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设计
动态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4篇、会议论文94篇、专利文献227399篇;相关期刊511种,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山西建筑、人民长江等;
相关会议85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第七届中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2013年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安全可靠性技术交流会等;动态设计的相关文献由1799位作者贡献,包括蒋书运、林圣业、孙庆鸿等。
动态设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7399篇
占比:99.58%
总计:228357篇
动态设计
-研究学者
- 蒋书运
- 林圣业
- 孙庆鸿
- 何勍
- 杨家军
- 苏清祖
- 魏发远
- 于向军
- 何德洪
- 冷振东
- 宋伟刚
- 常杰峰
- 张建润
- 徐燕申
- 徐静
- 曾英
- 朴明伟
- 李世其
- 杨晶
- 王益轩
- 王继新
- 苏铁熊
- 董雁
- 蒋锦明
- 闻邦椿
- 乔俊飞
- 任怀伟
- 何云
- 何兰
- 兆文忠
- 冉从勇
- 冯晓梅
- 刘强
- 卢文波
- 原先凡
- 唐军
- 安娜
- 崔国民
- 崔志琴
- 张保成
- 张大卫
- 张志强
- 徐加民
- 曹斌
- 李中山
- 李小雷
- 李泽龙
- 杜伟涛
- 杜守继
- 杨文强
-
-
杨刚
-
-
摘要:
根据隧道动态设计和施工原则,通过现场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以及有限元计算等科学手段,提出大洞山隧道工法转换方案。在进洞施工后将施工工法从双侧壁导坑法转换为三台阶法。由现场监测结果可知,三台阶法未对隧道围岩产生较大扰动,表明工法转换设计施工方案合理可行。
-
-
郑帅;
姜谙男;
董庆波;
罗国成
-
-
摘要:
为了能够根据预期可靠度要求进行隧道支护参数逆向求解设计,基于软弱围岩失稳变形的极限状态方程与细菌觅食优化算法(BFOA)建立一种隧道可靠度逆向求解方法。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采用概率图法验证围岩基本力学参数的分布特征;然后通过Monte Carlo抽样的方式,根据围岩变形极限状态方程建立隧道可靠度求解模型并以此作为优化算法的响应面函数;采用BFOA算法进行待求工程参数的寻优计算,实现能够满足预期结构可靠度的隧道支护阻力逆向求解。讨论所述方法搜索区间开度与迭代次数对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寻优、抽样迭代次数阈值分别为1600、1×10^(5)次,并对围岩各物理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对隧道支护阻力的逆向求解,获得所需的工程设计指标。
-
-
许继莹;
韦雪艳
-
-
摘要:
尽管智慧课堂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经规模化普及应用,但迄今课堂教学还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性改变。本文以师生生命需求为视角,从师生互动这一微小切入口,分析小学智慧课堂中人的生存境遇,围绕“互动与共生”这个共同轴心旋转,构建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双螺旋耦合模型,其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类似于DNA的糖-磷酸和碱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则类似于DNA的酯键,教师教的路线和学生学的路线通过这些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互联互通,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螺旋,多向耦合,以此探寻小学智慧课堂的有序发展路径,为小学智慧课堂教学提供实践策略。
-
-
-
晏辉
-
-
摘要:
现阶段,我国山区高速公路挖方工程灾害频繁,其根本原因在于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不足。文章以思茅至澜沧高速公路工程案例为依据,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的设计要点,对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分析,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动态设计思路,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
-
张永康
-
-
摘要:
文章以青海省省道S 101线(西久公路)龙穆尔沟DH4-2滑坡为例,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特征等方面阐述了青海高原红层地区滑坡发生的预防机制,对该滑坡的防治原则及相应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施工作业中得到的信息对滑坡防治设计提出调整,论证了“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的合理性及重要性,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滑坡分析与防治提供借鉴。
-
-
邹益兰
-
-
摘要:
国省道公路在活跃区域经济发展、密切区域往来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沥青路面的养护质量关系着国省道公路的服役期限,且整个养护过程系统性强、复杂度高,须给予重视。文章依托衡阳市2021年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沥青路面养护实践,通过宏观检测联合微观检测的措施,系统分析、评估路面情况,提出动静态相结合的养护思路,研究病害原因持续优化养护方案,为同类型项目养护设计作有益探索。
-
-
武禹圻;
饶鉴
-
-
摘要:
女书发源于湖南江永地区,是书写当地汉语方言的古老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其象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文化。在当代社会,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新媒体种类的不断丰富,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不断推陈出新。动态视觉设计形式作为当下热门的艺术创作设计形式,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女书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逐渐失去了曾经的生机,如何让女书文化在现代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江永女书文化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的分析,创作出更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动态设计,让女书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及传承。
-
-
程睿
-
-
摘要:
为了满足人们对平面设计个性的需求,提出融入动态图形和视觉感知的平面设计系统。该系统根据系统需求,硬件包含DSP选型单元、CPLD选型单元、串口扩展芯片选型单元与ARINC429接口芯片选型,软件模块包含动态图形信息编码模块、动态图形视觉语言表达方式选取模块与信息视觉传播加工模块,通过硬件和软件融合实现了融入动态图形和视觉感知的平面设计系统。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其它系统,论文系统的丢包率更低,平面设计效果指标数值更大、应用性能更佳,可以为平面设计行业带来更大的帮助。
