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地经济

土地经济

土地经济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63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7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3401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房地产(学术版)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主题论坛等;土地经济的相关文献由104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道林、丰雷、张安录等。

土地经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7 占比:2.53%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3401 占比:97.39%

总计:24028篇

土地经济—发文趋势图

土地经济

-研究学者

  • 朱道林
  • 丰雷
  • 张安录
  • 张清勇
  • 吴群
  • 卢新海
  • 黄贤金
  • 张鹏
  • 王庆日
  • 仲济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大垒
    • 摘要: 研究目的: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基于陕西省和山东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规模经营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农地规模经营政策对地理标志农业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标准化生产存在中介效应;(2)农户扩大农地经营面积意愿越强、延长农地流转期限意愿越强、低效农地转出意愿越强、劳动力转移意愿越强,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3)政府农地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越大、农户对农地政策越了解、农业机械和技术劳动力投入力度越大、化肥和农药减量投入越有效,越有利于地理标志农业发展。研究结论:应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使其成为地理标志农业建设的核心力量,实现农地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共同发展。
    • 黄忠华; 李书萱; 杜雪君
    •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2008—2019年长三角城市地价数据,实证分析地价增长及空间分异格局、机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地价历经复苏增长、相对企稳、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4个阶段;(2)城市间地价差异整体缩小,并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依赖性;(3)不同层级城市地价受到核心城市地价变化影响而呈现出相似变动和关联特征;(4)长三角区域地价空间关联格局成因主要是要素流动聚集效应与市场联动。研究结论:当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城市地价一体化效应还不强,应进一步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土地要素流动、土地市场整合与地价协同发展。
    • 牛坤在; 许恒周
    •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环境—努力”二元因素机会不平等理论,构建农地赋权与收入不平等的概念性分析框架,探索农地赋权影响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为实现农村经济均衡、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启示。研究方法:OLS方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赋权显著降低家庭相对剥夺指数和村庄基尼系数,即抑制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主要通过提高低收入农户群体收入水平发挥作用;(2)劳动力转移在农地赋权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机制中起到传导作用;(3)家庭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提升增强了农地赋权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在赋予和保障农民自由处置土地的权利的同时,应当完善非农就业市场和增加农村教育投资,促进农民非农就业。
    • 安勇
    • 摘要: 研究目的:以中国27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政府土地资源配置策略互动的存在性及其激励机制,并进一步识别策略互动所呈现出的具体形态。研究方法:“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以及非对称反应模型。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决策上存在显著的模仿式策略互动行为,且这种趋同性会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步衰减;(2)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资源配置策略互动源于“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机制,具体而言,引资竞争和财税竞争分别是城市间在工业用地价格和商住用地价格决策上竞相模仿的激励来源;(3)策略互动非对称性检验表明,城市间差别化土地资源配置互动形态截然不同,其中,工业用地价格呈现“逐底竞争”特征,而商住用地价格则呈现“逐顶竞争”特征。研究结论: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宜的多维政绩考核体系,从源头上遏制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上的恶性竞争;应完善土地交易机制,探索城市间土地资源配置的协调机制,驱使土地资源配置由竞争走向竞合。
    • 叶尚钰; 伍世代; 王佳韡; 胥向阳
    • 摘要: 针对我国现有城镇标定地价评估中标准宗地布设主观性较强及定量化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要素分析、规划控制、土地利用3个维度(FA-PC-LU模型)的标准宗地布设方法.并以漳州开发区为例,利用要素分析维度进行土地级别划分,结合城镇土地规划维度划分标定区域,在土地利用维度的基础上使用ArcGIS分析工具布设标准宗地.研究结论:要素分析维度(FA维度)是区域内土地级别划分的重要基础,规划控制维度(PC维度)是不同类型用地标定区域划分前提条件,土地利用维度(LU维度)能够有效地鉴别出标定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宗地.
    • 谢庆
    • 摘要: 引导支持农户以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财产权入股发展农宅合作社,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有利于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调研发现,湖南省农宅合作社改革试点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面临农村干部群众认识有待深化、省级层面缺乏相应的农宅改革引导政策、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相对滞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集中开发模式存在风险等现实难题。因此,本文建议从引导干部群众形成改革合力、制定引导支持农宅改革的政策措施、根据发展阶段探索农宅合作社不同运营模式、规避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集中开发模式风险四个方面着手促进村集体农宅合作社发展。
    • 张清勇; 杜辉; 吴欣怡; 阿英·叶尔里克; 仲济香; 丰雷
    • 摘要: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1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集中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土地供给、农地流转机制建设、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土地要素市场化、产权安全效应、产权制度创新、土地征收补偿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土地市场与农业发展、土地市场参与主体与土地利用效率、产权安全与农业生产效率、土地制度改革的减贫效应等。研究结论:土地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土地经济研究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着力探索理论创新,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经济理论、更好地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服务而努力。2022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基础理论探索、土地市场波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土地要素市场化机制设计、土地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确权登记颁证进展与绩效评估、重要改革试点的跟踪与评价等。
    • 闫啸; 李录堂; 李晗
    • 摘要: 研究目的:探究宅基地退出在脆弱性视角下的减贫效应,厘清宅基地退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作用路径。研究方法:基于2019年安徽金寨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广义可行最小二乘法模型,基于期望贫困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宅基地退出的减贫效应,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宅基地退出影响贫困脆弱性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1)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有18.66%的农户面临未来陷入贫困的风险;(2)宅基地退出具有显著减贫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农户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通过PSM方法消除“自选择”偏误后结果依然稳健;(3)宅基地退出通过增加农户生计资本和改善生计策略来降低贫困脆弱性。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宅基地退出与扶贫的联动机制,改进返贫预警的识别机制。
    • 王庆日; 郎海鸥; 仲济香; 陈美景; 张冰松; 曾爽
    • 摘要: 研究目的:总结2021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2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重点关注百年土地制度变迁、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耕地资源保护、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与低碳转型等科学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土地产权市场与农业生产效率、土地权利平等、农田保护与粮食安全、土地信息提取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的跨学科拓展等问题。研究结论:围绕土地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安全、落实“双碳”目标等战略需求,2022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市场体系建设与制度变革、耕地资源用途管制与保护转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修复治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低碳利用等相关研究问题及选题方向。
    • 李明璐; 李景刚; 钟爱嘉; 陈泽淦; 李颖妍
    • 摘要: 研究目的:厘清村民认知错觉内涵,分析认知错觉对村民留用地安置意愿的影响,为破解留用地安置困局提供政策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产权认知错觉显著抑制了村民对留用地安置方案的接受意愿,尤其是禀赋效应的存在,使村民在留用地使用上利益导向突出,阻碍了村民接受留用地安置方案;(2)锚定效应引致村民对留用地价值产生认知错觉,继而显著遏制了村民对留用地安置方案的接受意愿;(3)正面的政府动机刻板印象,即村民在冲突经历、公平程度、认可度方面对基层政府和村委的正面评价,显著促进了村民留用地安置决策进程。研究结论:亟需重视村民对留用地政策的认知偏差带来的工作障碍,应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渠道地提升村民对留用地政策的认知水平,同时,重塑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消融村民对政府的负面刻板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