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减振控制

减振控制

减振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8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50209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制造业自动化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第八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等;减振控制的相关文献由705位作者贡献,包括田利、黄毅、吴圣等。

减振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02097 占比:99.99%

总计:1502214篇

减振控制—发文趋势图

减振控制

-研究学者

  • 田利
  • 黄毅
  • 吴圣
  • 古田浩贵
  • 小林洋介
  • 板桥界儿
  • 盐泽裕树
  • 荣坤杰
  • 冯德华
  • 太田光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龙江; 王帅; 陈政清; 封周权; 黄智文; 华旭刚
    • 摘要: 轨道车辆的悬架系统决定着轨道车辆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传统被动悬架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车辆动力学性能要求,但其悬架特性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不能随激励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也不能适应复杂运营线路,因而限制了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鉴于此,提出一种采用电磁式电涡流减振器的新型半主动悬架体系,其原理为将滚珠丝杆式惯容器与旋转式电涡流可变阻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电涡流阻尼的阻尼系数,而且充分利用惯性质量产生的负刚度效应提高减振效果;此外,通过改变励磁电流改变磁场大小,即可实现阻尼系数的连续可调。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同一轴向速度下,随着电磁铁励磁电流的增加,阻尼力不断增大;同一电磁铁励磁电流下,随着轴向速度的增大,阻尼力先不断增大,达到一定数值后增速逐渐放缓甚至不再增大。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满足轨道车辆悬架外形尺寸和阻尼特性要求的可调阻尼电涡流减振器,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本研究中的减振器电磁铁最大通电电流是在无需考虑散热问题的条件下确定的,未来若能妥善解决散热问题,该减振器的阻尼密度可进一步提高,有望替代目前普遍使用的被动式油压减振器,提升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和减振器耐久性。
    • 周健华; 黄友钦; 刘爱荣
    • 摘要: 该文以首座跨越珠江的斜拱曲梁人行景观桥——广州海心桥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其人致振动舒适度与减振控制研究。海心桥采用拱肋外倾10°的斜拱曲梁固结体系,其主拱跨度为198 m,矢跨比约为1/3.5。主桥跨中桥面宽15 m,桥面由圆弧型快、慢行道组成。由于桥梁处于高密度人群区,且结构体系柔度大、受力复杂,人行舒适度问题很突出。为此,该文建立精细化3D有限元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确定人振动荷载敏感频率范围,判别步行力敏感模态阶数,构建对应的步行力荷载。通过时域分析法获得对应的峰值加速度阈值以及舒适度指标完成了人行舒适度评价。提出了安装质量调谐阻尼器以提高桥梁舒适度等级的减振方案,并对阻尼器的安装位置、阻尼、刚度和质量进行了优化设计,有效提高了桥梁的人行舒适度。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人行桥舒适度评价提供参考。
    • 薛磊
    • 摘要: 为研究西安站东配楼大跨度叠层连廊振动舒适度问题,文中通过建立叠层桁架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利用Ritz向量法对大跨度叠层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人行荷载振动响应分析,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进行了竖向舒适度控制,分析了对连廊振动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比不同调谐质量阻尼器布置方案的结构加速度响应,获取了叠层连廊采用多频率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合理方案,布置多频率TMD后连廊结构步频为1.4 Hz和1.5Hz的峰值加速度,相比于原结构的减振率分别为58%和35%,相比于单频率TMD的峰值加速度的减震率提高了9%和25%,布置多个不同频率的TMD对连廊的减振效果减振效果更为明显,舒适度满足设计要求。
    • 刘理吾
    • 摘要: 索结构作为斜拉桥与悬索桥等大跨径桥梁的主要传力结构,在当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索结构具有高长细比与低阻尼等动力特性,极易在环境激励或车辆荷载等激励下发生大幅振动,使得结构容易出现疲劳破坏等问题,因此,索结构的减振问题一直是工程界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索结构减振控制方法及其组合在工程中的应用,从减振控制原理、减振控制具体作用方式及减振方法主要使用场景3个方面分析了各减振控制方法在理论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各减振方法的优劣性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对于实际工程中减振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王桂玲
