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递特性

传递特性

传递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35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59060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制冷与空调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水下噪声学组成立三十周年第十五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2015湖北地质科技论坛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传递特性的相关文献由960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晓迎、王志功、冯志壮等。

传递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9060 占比:99.67%

总计:59255篇

传递特性—发文趋势图

传递特性

-研究学者

  • 吕晓迎
  • 王志功
  • 冯志壮
  • 钱峰
  • 王国治
  • 代志雄
  • 刘晨
  • 张仕民
  • 朱艳
  • 潘海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伍智鹏; 容斌; 李天楚
    • 摘要: 随着配电网电力电子化程度的提高,超高次谐波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但对于其在输电线路上的传递特性研究还不够充分。分析超高次谐波在输电线路上的传递特性,通常是研究超高次谐波在线路上的谐振特性。鉴于此,在考虑线路的分布电容效应以及集肤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测算超高次谐波在输电线路上谐振的方法和模型,最后用仿真及具体算例分析了超高次谐波在输电线路上的传递特性
    • 殷妍; 邓夕贵; 王慧; 刘首华; 徐啸; 陶爱峰
    • 摘要: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第五代再分析数据集中较高分辨率的波浪数据,计算分析了2017年中国东部大陆架海域涌浪和混合浪波能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该海域波能流的传递特性。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混合浪、涌浪波能流都以流向外海为主,波能流传递方向基本一致,在数值上涌浪波能流明显小于混合浪波能流,中国东部大陆架海域产生的较大波能流由各个海峡流向外海;研究海域混合浪波能流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较大,春夏季节较小,大值区主要集中在吐噶喇海峡、奄美海峡、宫古海峡和台湾海峡附近;涌浪波能流空间分布的季节差异相对较小,大值位于奄美海峡、宫古海峡和与那国海峡附近。
    • 程曜彦; 方宏凯; 李新国
    • 摘要: 钢弹簧隔振器阻尼比是影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减振降噪作用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钢弹簧隔振器阻尼比在设计、制造及日常维养中如何精确测量是行业关注的焦点。结合锤击试验及刚柔耦合数值分析,研究浮置板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及阻尼参数对地铁行车的影响。结果表明:(1)锤击力在2~4档是其合适范围,计算自由衰减振动的钢弹簧阻尼比时合适的波形峰值间隔周期为3和4;(2)在简谐激振为1~500 Hz内、钢弹簧阻尼分别为10,30,50 kN·s/m时,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在第一共振峰处浮置板垂向位移导纳幅值分别为11.05×10^(-8),6.12×10^(-8),4.19×10^(-8),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在第一共振峰处的振动响应随着钢弹簧阻尼的增大显著减小;(3)钢弹簧阻尼对地铁列车行车影响的分析表明随着钢弹簧的阻尼增大,地铁列车行车的安全性及舒适度也相应提高,钢弹簧阻尼设置不宜超过50 kN·s/m。
    • 张贺; 刘斌; 冯刚; 张保平; 刘彤; 廉政
    • 摘要: 弱磁应力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铁磁材料应力损伤的有效检测。然而由于弱磁信号形成机理复杂,很难实现定量化计算分析。文中基于铁磁材料形成静磁场的磁电耦合特性,建立了弱磁应力检测数学模型,计算了地磁场下弱磁信号在不同分量的磁力学特性及磁传递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磁场对检测信号的影响随应力增加逐渐减弱;弱磁信号切向峰值与法向零点与应力损伤中心位置重合;弱磁信号随应力增加呈线性增加,随传播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线性区”弱磁信号识别效率高。
    • 蔡子博; 鞠龙华; 彭克群; 王安斌
