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使用权
农地使用权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0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法律、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65412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法制与经济(上旬刊)、法制与社会、法制与社会发展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3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2008年度江苏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等;农地使用权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义旭东、张琳琳、冯涛等。
农地使用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5412篇
占比:99.95%
总计:465622篇
农地使用权
-研究学者
- 义旭东
- 张琳琳
- 冯涛
- 李嵩誉
- 程启智
- 覃美英
- 余鹏翼
- 俞志方
- 周子良
- 唐光权
- 文春玲
- 朱广新
- 李善民
- 李秀芸
- 林柯
- 火召前
- 王贞军
- 谢鹏飞
- 钱水苗
- 陈志英
- 陈永志
- 陈秀萍
- 黄丽萍
- 黄海平
- 齐恩平
- Huize Yang
- 丁兆增
- 丁建中
- 上科望
- 中国人民银行海东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
- 于京珍
- 于学花
- 于红
- 于静波
- 付婕
- 付蕾
- 任尔昕
- 伍业兵
- 何澄
- 何立华
- 何训坤
- 余庙喜
- 余敏
- 余杰
- 余瑞娟
- 傅晨
- 冀县卿
- 冯光星
- 冯晓明
- 刘倩倩
-
-
张琳琳
-
-
摘要:
在既有法律体系之中适度创新,需要总结我国农地使用权演进规律。通过描述中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并从集体理论出发,找寻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固有弊端,以及在集体中农民个体农地使用权缺失的原因,从而界定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定位。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制度完善的双重考验,这对制度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规律: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结合等,在城镇化背景下平衡多重因素,以符合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总趋势。
-
-
杨向辉;
王健;
杨静
-
-
摘要:
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而对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国内的主流研究基本上都停留在静态或相对静态的现象描述的层面,缺乏对现代农业发展逻辑的严密论证.在充分借鉴舒尔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现代农业的内涵定义为:在工业化、城市化充分发展背景下,在市场经济框架内,实现了农业投资收益率与其他产业投资收益率大致趋同的农业发展状态.以农业投资收益率的长期变动为逻辑线索,结合我国实际,研究发现: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刺激和培育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有效需求和供给.据此,提出了农地使用权证券化和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改革思路与设想.
-
-
王增宝
-
-
摘要:
研究农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不利因素,农地使用权抵押可以摆脱农村经济规模化低的经营问题,农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就是要解决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产业水平不高;农业及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应用效率低影响生产收入等问题.农村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较城镇较低,导致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土地收入.解决此问题利用农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发展农村规模经济,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
-
-
胡振华;
余庙喜
-
-
摘要:
国内农地金融制度研究路径大致有三种.关于抵押客体的认识则较为集中,基本都是立足于所有权—使用权二元分离的视角,确认所有权的不可抵押性.只是相关术语的表述会较强地随正式文件或法律法规的变迁而变迁.关于农地金融与农地流转(农地抵押)的天然相关性是没有疑议的.而在具体运作机制或功能载体构建上,学者们的认识不太统一.
-
-
-
-
史小艳
-
-
摘要:
农地使用权信托流转既是农地流转方式的创新,也是一种金融创新.我国农地使用权信托流转呈现出受托主体商业化、操作方式多样化、参与环节全程化的发展趋势,也面临着政治、运作、法律、粮食安全、农民权益保障等风险.在法律上应从确定适格农地信托流转关系人,建立农地信托流转登记制度、农地信托流转纠纷解决机制及多层次、动态农地信托流转监管机制进行完善.%The trust transfer of rural land use right is not only the innovation way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also is a kind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China, the trust transfer of rural land use right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such as the trustee commercial, operation mode diversification, participate in the whole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aced with the risks of political, operational, legal, food security and farmers'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In law, it will be perfected from determining eligibility stakeholders, building registration system, multi-level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and dynamic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rural land trust circulation.
-
-
张琳琳
-
-
摘要: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引入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使得土地制度内部权利体系更加精细化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农地自身具有独特的属性:土地的边际递减规律对农地使用权制度设计的影响,中国当代农村土地状况对农地使用权制度设计的影响,农地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这些决定了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模型无法全部适用.因此,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农地私有化行不通,土地私有化不利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农地的利用规律决定了不适用农地的私有化.
-
-
张琳琳
-
-
摘要: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是未来“三农”问题的着力点.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保护农民的农地使用权,要求健全农地使用权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农地征收制度中维护农民权益,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不断充实和完善系统的农地使用权保障体系工程.
-
-
-
冀县卿;
黄季焜
- 《2013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
| 2013年
-
摘要: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作为农地长期投资的直接参与主体,对农地使用权的预期将直接影响其对土地投资种类的选择,最终影响农地的生产力,农户农地使用权预期对农地投资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目的是基于全国代表性的随机抽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农户农地使用权预期对农地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对农户的长期投资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因而如何设计更好的相关政策措施、激励机制使农民增加保护土壤、培肥地力的长期投资是未来农地制度改革需关注的问题.
-
-
-
-
-
-
-
Huize Yang;
杨慧泽
- 《2008年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了农地产权的稳定性以及农地使用权的规定对土地投资及收益的影响.分析表明,农地产权的稳定能够提高农民的投资积极性,并增加土地的收益,同时也会对租金水平和农业收入产生正面影响;而对农地最低投入要求和使用方式的限制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损失,降低农民的收益.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实行更稳定的农地产权、放松对农地的最低投入要求和采取更自由的农地使用方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