    • 摘要: 为提高传统线性调谐质量阻尼器在结构地震响应控制中的适用性,本文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超弹性能,提出一种新型非线性SMA调谐质量阻尼器,并将其应用于地震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控制。采用等价线性化方法,建立适用于结构动力分析的SMA简化折线模型,并利用MATLAB中Simulink可视化仿真工具进行新型非线性SMA调谐质量阻尼器及线性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单自由度结构地震动响应的信息化建模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新型非线性SMA调谐质量阻尼器具有更为稳定、更加有效的减振效果;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新型非线性SMA调谐质量阻尼器可有效降低结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
    • 张宜聪; 张纪刚; 程赟; 时成龙; 张梦琳
    • 摘要: 工业厂房作为生产设备最外层的保护装置,结构安全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前提。当生产设备运行时,设备自身会产生多变荷载并引起厂房结构振动,长期的振动不仅会降低工作人员的舒适度,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甚至会造成结构的损坏、坍塌,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对某大型工业厂房设备扰动进行现场检测与有限元分析,以人体舒适度、结构安全等相关规范对厂房振动响应评价,分析工业厂房结构异常振动原因及振动形式,根据振动特征及企业实际生产需求提出添加柱间支撑及安装调谐质量阻尼器等多种减振方案,并对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系统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减振控制系统能够降低厂房结构的振动响应,调整厂房结构的振动频率,避免外部激励引起厂房共振。此大型工业厂房的振动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同类型工业厂房的减振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 王恒; 赵文祥; 吉敬华; 朱生道
    • 摘要: 为了减少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OW-PMSM)驱动系统中的电流谐波,抑制由径向电磁力引发的电机振动,提出了一种基于零序电流闭环的零矢量重分配随机开关频率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该算法通过选取的零矢量产生共模电压,抵消由非零电压矢量带来的共模电压,将零序电流闭环后动态抑制零序电流,有效地减少了相电流3次谐波含量.同时,针对调制策略固有的相电流高频谐波分量,通过SVPWM中开关频率随机化,使得开关频率及其整数倍处高频谐波幅值大大减少.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高低频段电流谐波幅值,实现OW-PMSM全频段的减振控制.
    • 李永超; 任豪; 夏瑞强
    • 摘要: 针对柔性机械臂在运动结束后的残余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减振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平台的搭建.根据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柔性机械臂的数学模型,基于LabVIEW和NI板卡搭建柔性机械臂减振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将机械臂的运动分解为加速、匀速和减速的三段式运动,结合柔性臂的振动固有周期,提出了配置梯形速度曲线的电机控制方法,并以镀锌薄钢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证明,该柔性机械臂减振控制实验平台搭建准确、有效,合理地利用柔性臂的一阶振动周期,可以大幅减少系统残余振动的抑制量.
    • 李万润; 杨州; 杜永峰
    • 摘要: 为了减小风荷载作用下风电结构动力响应,提出一种双向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并对其减振效果展开研究.采用Davenport脉动风功率谱,模拟陆上风电场的脉动风速.建立顶部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和考虑风电结构叶片与塔筒耦合的叶片-塔筒有限元模型,计算两种模型的自振特性,并对安装双向TMD的风电结构的响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减振效果;在两种不同计算模型下,风电结构塔筒顶部位移、加速度和底部弯矩计算结果及控制效果一致;在叶片-塔筒模型中,由于叶片-塔筒模型中叶素力与轮毂中存在偏心,使得叶片-塔筒模型顶部弯矩相比集中质量模型顶部弯矩较大.
    • 黄毅; 刘建武; 胡勇; 范佳源
    • 摘要: 针对混凝土泵车臂架末端的振动问题,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多关节臂架姿态多变导致臂架系统动态特性随之变化的特点,采用基于频域参数识别的主动控制策略进行泵车臂架振动控制的实验研究.以臂架末端振动作为反馈变量,优选提供主动控制力的作动油缸,建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主动控制的全局模型.采用双归一化方法进行臂架系统参数的频域在线识别,推导了最优控制变量表达式,并给出了显式收敛条件.基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软硬件搭建了混凝土泵车臂架振动主动控制实验装置,对该算法的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主动控制算法,臂架末端的振动加速度幅值衰减了约59%,取得了较明显的减振实验效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