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
初中德育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74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理论、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76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考试周刊、科学咨询、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成都分会场)、2020年基础教育研究论坛、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等;初中德育的相关文献由744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建刚、刘万锋、刘树生等。
初中德育
-研究学者
- 马建刚
- 刘万锋
- 刘树生
- 刘红兰
- 南海
- 史恒瑞
- 叶怀勤
- 叶有升
- 吴淑燕
- 唐忠运
- 季延东
- 巨姣丽
- 张一帆
- 徐利
- 徐辉华
- 房占伟
- 曹金花
- 李光强
- 李坤霖
- 李海亮
- 杨勇文
- 杨明
- 杨翠香
- 桑木旦
- 沈亚
- 洪英梅
- 牛文姝
- 王平
- 王琴
- 田瑛
- 禹淑萍
- 粟胜旗
- 罗超群
- 翟长青
- 肖金红
- 莫日炎
- 蒋海英
- 蒋立芳
- 袁凤春
- 谢清平
- 谭礼琼
- 赵立香
- 邓炳源
- 邱晓波
- 郝士贤
- 陈妮娜
- 陈少美
- 陈建春
- 陈建波
- 陈畅
-
-
陶修权
-
-
摘要:
本文主要从渗透精细化管理,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进行阐述说明。 初中是学生大脑飞速运转的黄金时期,并且在这一阶段学生自身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但是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期间也会经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所以说,教师应当合理帮助学生抵制外界的诱惑,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保证德育可以渗透到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运用精细化管理,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发展。
-
-
国丽华
-
-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初中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落到实处,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接着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案,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
-
瞿红
-
-
摘要:
面向初中学生实施德育,要注重德育的理念和途径两个基本要素。建立多维德育的理念,然后借助于体验,强化学生的德育理念。德育是指向学生心灵的,德育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对德育观念的认同。实施德育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以学生看得懂、听得懂的形式进行德育。坚持以学生为本,意味着德育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因为只有在体验中形成的认识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认识,这样所“育”出的“德”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品德认知,才对应着学生的德育生长。
-
-
沙运芳
-
-
摘要: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自我的探索、认同及社会关系仍在认识和适应阶段,需要得到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正确引导,才能有效规避成长过程中的“陷阱”或“弯路”,而这部分任务主要由学校的德育工作来完成。好家风能够感染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品格,而家庭中在良好行为与优良思想上的高度共识,会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其影响作用,打造出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有利生活环境。
-
-
周云
-
-
摘要:
道德发展是个体社会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初中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具有道德素质的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个体多层次、多角度的感受与需求实施的关怀,心理疏导则是人文关怀实施的具体方法,二者相辅相成,互不可缺,教师应当加强在初中德育中实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将德育更深入地落到实处。
-
-
胡莹
-
-
摘要:
推进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小学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杭州市惠兴中学依托“‘一九〇’中队”建设,以争创“‘一九〇’中队”活动为载体,开展具有丰富内涵、情境化体验和多元化评价的革命传统教育,探索了初中生革命传统教育的实践路径。
-
-
韩雨蒙
-
-
摘要: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贯穿各个阶段的各类课程中。初中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英语又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教师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四大"关联法:人物关联法、词汇关联法、时事关联法和生活关联法。
-
-
陆雁
-
-
摘要:
2014年,教育部提出《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是学校所有教育行为的灵魂所在,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具有价值指向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目标的最高追求;。初中是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点。
-
-
邹志孝
-
-
摘要:
由于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逐渐上升,因此,学校方面就需要重视教育质量的优化,以此来促使学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主要的一项任务,基于此,本篇文章首先讲述了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又进一步地提出了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的艺术,希望可以提高初中德育教学质量,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
-
王先芝;
张瑞杰
-
-
摘要: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和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这既是搞好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又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鉴于此,文章在阐述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树牢理想信念、融入中华文化、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心理教育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应当渗透的内容,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开展多元实践活动等渗透策略。
-
-
张惠;
黄蕾;
刘志刚;
刘晶
- 《2020年基础教育研究论坛》
| 2020年
-
摘要:
“管”与“育”两者在初中的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矛盾和冲突,反而可以相辅相成.班主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以及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做好新时代初中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有采用刚柔并济、因材施教的管理模式才能够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保证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
张惠;
黄蕾;
刘志刚;
刘晶
- 《2020年基础教育研究论坛》
| 2020年
-
摘要:
“管”与“育”两者在初中的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矛盾和冲突,反而可以相辅相成.班主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以及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做好新时代初中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有采用刚柔并济、因材施教的管理模式才能够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保证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
张惠;
黄蕾;
刘志刚;
刘晶
- 《2020年基础教育研究论坛》
| 2020年
-
摘要:
“管”与“育”两者在初中的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矛盾和冲突,反而可以相辅相成.班主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以及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做好新时代初中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有采用刚柔并济、因材施教的管理模式才能够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保证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
赵君兰
- 《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成都分会场)》
| 2020年
-
摘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也是今时不同往日,现代社会中的教师不仅要夯实自身的专业能力,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实时发现学生品德中存在的缺陷,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灵,优化个体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道路.此外,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作为班主任应当抓住这个契机,用德育工作方法引导学生安全度过该阶段的问题.
-
-
赵君兰
- 《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成都分会场)》
| 2020年
-
摘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也是今时不同往日,现代社会中的教师不仅要夯实自身的专业能力,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实时发现学生品德中存在的缺陷,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灵,优化个体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道路.此外,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作为班主任应当抓住这个契机,用德育工作方法引导学生安全度过该阶段的问题.
-
-
赵君兰
- 《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成都分会场)》
| 2020年
-
摘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也是今时不同往日,现代社会中的教师不仅要夯实自身的专业能力,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实时发现学生品德中存在的缺陷,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灵,优化个体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道路.此外,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作为班主任应当抓住这个契机,用德育工作方法引导学生安全度过该阶段的问题.
-
-
赵君兰
- 《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成都分会场)》
| 2020年
-
摘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也是今时不同往日,现代社会中的教师不仅要夯实自身的专业能力,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实时发现学生品德中存在的缺陷,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灵,优化个体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道路.此外,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作为班主任应当抓住这个契机,用德育工作方法引导学生安全度过该阶段的问题.
-
-
张幸思
- 《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德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的相关工作、学生的个人健康发展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及保证作用.德育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新世纪人才要求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教育的内容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而是更加注重于“育人”——即如何教学生做“人”.可见,德育在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对于如何带好班级,教好学生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直是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具有向师性,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的模范作用在德育教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正所谓“身教重于说教”.如果老师在任何时刻都能以身作则,无形之中,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
-
张幸思
- 《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德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的相关工作、学生的个人健康发展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及保证作用.德育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新世纪人才要求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教育的内容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而是更加注重于“育人”——即如何教学生做“人”.可见,德育在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对于如何带好班级,教好学生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直是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具有向师性,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的模范作用在德育教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正所谓“身教重于说教”.如果老师在任何时刻都能以身作则,无形之中,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
-
张幸思
- 《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德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的相关工作、学生的个人健康发展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及保证作用.德育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新世纪人才要求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教育的内容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而是更加注重于“育人”——即如何教学生做“人”.可见,德育在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对于如何带好班级,教好学生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直是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具有向师性,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的模范作用在德育教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正所谓“身教重于说教”.如果老师在任何时刻都能以身作则,无形之中,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