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轨柴油机
共轨柴油机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45869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车用发动机、柴油机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四川省第十二届汽车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先进发动机节能及测试技术论坛、2013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暨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等;共轨柴油机的相关文献由540位作者贡献,包括楼狄明、胡志远、王黎明等。
共轨柴油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5869篇
占比:99.90%
总计:146021篇
共轨柴油机
-研究学者
- 楼狄明
- 胡志远
- 王黎明
- 刘瑞林
- 孟亮虎
- 洪伟
- 王洪荣
- 解方喜
- 谭丕强
- 刘军恒
- 周广猛
- 常汉宝
- 张衡
- 董素荣
- 董飞莹
- 陈小敏
- 陈贵升
- 丁艳
- 刘二喜
- 吴亚龙
- 孙平
- 嵇乾
- 徐毅
- 李博
- 李进
- 杨杰
- 杨福源
- 欧阳光耀
- 欧阳明高
- 沈颖刚
- 王伟峰
- 石健
- 苏万华
- 许涛
- 谭泽飞
- 赵芳芳
- 刘华
- 刘卓学
- 卓斌
- 吕慧
- 姚肖华
- 姬仕强
- 孟祥山
- 季永会
- 安士杰
- 张微
- 张怡军
- 张鹏
- 徐铁强
- 李学民
-
-
李建峰
-
-
摘要:
“2021年中收小麦收割机特别好卖,我卖了72台,而且用户点名要配东方红共轨柴油机。”山东昌运农机公司总经理彭勋告诉笔者。彭勋是菏泽市巨野县一位农机经销商,他的公司经销中收小麦机。配东方红柴油机的中收小麦机为什么“香”?彭勋有话要说:“公司小麦收割机卖得好有多种原因组成,其中,东方红共轨柴油机的作业表现是主要原因。”彭勋对此进一步谈了自己的看法。
-
-
商潭苏;
魏明亮;
孙平;
嵇乾;
刘军恒
-
-
摘要:
为了控制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将燃油添加剂(FBC)按Fe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00、400、600 mg·kg-1掺混于柴油中制备出Fe-FBC燃油,分别标记为Fe200、Fe400和Fe600.采用傅里叶红外分析仪(FTIR)、发动机粒径谱仪(EEP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了Fe-FBC燃油对共轨柴油机醛类排放、颗粒的粒径分布以及可溶性有机物组分(SOF)的影响.结果表明:Fe-FBC的加入促进了柴油的燃烧,燃用Fe-FBC燃油时的甲醛和乙醛排放均较纯柴油低;颗粒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分布逐渐向小粒径方向偏移;随着Fe-FBC中Fe元素质量分数的升高,峰值数量浓度逐渐增加,峰值质量浓度则逐渐降低;柴油中添加Fe-FBC后,颗粒SOF中烯烃、酸类、多环芳香烃类(PAHs)质量分数下降,PAHs由高环数向低环数转换,而脂类质量分数却上升;同时,SOF组分的碳原子数分布整体由高碳原子向低碳原子迁移,SOF组分中高碳原子数目降低,低碳原子数目升高.
-
-
杨云辉;
孟亮虎;
赵德;
赵鹏
-
-
摘要:
以某型大功率共轨柴油机主机为样机,研究了共轨柴油机的排放标定策略,标定过程中发现该机经济性良好,但排放水平较差,保持高轨压降低正时时,烟度迅速升高.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认为样机进气流量不足,因而重新匹配了3款增压器,流量依次增大.匹配试验过程中保持环境参数和柴油机状态不变,通过对比样机和3款增压器的试验数据,发现提高进气量大幅改善了低正时下的缸内燃烧状态,NOx生成量变化不大而烟度大幅降低.在增压器3的状态下重新进行了排放标定,与样机相比,NOx降低了11%,PM降低了54%,满足了船机国标一阶段限值要求.
-
-
潘晓璇;
李新令;
罗悦齐;
曾子慧;
周校平
-
-
摘要:
基于一台电控共轨柴油机研究了氧化催化型后处理装置(DOC+POC)结合近后喷射策略对排气颗粒粒径分布、数量浓度和颗粒挥发性的影响.发现近后喷射可以显著降低主喷阶段的缸内温度,并提高燃烧后期的温度,有利于DOC+POC后处理装置颗粒去除率的提高;低负荷时,近后喷尽管对积聚态颗粒的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显著抑制核模态颗粒的生成;中等负荷条件下,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随着近后喷的引入而显著降低;采用小间隔的近后喷射和加装DOC+POC能够有效去除核模态颗粒以及颗粒物中的挥发性成分.
