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学
公学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58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739篇;相关期刊380种,包括文史月刊、上海教育、教师博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五届学术年会等;公学的相关文献由492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孙建勇、一哲等。
公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739篇
占比:96.96%
总计:19327篇
公学
-研究学者
- 佚名
- 孙建勇
- 一哲
- 吴明海
- 胡适
- 冉亚辉
- 刘丹
- 包祥
- 原青林
- 张允和
- 张婷
- 丹增
- 傅双琪
- 刘凤军
- 刘宏勋
- 吴植林
- 周红军
- 宋仕振
- 小李肥膘
- 张小武
- 张民选
- 托尼·里特
- 施晓慧
- 易铭
- 智效民
- 李国栋
- 熊丙奇
- 王恩科
- 王爱娣
- 王秋怡
- 王英杰
- 章玉政
- 薄瓜瓜
- 赵玉成
- 车驾明
- 陆运祥
- 魏子敏
- CFP
- Clive Aslet
- Ian Mills
- Jacob
- Leland
- 一然
- 丁健
- 丁逸枫(整理)
- 万晓林
- 丘吉尔
- 严小丽
- 严师成
- 严阳
-
-
-
-
-
摘要:
西藏民族大学前身由1957年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15日,于陕西咸阳正式开学的"西藏公学"。1965年4月30日,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28日,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学校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的创建是党中央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作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布局。
-
-
-
-
摘要:
潍坊高新金马公学始建于2011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10年来,学校秉承“让每一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的核心办学理念,规划了“办一所自主教育品牌学校”的发展愿景,确立了“培养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金马学子”的培养目标。
-
-
陈秋剑
-
-
摘要:
罗纳德·费希尔1890年生于伦敦,是现代统计学奠基人,同时也是英国统计学家、遗传学家,还是“优生运动”的倡导者。费希尔儿时体弱多病,视力受损,为了减少用眼,他学习数学基本靠心算,反而成就了非凡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心算能力。14岁时,费希尔进入人著名的哈罗公学学习,在全校数学征文比赛中赢得大奖,展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在老师眼里,孩子们分为两种:费希尔和其他人。
-
-
于杏林
-
-
摘要:
有这样一所学校,将社会化场景搬到课堂,将多样的人际关系带入校园,在这里,学生可以在真实化场景中学习、交往,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独立成长。这里的学生不仅仅是学生,他们会扮演多种角色:超市收银员、银行管理员、小家长、作业负责人……学习承担相应的责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所学校就是深圳道尔顿新华公学(以下简称“道尔顿”),它秉承海伦·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教育理念,坚持“自由与合作”的教育原则,着力把学校打造成一个“社会实验室”.
-
-
但柳松
-
-
摘要:
英国的Public Shool名为公学实为私立学校,美国的Public School是公立学校,这种同词异义现象是由英美两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差异造成的。英国的Public School最初为免费的、具有慈善性质的学校,于17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兴起,转变为具有中等教育性质的高收费私立学校,初步具备了今天公学的特征;美国的Public School在殖民地早期传袭了英国公学的特征,在殖民地晚期转变为面向人人开放的收费学校,到公共学校运动之后变成面向所有公众、税收维持而免费、非教派性、州监管的公立学校。Public School在英美两国的差异及其发展历程提醒我们,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都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并科学定位,才能为本国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
-
张婷婷
-
-
摘要:
传统的课程教学基本以教师讲解,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全过程,整个教学模式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内容为基本构成。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育技术工具推动了慕课、微课、虚拟课堂等线上学习方式,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莉兹·阿尼编著的《混合式教学: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实践手册》涵盖了混合式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融合包括准备、实施与开展的整个阶段,从多个视角来阐述混合式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同时全书还分享了美国教育机构阿斯贝尔公学的成功方法及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
-
金萍;
刘学明
-
-
摘要: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着我军的节节胜利,解放区的版图不断扩大,管理人员亟需增加,迅速培养青年干部成为比较重要的一件事,中原大学、江汉公学、湖北人民革命大学便肩负着这样的历史使命应运而生。虽然它们存在的时间不算长,却为党培养了众多青年骨干,淬炼了大批革命学子,在当时成为名副其实的干部“摇篮”和革命“熔炉”。
-
-
仲兰邨
-
-
摘要:
南京安徽公学是安徽旅宁人士,利用在南京的安徽公产,继承前清的上江公学的传统,于一九二三年秋季创办的。校董会推荐陶知行(后改名陶行知)先生为校长,姚文采先生为副校长。安徽公学校歌中有:“十年时事成荆棘,弦歌地变了军声;今日重栽桃李,一堂如见澄平。”的词句,就是说明上江公学的停办与安徽公学的设立。
-
-
-
-
摘要:
被誉为“淮上名校”的寿县一中,位于八公山下、淝水之滨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前身是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的循理书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时任学部大臣的邑人孙家鼐捐资扩建循理书院,其侄孙传檙创办寿州公学,此为寿县新式公学的开端,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中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