膀胱癌T-24细胞、人黑色素瘤C8161细胞、人白血病U937细胞,用不同浓度的ChE分别作用于4种细胞24 h或48 h,MTT法检测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MCF-7经ChE处理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经ChE处理后细胞凋亡、周期、活性氧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hE对MCF-7、T-24、C8161和U937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均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4种肿瘤细胞中,ChE对MCF-7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强,24、48 h的IC_(50)分别为82.04±7.01、49.87±2.28μmol/L;Hoechst 33342染色发现,随着ChE浓度的升高,凋亡的MCF-7细胞数逐渐增多,细胞凋亡特征显著,细胞核的体积缩小,细胞核裂解并伴有凋亡小体;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MCF-7细胞经ChE处理后,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改变、活性氧增加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Western Blot实验发现,Bi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量降低,Cleaved Caspase 3、Bax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量的比值增加。综上所述,ChE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与Caspase依赖性线粒体途径有关。
    • Benjaporn Buranrat; Mutita Junking
    • 摘要: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iperine o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Methods:The effect of piperine on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MCF-7 and MDA-MB-231,was investigated using colony formation assays,wound healing assays,Matrigel migration assays,flow cytometry,RT-qPCR,and Western blotting assays.Results:Piperine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MCF-7 and MDA-MB-231 cells and suppressed colony formation.Cell reduction at the G_(0)/G_(1) phase and cell arrest at the G_(2)/M phase were observed in breast cancer cells.However,the significant effect was only demonstrated in MDA-MB-231 cells.Moreover,cancer cell migration was suppressed by piperine at low concentration.RT-q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assays showed that piperine downregulated Rac1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Conclusions:Piperine could inhibit growth and mig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by reducing Rac1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 周跃华; 高宏; 殷东风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对MCF-7(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MCF-7)乳腺癌细胞周期及ER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p-Akt(phosphorylated-protein kinase B,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将40只造模成功的绝经荷瘤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依西美坦组、乳岩宁组、结合组(乳岩宁+依西美坦)。连续给药21天后脱颈处死裸鼠,完整剥离出瘤体,切开标本取材。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法测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Akt、ERα蛋白表达。结果:各用药组G_(0)/G_(1)(zero/first gap)期细胞比例增多,S期比例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裸鼠瘤组织中ERα、p-Akt蛋白高表达,与各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均可下调ERα、p-Akt蛋白表达,其中结合组作用更显著,与乳岩宁组、依西美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可能通过抑制组织细胞周期进程,下调癌组织中p-Akt、ERα蛋白表达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实现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同时中药乳岩宁对依西美坦有协同作用。
    • 王园; 凌瑞; 黄美玲
    • 摘要: 目的探索USP41在乳腺癌组织样本及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恶性表型的相关性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qPCR法检测USP41在MCF7细胞株及临床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随后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Western blot以及CoIP-MS等细胞生物学方法评价USP41对MCF7的作用及机制。结果USP41在乳腺癌样本及MCF7细胞株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干扰USP41可以显著地抑制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CoIP结果显示,USP41可以与活化蛋白激酶C受体1(receptor for activated C kinase 1,RACK1)直接相互作用,且RACK1在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干扰RACK1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结论USP41在MCF7中高表达,且通过上调RACK1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抑制细胞凋亡。
    • 张运秋; 潘悦; 陶旭锋; 肖桂山
    • 摘要: 为探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用不同浓度的CTAB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经MTT实验证实,CTAB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根据MTT实验结果确定CTAB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的IC50值,通过显微镜观察根据IC50值设定浓度给药24 h对乳腺癌细胞引起的形态变化.然后根据MCF-7的IC50值设置浓度梯度进行AV-PI双染色凋亡流式细胞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TAB引起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情况.最终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发现,乳腺癌细胞MCF-7经CTAB 处理后P-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p53、Bax、Bim、Bad、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升高.综上所述,CTAB可能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癌细胞线粒体内源性凋亡.
    • 边静; 张彭辉; 李佳佳
    • 摘要: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长春瑞滨(VNR)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 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空白对照组、VNR组以及阿司匹林+VNR低、高剂量组.使用MTT 法检测MC F-7 细胞的增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的凋亡率及周期变化,使用Western Blot和RT-PCR定性、半定量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MTT观察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NR组和阿司匹林+VNR低剂量组MCF-7 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与阿司匹林+VNR低剂量组比较,阿司匹林+VNR 高剂量组M C F-7 细胞抑制率有一定程度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NR组和阿司匹林+VNR低、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S 期细胞数量比例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NR组Bax、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VNR组比较,阿司匹林+VNR低、高剂量组Bax、Caspase-3 和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 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阿司匹林+VNR低剂量组比较,阿司匹林+VNR 高剂量组Bax、Caspase-3 和Caspase-9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VNR可通过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凋亡调控因子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