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创新能力

城市创新能力

城市创新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专利文献91593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经济论坛、经济师等; 城市创新能力的相关文献由26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孝斌、刘明广、解旭霞等。

城市创新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91593 占比:99.82%

总计:91755篇

城市创新能力—发文趋势图

城市创新能力

-研究学者

  • 刘孝斌
  • 刘明广
  • 解旭霞
  • 秦广虎
  • 侯林岐
  • 刘效含
  • 吕荣杰
  • 喻金田
  • 孙颖
  • 张智先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霞; 张天硕; 曲如晓
    • 摘要: 基于城市创新能力的视角,选取2001—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研究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边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相对较大。同时,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对高技术产品的促进作用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对中部和西部地区促进作用较大,对东部地区的相对较小,且主要体现在扩展边际上。此外,城市创新能力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这两个细分行业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而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较小,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集约边际上。
    • 张秀峰; 唐海燕
    • 摘要: 采用2007―2018年中国268个城市面板数据,使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L指数对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借鉴面板门槛模型的基础上,以发明专利授权量表征的城市创新能力作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和质量分别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城市创新能力为阈值,FDI数量、质量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其中FDI数量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城市创新能力低于门槛值时,FDI数量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当城市创新能力超过门槛值之后,FDI数量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FDI质量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城市创新能力低于第一门槛值时,FDI质量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当城市创新能力超过第一门槛值之后,FDI质量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当城市创新能力超过第二门槛值之后,FDI质量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又转变为显著为负。
    • 楚尔鸣; 唐茜雅; 唐欢
    • 摘要: 基于2005—2018年我国22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并从投入和产出二维角度测度了城市创新能力,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机制检验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信息化推动效应、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产业集聚升级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进一步划分城市特征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会受城市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以上研究不仅为全面理解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发挥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依据。
    • 陈爱贞; 闫中晓
    • 摘要: 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中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出口强度能够反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依赖程度,然而,基于城市层面的出口强度增大在总体上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不同模式的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则有异质性的影响。具体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强度增大会降低行业间资源错配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创新能力提高能增强该正向作用机制;加工贸易出口强度增大会加剧行业内资源错配进而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创新能力提高能削弱该负向作用机制。下一阶段,产业结构升级需要重视推进国内大市场统一以充分发挥母国市场效应,还应该着力于贸易结构升级和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以更好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 姚金锋; 汤正博; 程琰; 程贵一; 唐友国; 张敦宏
    • 摘要: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要求,并明确提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苏州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前十的城市(根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明确提出要加速网络“新基建”。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柔性化生产能力,建设数字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构建苏州市多层次信息网络“新基建”,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付宇
    • 摘要: 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是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议题,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两者兼顾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中国291个城市2006~2019年的经济社会数据,利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所形成的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对于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能力,并且政策效果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明显;第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所引发的官员政绩考核方式转变,激励地方党政干部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和增加政府创新支持,进而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第三,上述影响在东中部地区、大中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 黄森华; 李大元; 黄容
    • 摘要: 选用2003-2016年中国265个城市的数据,运用系统GMM、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集群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集群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且该作用是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等机制实现的;城市集群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市创新能力,但未对西部地区城市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城市集群对核心地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效应大于边缘地区。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各地需继续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加速区域间技术溢出,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大力推动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强中心城市建设。
    • 王巧丽
    • 摘要: 基于中国2013—2020年57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配置均衡度与城市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及传导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土地资源配置均衡度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在加入控制变量进行验证后发现,外商投资规模、城市教育投入规模、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土地资源配置可经过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财政政策三条传导路径,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提供驱动力,且传导作用依次降低。因此,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用地布局、发挥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作用、提升城市产业能级来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 李金叶; 王福博; 戎铭倩; 刘媛媛; 罗万云
    • 摘要: 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单元,其创新能力的提升能有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本文运用重心模型、空间耦合分析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西北五省2011~2020年地级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西北五省城市创新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4.39%,区域发展现状有所改善,但城市创新系统内部协同性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重心具有较强的空间重叠性,创新能力重心变动的核心驱动力逐渐由创新主体、创新绩效向创新资源转换,而城市创新能力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主要集中在创新主体层面。
    • 张治栋; 胡爱燕
    • 摘要: 区域一体化是引领中国创新体系发展的关键举措,对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27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析长江经济带战略对沿江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战略显著提升了沿江城市的创新能力;作用机制方面,长江经济带战略通过改善创新环境对城市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受城市区位、城市规模、科教资源等异质性因素影响,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效应存在分异特征,部分城市创新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政府干预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调节因素。因此,建议重视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平衡发展,以适度政府干预为抓手,改善创新环境,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化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助力打造“创新型国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