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8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1793篇;相关期刊492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经济研究参考、上海房地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12年会暨国际研讨会、江苏省土地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城乡规划、土地征收与农民权利保障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世界宪政论坛等;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文献由797位作者贡献,包括党国英、夏柱智、蔡继明等。

土地制度改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6 占比:6.0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1793 占比:93.75%

总计:12579篇

土地制度改革—发文趋势图

土地制度改革

-研究学者

  • 党国英
  • 夏柱智
  • 蔡继明
  • 刘守英
  • 贺雪峰
  • 黄小虎
  • 朱道林
  • 郑风田
  • 唐敏
  • 张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威栋; 张璞; 窦莎莎; 付佳静
    • 摘要: 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已成为后扶贫时代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焦点。基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改革视角,通过分析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形势、探索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发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的消除,并不意味着反贫困的终结,扶贫将面临从“精准”到“普惠”、从“动员式”到“专业化”、从“集中攻坚”到“常态长效”的根本转变。因此应紧抓国家深化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构建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
    • 谭林; 陈岚
    • 摘要: 土地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重新调整,新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显化了其经济社会价值,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土地市场得到重塑、城乡发展要素畅通、农民发展权利获得保障,从而为乡村振兴及其产业空间重构提供了制度支撑、物质基础与人力条件。研究进一步结合乡村产业空间现状及其现实需求指出,可建立人—地—形三位一体的联动路径,一方面重视培育多元化、专业化的新型主体,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乡村生产空间、社会空间和生态空间形态促进发展要素与资源重组,同时加快土地利用的隐形与显性转型,形成规模集聚、高效生态的用地格局,进而重塑乡村产业空间系统。
    • 摘要: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生态之依。土地制度是国家基础性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始终与江山社稷、人民福祉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对土地问题高度重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调整土地关系,将建立适应各个历史阶段的土地制度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建设,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法律和政策。
    • 浦绍仙; 金莲
    • 摘要: 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的波澜壮阔变化中,土地制度的变迁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政策的演进史及土地市场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土地制度变迁与土地市场发展的经验。结果表明:7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并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整个演变过程中,法治化是土地制度改革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 曹煜玲; 游斌; 张军涛
    • 摘要: 在新发展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村庄空间重构,促进农村发展空间优化、基础设施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在村庄空间重构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生态文化保护、农民参与程度、资金筹措渠道、主体统筹协调5个方面的现实困境。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应基于精明收缩理念编制村级国土空间规划,走集约化和内涵式村庄空间重构之路;着力推进以宅基地制度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村庄空间重构资金保障体系,完善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
    • 李文睿
    • 摘要: 随着我国历史方位新的转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环境也进行着转型升级。当前,土地制度及其改革创新要以提升农业生产稳固性、增强农民收益保障性、维护农村治理有效性和推动城乡发展协调性为战略目标,坚持生产力标准的根本依据、坚持农民主体性的价值取向、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底线原则和坚持审慎稳妥的改革基调,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之下,通过推动土地制度联动改革以形成改革合力、加强权能拓展和动能激活以构建中国特色土地产权制度、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等路径,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深化农村改革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核心支撑。
    • 刘金伟; 刘庆华
    • 摘要: 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和有序概率的方法,分析土地对进城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村拥有承包地和宅基地降低了进城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意愿,土地带来的价值越大,其在城市落户的意愿越低。土地对老一代、本省流动、就业层次低和没有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群体落户意愿的影响更显著。应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增加土地的财产属性,提高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
    • 杨建云
    • 摘要: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行都是在动员措施的影响下达成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阶段性特点,以社会动员理论对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流转、农村土地确权三项制度改革进行分析,详细解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流程、物质和精神动员措施,最后得出土地制度改革结果和一般规律。联产承包责任制引致财政资源更多流向农村;农地流转并未扭转资源流动向城镇倾斜的趋势;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三个阶段的土地制度改革过程显示,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改革势在必行。物质激励以动员、配套制度建设的形式推出,动员与制度共同推进了农村改革的成效。基于此指明下一阶段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 孔宝莹
    • 摘要: 当前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接着分别讨论了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旨在提高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带动我国乡村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 摘要: 新乡市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平台,着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按照“全域布局、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新乡市持续推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的农村综合改革,聚焦“人地钱”,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卫辉市唐庄镇田窑村借着宅基地改革的东风,新村依山而起,节余土地160亩,村史馆、园林游园、高标准的文化广场等都有了建设地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