-
-
冯德泉
-
-
摘要:
格库铁路是我国西部风沙地区的一条客货共线干线铁路,风沙防护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为使风沙防护设计更有的放矢,提出新建铁路风沙防护动态设计的理念,利用土建工程完工至项目竣工的时间差,进行积沙试验,通过分析积沙特征、发展趋势及对铁路工程的危害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不同段落风沙防护等级和方式,开展动态设计,使设计方案更好地适用于现场风沙危害,有效提高风沙防护的针对性,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另外,在原有新建铁路风沙危害等级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积沙特点,提出适合新建铁路风沙防护动态设计所需的细化风沙危害程度划分标准,通过实践证明是可行有效的。
-
-
-
宋洁;
孙众
- 《第21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我国提出了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框架,分为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阶段,细致剖析了这三个阶段课程设计者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分析高校师范专业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设计需求,构建了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了该课程的混合学习实施流程,并从混合学习的学习环境、内容、资源、活动、评价等方面,阐述该课程是如何进行混合学习实践。随着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发展,混合学习成为校园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现阶段的一线教学混合课程中,常常使用面授加在线的混合形式.面授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较难被满足,在线端的课程设计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精力,却又存在较高的辍学率;因此本研究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混合课程动态设计思想策略,借助学习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学习者潜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调整,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混合课程动态调整,并通过混合课程的动态设计实践验证其实证效果.
-
-
常宗瑜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当前海洋环境观测对于海洋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锚定浮标只能在同一站点进行观测而漂流浮标只能随海流进行被动测定,不能满足海洋科学家对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鉴于现有观测手段的不足,本项目提出能够实现对大范围海域环境进行主动观测的带机械手的多功能机动浮标,并对带机械手的多功能仿生机动浮标的动力学和动态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其工作机理和动力学行为,为改善其操作和行进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
-
徐加民
- 《第六届中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
| 2013年
-
摘要:
隧道工程是处在各种地质环境中的地下结构物,地质环境的不可预知性决定了隧道工程的高风险和复杂性,而现行设计理论尚不成熟,多采用类比和经验设计,同时强调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但现实中设计、施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单位,往往不能做到很好的结合,酿成事故或造成浪费时有发生,本文提出要在管理机制上促进设计、施工一体化,促进建立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体系,建立综合、整体评价体系。
-
-
胡林江;
杨阳
- 《2018年抽水蓄能学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类别Ⅲ~Ⅳ类为主,局部Ⅴ类.但通过优化地下厂房的布置方案,并通过采用信息化设计方法,根据施工期的监测数据分析进行动态设计,及时调整支护设计参数,以达到实现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目标,值得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
-
Sun Li;
孙立
- 《2017铁路科技创新工作会议》
| 2017年
-
摘要:
针对传统铁路轨道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协同和动态设计的理念,构建轨道工程设计建造一体化协同模式,以"设计数据"和"施工过程数据"为核心,建立"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对高铁设计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消除误差累积,实时监控施工质量和精度,实现轨道工程质量的预警预报和质量监控,形成设计、制造、施工的过程、组织和信息的全方位协同.该模式己成功应用于湖北城际铁路和郑徐客运专线的实际建设过程中.
-
-
赵立岩
- 《第七届中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
| 2015年
-
摘要: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随着交通量猛增,货车的比重递增等因素,目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上限将逐渐无法满足要求,且高速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不仅降低了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也影响到行车安全.为减轻交通压力,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需要对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设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新建工程,还涉及旧结构利用,新旧桥拼接、交通保通等众多方面内容.本文以沈铁高速为例,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改扩建项目设计经验及教训,为今后改扩建项目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改扩建项目应加强外业调查力度,尤其是对地下管网、路基既往情况、构造物功能适应性的调查及与地方的沟通协调工作。改扩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因素进行路基换填、扩孔桥梁方案、旧桥梁板凿除、利用设计。改扩建项目设计服务期间应加强现场动态设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