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8篇、会议论文206篇、专利文献307454篇;相关期刊570种,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广东土地科学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农牧区土地流转、2013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等;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文献由261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银蓉、黄贤金、梅昀等。

土地集约利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8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206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07454 占比:99.49%

总计:309018篇

土地集约利用—发文趋势图

土地集约利用

-研究学者

  • 陈银蓉
  • 黄贤金
  • 梅昀
  • 宋戈
  • 蒲春玲
  • 刘金萍
  • 吴群
  • 曲福田
  • 李淑杰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琼; 刘平辉; 朱传民
    • 摘要: 以江西省为例,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了2006~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19年,江西省城市土地集约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4%、4.94%。(2)两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由2006年的0.336增长至2019年的0.877,经历了轻度失调的拮抗阶段、磨合阶段和土地集约滞后的高级协调阶段。(3)影响两个子系统协调优化的主要障碍因子有固定资产投资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二三产业增加值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第三产业比重、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水资源量、人口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等。
    • 田芳
    • 摘要: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即具有不可再生性。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这种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兴起,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维护粮食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举措,对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列举目前土地集约存在的问题,来说明其问题成因,通过学习日本农村土地集约的经验,取长补短,提出利用法律对其进行管理、完善土地集约管理政策等相应的对策。对目前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 钱丽; 沈梦园; 周颖
    • 摘要: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8年,巢湖新型城镇化指数与土地集约利用指数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要低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从耦合度上看,安徽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为0.4~0.5,大多位于拮抗水平耦合阶段,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程度较低;3)从协调度上看,巢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程度逐步提高,两者不断趋于协调,并呈现稳步向好趋势,但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优质协调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提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均衡发展;积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农民长远生计;认真贯彻“环湖一公里”政策,树立环保价值观等政策建议。
    • 陈维妮
    • 摘要: 指出了新型城镇化在不断扩张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对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以助于二者协调发展。通过综合指数法测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指标指数,结果表明2012~2016年贵州省各市(州)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均呈递增态势;通过灰色预测克制贵州省各市州在未来5年的发展中,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均处于上升的态势;且大多数地区新型城镇化增长速度大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长速度。为此,提出了合理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区划,挖掘存量用地,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发展,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出效益,缩减各个地区的区域差异,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秩序,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高质量健康发展。
    • 张理浩
    • 摘要: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交互耦合关系,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不仅对丰富城市相关理论科学认识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实践意义。以湖北省咸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分别评价2003-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子系统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03-2017年咸宁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分呈持续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优化综合评分呈现波动中稳定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拮抗阶段、磨合阶段和协调阶段,2017年达到了协调状态。最后从优化产业发展、强化绿色品牌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3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咸宁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石亚杰; 张丰丰
    • 摘要: 高速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设计环节中与工程环境充分融合,能够将土地开发、资源整合等工作融合到工程建设中,减少占用农田。基于此,文章从山区高速公路与土地间的关系着手,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要点,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路基设计对土地的集约利用,实施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和谐共生的局面,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邵洪琪; 毛燕; 杨小艳; 陈龙高; 张宇
    • 摘要: 本文在系统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因素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表征投入和产出水平的相应指标为基础,应用主成分回归法研究了淮海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社会因素影响时空规律。结果表明:①经济结构成为影响土地集约利用产出水平的关键因素,人口因素对研究区以及江苏城市具有正向贡献,经济投入因素对研究区及各省基本呈正向贡献,经济产出以及收入和消费水平因素贡献较低。②研究区两个阶段经济社会因素对产出水平的影响方向大多呈相同的方向,但贡献程度不同。③人口总数对于投入水平的影响较为有限;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地均资产投资强度的提升,但对于地均非农从业人口的作用有限;经济结构中三产比重对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最大。
    • 刘尔希; 魏春雨
    • 摘要: 在全球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下,乡镇正在经历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解构和重构。现有的乡镇公共服务设施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散布于镇区各处,无法发挥规模和积聚效益,也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规范化管理和树立形象。2016年国家首次提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所谓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是在县、乡镇和建制村配置,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生活和社会治理服务的场所,是保障农村居民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服务和实现社会源头治理的重要载体[1]。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乡镇中心属于乡镇级的综合服务平台,政府希望借由平台空间催生乡镇内生发展的动力,使其拥有造血功能。在乡镇建一座这样的综合体建筑没有先例可循,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试验性。
    • 陶海斌
    • 摘要: 在当前用地需求强劲、土地供给刚性制约的背景下,嵊州市按照“向存量土地要空间、向集约高效要空间”的思路,运用盘活土地“十法”,充分挖掘存量土地资源,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嵊州市在2020年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方面获浙江省政府督查激励;同时争取到盘活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113亩,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 周振宏; 周敏; 朱庆山; 刘东义
    • 摘要: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够促进土地高效利用。以合肥都市圈为研究对象,构建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利用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2014—2018年合肥都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呈上升的趋势,从0.11上升到0.29。马鞍山和六安等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幅度较大,合肥和滁州等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变化幅度较小。影响合肥都市圈的主要障碍因子有人口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地均生产总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