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芩素

黄芩素

黄芩素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0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0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01364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食品与药品、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北京中医药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福建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等;黄芩素的相关文献由3063位作者贡献,包括车庆明、郭青龙、杜冠华等。

黄芩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0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01364 占比:99.29%

总计:102093篇

黄芩素—发文趋势图

黄芩素

-研究学者

  • 车庆明
  • 郭青龙
  • 杜冠华
  • 尤启冬
  • 柯学
  • 喻小兰
  • 夏纪毅
  • 柳文媛
  • 冯锋
  • 杨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乃华(编译)
    • 摘要: 铁死亡是由铁积累和随后的脂质过氧化引起的非凋亡调节细胞死亡。目前,铁死亡对癌症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黄芩苷是黄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对各种癌症类型具有抗癌潜力。然而,黄芩素对膀胱癌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
    • 杨忆衡; 韩昌鹏
    •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病变多波及直肠及乙状结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多伴里急后重。目前尚未明确病因及疾病机制,多认为与遗传易感性、精神心理、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等相关。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善,饮食结构西方化,我国居民生活习惯逐渐改变.
    • 韩福星; 王高频
    •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是否与调控miR-378a-5p表达有关。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10μmol/L黄芩素组、LPS+20μmol/L黄芩素组、LPS+40μmol/L黄芩素组、LPS+20μmol/L黄芩素+miR-con组、LPS+20μmol/L黄芩素+miR-378a-5p组。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活力和凋亡。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水平、乳酸盐脱氢酶(LDH)释放量、TNF-α和IL-6分泌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实时定量PCR分析miR-378a-5p表达量。结果:LPS处理显著降低H9C2细胞存活率、促进细胞凋亡,增加MDA水平、LDH释放量、TNF-α和IL-6分泌量、miR-378a-5p表达量,降低SOD和GSH-Px活性(P<0.05)。黄芩素显著提高LPS处理的H9C2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降低MDA水平、LDH释放量、TNF-α和IL-6分泌量、miR-378a-5p表达量,并增加SOD和GSH-Px活性(P<0.05)。过表达miR-378a-5p显著减弱黄芩素对LPS处理的H9C2细胞存活率、凋亡、MDA水平、LDH释放量、TNF-α和IL-6分泌量以及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P<0.05)。结论:黄芩素可减轻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受损心肌细胞miR-378a-5p表达有关。
    • 欧人豪; 曾金; 韦祖巧; 李萍
    • 摘要: 目的建立茵芩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微乳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茵陈、黄芩和大黄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0 nm,柱温为30°C。结果微乳薄层色谱显色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和黄芩素分别在5.96~59.60μg/ml(r=0.9991)、0.60~6.00μg/ml(r=0.9992)、40.80~408.00μg/ml(r=0.9993)、1.98~19.84μg/ml(r=0.999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56%、101.84%、98.77%和98.9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茵芩合剂的质量控制。
    • 杨景; 陈向东; 汪辉; 强俊磊; 田宇航
    •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芩素等9种中药单体对艰难梭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测定9种中药单体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其中活性较好的中药单体;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滤纸片法测定pH稳定性以及棋盘法测定与万古霉素联合的抑菌作用。结果:黄芩素、槲皮素对艰难梭菌抑菌活性较好,MIC值分别为1.25、2.5 mg·mL^(-1),MBC值分别为1.25、5 mg·mL^(-1),在pH 3~8范围内具有良好稳定性,与万古霉素有协同抑菌作用。结论:黄芩素、槲皮素在体外对艰难梭菌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为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许珂嘉; 张子蒙; 付传奎; 陈志鹏; 李伟东; 吴丽
    • 摘要: 目的探究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抑制肝癌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差异。方法将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不同剂量组(均为1.25、2.5、5、10、20μmol/L),采用MTT法检测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黄芩素组、汉黄芩素组,给药培养后,采用增强型ATP试剂盒检测细胞ATP浓度,采用糖酵解和线粒体压力测试试剂盒评价糖酵解及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采用分子对接预测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与能量代谢关键酶的亲和力大小,筛选亲和力较高的能量代谢关键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能量代谢关键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5~20μmol/L剂量范围内,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2.84、24.09μmol/L,且黄芩素1.25μmol/L、汉黄芩素2.5μmol/L对细胞活力基本无影响,筛选其为后续实验的给药剂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素组、汉黄芩素组HepG2细胞ATP浓度显著降低(P0.05);黄芩素与丙酮酸激酶M2、线粒体酶复合物Ⅰ(CⅠ)、CⅡ、CⅣ结合力较强,而汉黄芩素只与丙酮酸激酶M2的结合力较强;汉黄芩素能显著下调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M2、CⅠ、CⅡ、CⅣ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均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能量代谢,但作用机制不同:黄芩素的作用与影响关键酶活性有关,而汉黄芩素的作用与抑制能量代谢关键酶表达有关。
    • 徐由财; 丁文俊; 陈思; 陈俊邦; 陈婷芳; 曾科峰; 刘彬; 张竞之
