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司法

司法

司法的相关文献在1935年到2023年内共计822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5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50篇;相关期刊2126种,包括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中国司法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全国法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2008年年会、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等;司法的相关文献由7754位作者贡献,包括无1、李华斌、孟磊等。

司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55 占比:95.50%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350 占比:4.26%

总计:8225篇

司法—发文趋势图

司法

-研究学者

  • 无1
  • 李华斌
  • 孟磊
  • 沈洋
  • 丁锴
  • 余正涛
  • 王晓
  • 郭军军
  • 金玲
  • 陈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雨
    •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目前,绿色作为新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近年来,东北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与其他发达城市或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法律保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不可少.本文将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分析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困境,并提出推动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出路.
    • 吴雨亭
    • 摘要: 在司法实践中,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权的行使有时会对法官正常审判案件带来影响,也会对被告方的辩护活动造成扰乱。在理论界,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权历有存废之争。在梳理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权的发展源流、弊端、价值等内容后,可以发现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权在当下依然具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但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权必须在适用条件与适用程序上加以限制,才更符合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确定法院对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的适用具有决定权、主导权,明确辩护方同样具有相应的异议权与申请权,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权制度才能在新形势下扬长避短、“旧貌换新颜”。
    • 吴泰和
    • 摘要: 痕迹鉴定是常见的法定证据,结论包括多项内容,常见的有足迹鉴定、指纹鉴定和枪弹痕迹鉴定等。借助痕迹鉴定,能够保证犯罪行为推测更加准确,证据价值极高。对此,本研究结合相关案例,重点阐述了痕迹鉴定结论在司法中的运用,仅供参考。
    • 董秀婕
    • 摘要: "每一个实务问题的解剖,都表达了我们深刻的自省;每一场讲座的全情投入,都表达了我们对法律的无限崇尚;每一次守候和倾听,都表达了我们对文明与法治的渴望。"这段深情"告白",不仅是亚布力检察院为检察文化品牌"司法云庭荟"的宣传短片内容,同时也传递着我们亚布力检察人对检察工作的一种热忱和信念。
    • 宁佐廷; 赵薇; 骆健儿
    • 摘要: 区块链自提出后,许多领域都开展了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研究,区块链已成为新时代社会关系变革的助推器。在司法领域,不同部门在进行档案数据共享交换时,主要方法还是基于接口方式。在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和隐私性要求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跨部门档案数据流通的同时保证档案数据的可溯源和安全性,这成为司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特点,探讨区块链视角下的司法全息档案。
    • 王晨; 陈菲羽; 董维嘉
    • 摘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开拓了法院审判的新模式,线上审判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审判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对缓解疫情对司法工作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人民法院将审判活动转移到线上进行,减少案件积压,为当事人尽快解决纠纷。但在建设智慧法院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智慧法院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本文将从安徽省智慧法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省内智慧法院建设情况,探索实践问题,为后疫情时代智慧法院常态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建议。
    • 张志远; 刘姝
    • 摘要: 当下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滥食滥用与生态保护、公共卫生安全之间的张力越来越明显,在世界疫情防范的视角下,暴露了立法存在缺陷、相关法律衔接不到位、司法实践中存在矛盾等问题,完善相关内容、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文章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立法存在缺陷等问题出发,结合实践中存在的司法矛盾等状况,提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路径完善之建议。
    • 唐赫; 赵民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持续高发态势,从技术驱动犯罪理论视角出发探索出影响此类犯罪判处刑罚严重程度的核心因素,对预防和控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基于2016—2020年间237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裁判文书以及400名被告人的实证分析后发现,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犯罪增速加快、地域特征明显、犯罪手段特异性突出、诈骗方式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等特征。结合刑法学理论与统计学原理,利用Mplus 8.0软件观察各变量之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刑罚严重程度的解释路径,结果表明:犯罪组织化程度、犯罪持续时间、犯罪诈骗金额、犯罪人作用大小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量刑均具有显著影响,继而从刑事政策、社会共治、宣传防范角度提出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有效治理路径,以期为我国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及刑事司法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 董坤
    • 摘要: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定存在差异。《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设定的“自愿消极地承认指控”情形并未被《监察法》纳入“认罪”的范畴;《监察法》中的“从宽”除了要求被调查人认罪认罚外还要具备自首、立功、退赃等特殊情形;《监察法》中的“从宽”仅包括实体上的从宽处罚,而不包括《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程序性从宽处理。上述差异导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监察与司法的程序衔接中存在抵牾,表现为认罪认罚的认定标准不一致,从宽幅度不统一,程序适用有缺位等等,影响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积极作用的发挥。下一步应不断强化监察机关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内涵外延和价值功能的认识,通过立法就“两法”衔接中“认罪”“认罚”“从宽”等共通概念统一相关的标准,同时出台更为详尽的衔接机制意见、职务犯罪案件量刑标准以及指导性、典型性案例,不断完善制度衔接中针对被调查人的各项基本权益保障的规定。
    • 摘要: 2022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简稱《總則编司法解釋》)。為指導各級人民法院貫徹實施好民法典,充分發揮總則編在民法典中統領全域的作用,依法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總則編司法解釋》,由院審判委員會第1861次全體會議審議,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