    • 摘要: 在软土和岩层不同地质条件下采集列车通过时隧道壁及隧道上方地面距隧道中心线水平距离为0、15 m和30 m处的垂向振动,经过Fourier变换和1/3倍频程处理得到振动的频谱特性,分析不同频段振动的传递损失。结果显示,对于软土地质和岩层地质,在传递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振动峰值;振动从隧道壁传至地面0 m时,软土内高频振动衰减较大,岩层内低频振动衰减较大;在地面传播过程中,对于软土地质,在15 m处出现振动放大现象;在30 m测试距离内,12.5 Hz以下的低频振动在两种地质条件下均衰减较小,在30 m处40 Hz以上的振动在两种地质条件下均衰减较大,此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地质条件下地铁线路上部建筑减振及地铁线路规划提供参考。
    • 梅国雄; 陆志宇; 陈家勋; 张福友; 杨济铭; 蒋明杰
    • 摘要: 基于布袋桩成桩试验与4组室内静载荷试验,结合7组数值模型,对布袋桩的成桩可行性与桩身荷载的传递特性及其承载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布袋桩在解决岩溶地区成桩时浆液渗漏问题的同时,具有成桩质量良好、成桩形状可预测的特征.在等桩径、等加载条件下,布袋桩的极限承载力为传统桩的1.15倍以上,桩顶沉降远小于传统桩;2)布袋桩承载时,各段桩体从上至下依次发挥作用,交替承载.枝状体的端承作用对承载力的增益大于布袋对侧摩阻力的削弱,此为布袋桩的承载特征;3)枝状体结构增强了桩-岩间的结合能力,其中,枝状体下部起主要承载作用,上部仅起结构作用;4)枝状体的非对称分布是承载的不利因素之一,对布袋桩的抗弯能力提出设计要求.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展示了布袋桩的成桩过程,揭示了布袋桩独有的承载机理,验证了布袋桩承载性能的优越性,可为布袋桩在岩溶地区的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 姜秀杰; 刘艳; 李秋彤; 刘欢; 袁贤浦
    • 摘要: 近年来,城市高架轨道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已成为严重的问题。为研究高架轨道振动能量的传递特性,基于单层隔振系统和多层隔振系统功率流理论,分析振动能量的传递和耗散过程。通过建立高架轨道系统有限元模型,并以实测加速度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合有限元模型和功率流理论,分析能量在轨道结构中的分布与传递规律。结果表明:振动能量在轨道结构的固有频率处达到峰值;由于扣件和轨道板支承对振动能量的衰减作用,全频段(1~1000 Hz)范围内,振动能量在从上往下的传递过程中逐渐减小;扣件系统可显著消耗钢轨高频(100~1000 Hz)振动能量,轨道板支承可显著消耗轨道板的低频(1~100 Hz)振动能量;功率流指标能直观反映振动能量在结构中的分布、传递和耗散特性;可通过设计扣件和轨道板支承的刚度和阻尼,获得最优的减振效果。
    • 范凯; 黄修长; 李江涛; 刘见华
    • 摘要: 提出桨-轴系-船体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频响函数子结构综合建模方法.搭建基于减振降噪设计的桨-轴系-船体耦合振动测试的实尺度试验台,开展轴系运转状态下的振动传递测试.利用测试结果,验证频响函数子结构综合建模方法的最大幅值误差在主要频率点处不大于2.0 dB;并对结合数值模拟对测试得到的传递特性进行分析,得到结论为:低频主要峰值为模拟桨的同相振动、模拟桨和轴系耦合1阶纵振模态;推力轴承是模拟桨和轴系耦合1阶纵振模态的有效传递通道.
    • 门丽洁; 余桐奎; 龙军; 刘文帅; 王志伟; 时胜国
    • 摘要: 针对大型船用浮筏隔振系统的声学优化设计问题,从振动能量传递角度出发,研究浮筏隔振系统各子结构参数变化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分析振动能量由设备机脚经浮筏隔振系统传至基础的传递规律.采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建立基于弹性基础的多激励源多自由度浮筏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不同子结构参数条件下浮筏系统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和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平置式浮筏系统中隔振器刚度、机组和筏体质量、弹性基础板厚度等结构参数对传入基础的功率流影响较大,减小隔振器刚度、增加机组设备、增加筏体质量、增大基础板厚度均可有效降低传入基础的振动能量.
    • 燕东旺; 田国红; 秦玉英
    • 摘要: 根据液压衬套能在低频率、高振幅的振动情况下提供大刚度和大阻尼这一特点,文章基于Matlab软件在经典七自由度振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液压衬套力学的七自由度模型,并介绍了传递特性,最后通过对比两个模型的车身垂直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轮胎动载荷曲线、悬架动行程曲线,验证了包含液压衬套的七自由度模型更能准确地描述汽车振动传递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