-
-
徐鸿坤
-
-
摘要:
为实现柴油机对LNG,即液化天然气的高效使用,对电控共轨柴油机进行改装,形成双燃料发动机,由柴油将天然气引燃。将LNG经由天然气喷嘴实现对进气管的喷入。通过双燃料发动机台架试验,在100%负荷条件,1 200 r/min转速下,对掺烧比对电控共轨柴油机燃用LNG-柴油双燃料燃烧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当掺烧比逐渐增大时,双燃料发动机自身的缸内压力先呈现出升高趋势,后呈现出降低趋势,压力升高率以及瞬时放热率均出现增大。
-
-
-
-
-
缪士贵
-
-
摘要:
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柴油机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高压共轨电控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柴油机的性能.当前,现代柴油机的结构日趋复杂,对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进行研究越来越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柴油机的故障诊断技术,在其成本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展开对柴油机的故障诊断,以期使柴油机的应用更加符合实际要求,并更加快速、准确地对柴油机故障进行诊断.
-
-
高上;
向文凤
-
-
摘要:
为满足非道路国三阶段排放法规要求,电力机组用柴油机采用燃油共轨方案,并对燃油共轨系统进行匹配方案及控制,共轨专用零件设计开发,专项开发电力机组用共轨柴油机的转速控制开关,实现不同厂家可根据需求选择采用不同档位的转速.
-
-
邓鹏毅;
王洪荣;
张衡
- 《四川省第十二届汽车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基于自主研发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和轨压控制模型,研究发动机在动态工况下目标共轨压力阶跃响应时的设定值控制策略.引入轨压变化率和变化梯度来跟踪控制MAP查询得到的目标轨压的变化及变化趋势,在目标压力值有阶跃响应时,不直接应用MAP查询得到值作为目标控制值,而是采用步长逐步增大,多步逐渐逼近MAP查询得到的目标轨压值的控制方式,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滤除因抖动或外界扰动引起的目标值突变,减少轨压控制超调量,并加快达到稳定目标轨压值,改善发动机动态工况下的轨压控制快速响应性和稳定性.
-
-
-
石来华;
曹文明;
刘波
- 《2013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暨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对某汽车共轨柴油机在其结构和参数不作变动和调整的前提下,燃用市售0#柴油和纯生物柴油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纯生物柴油比燃用0#柴油的动力性能下降9.48%,实测燃油消耗率和燃油消耗量分别平均增加了12.71%和1.52%;十三工况排放试验的CO、HC、PM比排放量分别降低了28.30%、59.66%和12.64%,NOx比排放量增加了2.43%.
-
-
梁志鹏;
祖炳锋;
徐玉梁;
刘捷;
郝长利;
杜建秋;
丛玉堃
- 《2012年度APC联合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选取共轨柴油机喷油策略的8个核心参数,每个参数取4个水平值,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得到了64组不同的正交组合,并利用CFD仿真计算各组合的NOx、碳烟排放和燃油消耗率等子目标值.运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方法确定各子目标的近似模型并建立以排放性为主的目标函数,再分别利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结合序列二次规划法(NLPOL)和Pointer优化算法结合序列二次规划法2种不同的优化策略,通过协同优化算法(CO)寻求最优的目标函数值并得到其对应的喷油策略参数组合,最后通过CFD对比分析各优化组合对应的缸内瞬态燃烧过程、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结果表明,运用正交试验和优化策略减少了喷油策略参数的标定工作并得到满足排放和经济性要求的喷油策略组合,且优化方案2较方案1能更好地解决NOx和碳炯的折衷关系.与原始方案相比,优化方案2使共轨柴油机的NOx和碳烟浓度分别降低了15%和11%,燃油消耗率变化不大.
-
-
-
郭佳旭;
王孝;
曹春芳
- 《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第三代共轨柴油机对喷射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喷射压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控制方式等要求,压电式喷油器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的压电喷油器驱动策略,包括高压功率源,执行器驱动模块,故障检测等模块,实现了对喷油器的控制.通过试验证实本驱动策略可以很好地满足共轨系统的喷射要求.
-
-
胡志远;
秦艳;
林建军;
谭丕强;
楼狄明
- 《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某国五排放高压共轨柴油机为试验样机,进行了燃用20%体积混合比的生物柴油-国五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性能试验,研究了共轨压力、主喷定时、预喷定时、预喷油量、后喷定时和后喷油量等参数对该机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轨压力增加,压力峰值、压力升高率峰值、瞬时放热率、累计放热率增加,且峰值相位提前;主喷射提前角减少,缸内压力峰值、缸内压力升高率峰值降低,较小负荷时,燃烧放热率峰值随主喷定时推迟有所升高;发动机采用预喷射后缸内压力升高,但缸内压力升高率和瞬时放热率峰值降低,燃烧过程变得较柔和;后喷射对发动机燃烧前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