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配置
土地资源配置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3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56214篇;相关期刊279种,包括上海土地、上海房地、中国土地科学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1年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城乡规划、土地征收与农民权利保障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世界宪政论坛、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土地资源配置的相关文献由495位作者贡献,包括蔡继明、张丽庆、仵妍燕等。
土地资源配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6214篇
占比:99.73%
总计:156644篇
土地资源配置
-研究学者
- 蔡继明
- 张丽庆
- 仵妍燕
- 刘小玲
- 刘晓光
- 刘鸿明
- 卢中原
- 卢胜
- 吴次芳
- 吴郁玲
- 周存久
- 周海燕
- 唐颖璐
- 廖和平
- 张银君
- 张颖
- 彭珂珊
- 曾进生
- 李妍
- 李玲玲
- 杨杨
- 杨良锋
- 毛寿龙
- 王佐
- 田富强
- 袁彦磊
- 谭荣
- 邓晓玲
- 陈伯庚
- 陈利根
- 陈尚春
- 雷爱先
- 韦仕川
- 韩峰
- 韩德文
- 高波
- 黄自力
- YANG Hong-mei
- 丁新丰
- 丁琪
- 万丽辉
- 万奇
- 万婷
- 乔杰
- 仲伟周
- 伊凡
- 会议专家组
- 何丹
- 余凤生
- 余天心
-
-
无
-
-
摘要:
2021年11月26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22年2月1日起实施,这是继新《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实施后,辽宁省首次出台的地方性土地管理法规,《办法》将辽宁省20多年来土地管理积累的经验和成功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法治成果,对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严格耕地保护、推进土地用途管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土地要素保障等有重要意义。
-
-
安勇
-
-
摘要:
研究目的:以中国27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政府土地资源配置策略互动的存在性及其激励机制,并进一步识别策略互动所呈现出的具体形态。研究方法:“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以及非对称反应模型。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决策上存在显著的模仿式策略互动行为,且这种趋同性会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步衰减;(2)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资源配置策略互动源于“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机制,具体而言,引资竞争和财税竞争分别是城市间在工业用地价格和商住用地价格决策上竞相模仿的激励来源;(3)策略互动非对称性检验表明,城市间差别化土地资源配置互动形态截然不同,其中,工业用地价格呈现“逐底竞争”特征,而商住用地价格则呈现“逐顶竞争”特征。研究结论: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宜的多维政绩考核体系,从源头上遏制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上的恶性竞争;应完善土地交易机制,探索城市间土地资源配置的协调机制,驱使土地资源配置由竞争走向竞合。
-
-
李志攀
-
-
摘要:
现阶段,随着推进我国人口城镇化总体进程正在由简单粗放型城市向适度集约型、生态环保型方向深入发展推进,如何集约合理而高效合理地合理开发并利用各种土地资源问题已日渐成为影响我国现阶段土地资源配置利用效率的一大主要问题。土地资源利用的充分合理和配置,可以有利于优化实现我国与房地产经济整体的健康协调的发展,使当前我国未来房地产市场未来的经济发展空间前景显得更加开阔明朗。因此,笔者还拟进一步从合理土地资源配置政策的调控角度综合分析它对全国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进程和中国房地产经济全面协调稳健发展中的实际影响。
-
-
无
-
-
摘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2年4月19日安徽省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决定实施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
-
-
-
-
摘要:
一、起草背景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是进一步盘活我省存量低效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科学统筹、综台施策,建立分类处置清单,完善倒逼机制,推动低效闲置土地规范处置。
-
-
阳立高;
韩峰;
曾艺
-
-
摘要:
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的土地市场实际交易数据和中国277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基于2SLS法的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SLX)探讨了土地资源配置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在工业领域的偏向性配置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被严重低估,进而产生工业用地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错配问题;尽管土地资源错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但却通过阻碍发展动能转换、降低发展效率、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加重节能减排压力等机制对本市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除小城市的土地资源错配对其自身及周边城市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外,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土地资源错配对其自身及周边同等级城市以及中等城市土地资源错配对周边小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均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大城市与中等城市间土地资源错配的空间外溢效应却显著提升了各自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结论对于深刻把握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王巧丽
-
-
摘要:
基于中国2013—2020年57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配置均衡度与城市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及传导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土地资源配置均衡度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在加入控制变量进行验证后发现,外商投资规模、城市教育投入规模、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土地资源配置可经过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财政政策三条传导路径,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提供驱动力,且传导作用依次降低。因此,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用地布局、发挥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作用、提升城市产业能级来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
-
刘新智;
周韩梅
-
-
摘要:
研究目的:讨论并检验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限制性供给商住用地情景下土地资源配置如何影响城市经济效率。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限制性供给商住用地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对城市经济效率存在持续抑制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土地资源配置主要通过产业结构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生态环境效应发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改变用地评价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性对待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下经济结构服务化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
-
蔡继明;
刘梦醒;
熊柴
-
-
摘要:
加快建设土地大市场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二元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资源计划配置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城乡土地分割,农村集体土地没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无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征地范围过大导致农民不能平等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另一方面,土地资源长期计划配置,导致城乡建设用地分布严重偏离人口分布,城镇建设用地和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水平较低,城镇建设用地在不同地区和城市之间的配置失衡与利用结构失衡等问题频出。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土地大市场建设,在产权方面,需全面落实《民法典·物权编》平等保护产权的精神,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权能。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土地要素配置市场化的精神,加快推进土地的计划管理向市场化配置转变。同时,需正确处理市场决定与政府规划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现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
-
郭晓省;
董学军
-
-
摘要:
“从项目开工到正式投产,仅仅用了不足4个月的时间,感谢你们的‘拿地即开工’服务。”近日,在西平县产业集聚区新建成投产的智能化服装生产基地,入驻的中哲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滕海军说。近年来,西平县自然资源局充分发挥土地调控职能,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严把批、供关口,强化供后监管,构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共同责任机制,进一步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
-
耿焱;
刘湖北
- 《城乡规划、土地征收与农民权利保障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世界宪政论坛》
| 2011年
-
摘要: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良好的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完善的土地法律法规、明晰的土地产权、发达的土地金融和优质的市场中介服务是土地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然而我国土地市场实际运行中在征地制度、土地市场管理、财政配套政策、政府角色定位等方面皆存在诸多问题,体现了我国对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监管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必须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高效精干的土地监管体系、改革财政税收配套制度、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规范政府管理行为,才能不断完善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监管机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