    • 摘要: 目的探索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在黄芩素抑制氧化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S、TUNEL细胞凋亡染色观察黄芩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探索黄芩素与Nrf2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HO-1、NQO1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Nrf2抑制剂ML385验证Nrf2在黄芩素抑制氧化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黄芩素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BHP诱导的心肌细胞活力降低和凋亡率升高(P<0.01),抑制TBHP诱导的SOD、GSH-Px活性降低(P<0.01)。分子对接发现,黄芩素与Keap1的Kelch位点结合,结合力为-9.0 kcal/mol,与Keap1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分子动力学与SPR研究发现,黄芩素与Keap1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_(D))为6.54×10^(-7)mol/L,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黄芩素剂量依赖性地上调Nrf2、HO-1、NQO1的表达(P<0.05),ML385抑制了黄芩素对TBHP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论黄芩素能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有关。
    • 李琳; 周云鹏; 刘喜灿; 卜淑芳; 张申
    • 摘要: 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黄芩素(BA)对帕金森(PD)大鼠旋转行为及对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仅做假手术,设为伪手术组,其余50只建立PD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2只大鼠随机分为PD组(10只)、BA低剂量组(10只)、BA高剂量组(11只)、多巴丝肼组(11只)。确定造模成功后第2天BA低剂量组、BA高剂量组分别采用80 mg/(kg·d)、160 mg/(kg·d)BA灌胃,多巴丝肼组采用多巴丝肼片6.5 mg/(kg·d)灌胃,伪手术组与PD组均给予等量0.1 ml 2%DMSO溶液灌胃,1次/d,连续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4 h观察大鼠旋转行为;脱颈处死大鼠后测定各组脑黑质IL-1β、TNF-α、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TH染色观察各组脑黑质多巴胺能损伤情况;Tunel染色测定各组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测定各组脑黑质p-β-catenin、β-catenin、cyclin-D1、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伪手术组相比,PD组、BA低剂量组、BA高剂量组、多巴丝肼组30 min旋转次数增加,脑黑质IL-1β、TNF-α、IL-6、MDA水平、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率均升高,脑黑质SOD水平均降低(P<0.05);与PD组相比,BA低剂量组、BA高剂量组、多巴丝肼组30 min旋转次数减少,脑黑质IL-1β、TNF-α、IL-6、MDA水平,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率均降低,脑黑质SOD水平均升高(P<0.05);与BA低剂量组相比,BA高剂量组、多巴丝肼组30 min旋转次数减少,脑黑质IL-1β、TNF-α、IL-6、MDA水平,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率均降低,脑黑质SOD水平均升高(P<0.05);与BA高剂量组相比,多巴丝肼组30 min旋转次数减少,脑黑质IL-1β、TNF-α、IL-6、MDA水平,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率均降低,脑黑质SOD水平升高(P<0.05);伪手术组脑黑质TH染色结果可观察到细胞丰富,胞体均匀着色,具有丰富突起;PD组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数量、残存神经细胞突起显著减少;BA低剂量组、BA高剂量组、多巴丝肼组经干预后上述变化均改善;与伪手术组相比,PD组、BA低剂量组、BA高剂量组、多巴丝肼组p-β-catenin/β-catenin、cyclin-D1、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PD组相比,BA低剂量组、BA高剂量组、多巴丝肼组p-β-catenin/β-catenin、cyclin-D1、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BA低剂量组相比,BA高剂量组、多巴丝肼组p-β-catenin/β-catenin、cyclin-D1、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BA高剂量组相比,多巴丝肼组p-β-catenin/β-catenin、cyclin-D1、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结论:BA可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减轻脑黑质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减少脑黑质多巴胺能损伤及神经元凋亡,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刘晓华; 房冰莹; 韩曼; 乔海法; 于远望
    •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引起痛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初级感觉神经元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调控作用,阐明黄芩素对神经病理痛的镇痛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芩素组,每组16只。各组大鼠麻醉后,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模型组和黄芩素组大鼠行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建立大鼠慢性缩窄性神经损伤(CCI)模型。造模成功后黄芩素组大鼠腹腔连续注射黄芩素7 d。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以评价神经损伤引起的痛行为。第11天,每组选取6只大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c-Fos阳性细胞数;第28天检测各组其余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GDNF荧光强度。结果:手术前各组大鼠MWT和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1 d模型组和黄芩素组大鼠MWT和TWL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c-Fos阳性细胞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c-Fos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RG中GDNF荧光强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组大鼠DRG中GDNF荧光强度升高(P<0.05)。结论:黄芩素对大鼠神经病理痛具有镇痛作用。初级感觉神经元中GDNF参与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痛,黄芩素对神经病理痛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其调控GDNF的表达有关。
    • 赵品; 蒯建科; 杨倩; 张宏; 高龙飞; 张徽
    •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芩素在七氟醚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黄芩素预处理SN4741细胞1 h,再使用0%、1%、3%、5%的七氟醚分别处理12 h,采用相应方法检测SN4741细胞活性及Fe^(2+)、ROS、GSH、GPX4蛋白水平。结果与0%七氟醚处理12 h比较,1%七氟醚处理12 h SN4741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3%、5%七氟醚处理12 h SN4741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SN4741细胞Fe^(2+)、ROS水平显著升高,SN4741细胞GSH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七氟醚组比较,七氟醚+黄芩素组SN4741细胞Fe^(2+)、ROS水平显著降低,SN4741细胞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七氟醚组比较,七氟醚+黄芩素10μM组、七氟醚+黄芩素20μM组SN4741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SN4741细胞GPX4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七氟醚组比较,七氟醚+黄芩素组SN4741细胞GPX4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随着七氟醚浓度的升高,SN4741细胞活性逐渐降低。七氟醚处理可导致SN4741细胞Fe^(2+)、ROS水平升高,GSH水平降低,而黄芩素预处理可以逆转Fe^(2+)、ROS及GSH水平的变化,减少七氟醚引起的铁死亡。黄芩素还可通过升高GPX4蛋白水平来减轻七氟醚诱导的SN4741细胞铁死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