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
风骨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841种,包括文史春秋、绥化学院学报、中国书画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风骨的相关文献由1246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德、张光茫、张佳玮等。
风骨
-研究学者
- 马德
- 张光茫
- 张佳玮
- 黄小凡
- 古保祥
- 张学松
- 雪小禅
- 刘溶
- 吴为山
- 安谅
- 廖华玲
- 权绘锦
- 王月冰
- 肖建华
- 逄春伟
- 那秋生
- 黄燕萍
- 介子平
- 何天祺
- 余显斌
- 余玮
- 佚名
- 冷学宝
- 刘红
- 刘胜
- 刘郁晖
- 刘颖
- 卢盛江
- 吴慧
- 吴静
- 周朔
- 周珣
- 周薇
- 唐宝民
- 姚爱斌
- 孔世宇
- 孙菲娅
- 崔鹤同
- 张丽丽
- 张佳玮1
- 张宇
- 张少殿
- 张新建
- 张晓丽
- 张渝
- 张澎
- 张闽敏
- 徐国喜
- 成迅
- 文爽
-
-
穆家善
-
-
摘要:
焦墨山水画作为中国山水画中的独立分支,在当代中国画中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穆家善致力于中国焦墨画创作与革新,他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汇集传统笔墨以书入画与当代中国画风骨的品格,形成自身标志性笔墨语言特色。从“焦墨情缘”梳理其传承之路,从“千毫皴”探寻其革新之路,从“风骨内象”映射其焦墨品格,梳理穆家善意象焦墨的描绘方式与他对当代焦墨画创新的独特贡献。
-
-
王亚萍
-
-
摘要:
初唐四杰前期受到家学与师承的影响倡导文以载道的骈文观念,仕途失意及入蜀经历促使他们的骈文观念转向述怀言志。初唐四杰骈文观念的嬗变一方面反映出其骈体革新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文以载道使骈文向着更加冗长浮夸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倡言刚健骨气,表现出对建安风骨的全面继承,二者的内在矛盾充分表明载道与风骨的观念尚未在四杰的骈文观念中得到统一。在述怀言志骈文观念的指导下,四杰创造性地以新体序文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发展了序体抒情言志的功能。这些新体序文不同于鸿篇巨制的颂体文,而以短小精美著称,进一步提高骈文的艺术技巧,并在文中探讨“时、才、命”的哲学主题,使骈文内涵更加深刻。
-
-
-
-
摘要:
《龙凤呈祥》发生地在大大小小的江南城镇中,镇江算得上是别具风骨的一座。仿佛--水一汇到这里突然就波澜起来,江一流到这里突然就壮阔起来,山一绵延到了这里突然就厚重坚峭起来。就连文弱婉约的诗人们一踏上这片土地,胸怀也立刻豪情万丈起来。那些莺莺燕燕的诗词放在这里便觉得是不大适宜了,而诗人们只消站在江边,深吸一口气,直抒胸臆地一通呼喊,一出口--便成就了最好的诗句。
-
-
张建业
-
-
摘要:
风骨是一个抽象的美学概念,多形容一个人的修养品质及处事方式。慈善包容,品端行正是为人的风骨;守信重诺,开诚布公是处事的风骨。李白斗酒诗百篇,千金散去还复来,这是诗仙的风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文人高士的风骨。对于中国画而言,画中的风骨亦然。
-
-
邹艳
-
-
摘要:
湘江之滨,回雁峰下,衡阳曲兰镇湘西村的湘西草堂,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晚年闭门著书之所,始建于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草堂正厅门额“船山祠”,两边悬挂一副王夫之自题的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这是王夫之对自己终生追求的写照,体现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使命担当和高尚风骨。他用生命践行了这副对联的主旨,一生勤恳著述,集古今、融百家,建立了一个超越前人、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矗立起一座巍峨的高峰。
-
-
汪翔
-
-
摘要:
七峰山位于湖北黄石阳新县,逶迤数十公里,林海面积达2000公顷。七峰山因七座山峰相连而得名,最高峰南岩峰海拔862.7米,是黄石第一高峰。我一直认为,野樱花是七峰山的风骨与灵魂。清晨,沿着蜿蜒的山路到达野樱谷,放眼望去,只见一丛一丛的野櫻花漫山遍野,如万马奔腾,如波浪起伏,如潮水涌动。须臾之间,嵯峨黛绿的山峰,蓊郁阴翳的树林,染红了,变紫了,裹银了。那一树树野樱花,风姿绰约,与灰的岩石绿的松柏相映成趣,给七峰山平添了几分妖娆妩媚。
-
-
戴思奇
-
-
摘要: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以“风骨”“兴寄”为中心的文学革新理论,其中“风骨”这一文学理论内涵十分丰富。陈子昂上承建安风骨,下启盛唐风骨,其“风骨”内涵既继承了建安诗歌慷慨激昂的特点,又创新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新诗歌审美标准。陈子昂用“风骨”理论亲自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对扫除六代颓靡之文学,矫正浮靡之诗风,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风骨”说也影响了后世一批诗人,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
-
湘江紫竹
-
-
摘要:
华夏和壁,神韵东方。太极肇始,幽微宏光。心确卦缘2,玄妙弥罡3。伯牙4弹琴,子期4球锽5。观音土6秘,陶瓷成皇。云霞烽火7,风骨含章。丽姬祭窑8,魂魄呈相。制矩9唐工,葳蕤称祥。宋品炫欧10,元清世飨。玉质冰肌,珐琅眩洋11。至礼圣宴12,肴佳益彰。味色香形,气芳天享。
-
-
韦晖
-
-
摘要:
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政权不断更迭,但此时期的文化思想极为活跃,取得了极大的文化成就,提出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概念,如言意关系、风韵形象、形神关系及风骨等,形成了重气韵、重风骨及重意向的审美思想。赏析和探究魏晋诗歌的叙写特征对理解和把握古代文学思潮及其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
-
马铭霞;
刘茂诚;
宋涛
-
-
摘要:
胜利油田创业初期的三口井-华8井、营2井和坨11井,被称为胜利油田的功勋井。华8井实现了华北地区找油零的突破;营2井以日产555吨“喷”出了九二三厂;坨11井作为我国第一口千吨井,促成了胜利油田的诞生。老一辈胜利人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筚路蓝缕,为油而战,永不言败,这就是不屈的功勋井精神,更是迎难而上的胜利风骨。
-
-
-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 2007年
-
摘要: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是今人“龙学”研究中的争论焦点,不过都大致沿剖析式,阐发式,剖析阐发式三种思路,基本囿于传统逻辑阐释体系。本文尝试借鉴现代模糊逻辑,以模糊式思路来阐释“风骨”,进一步发掘探讨“风骨”范畴美学意蕴的“潜在可能性”.“风骨”作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本身具有模糊性特征,而刘勰“风骨”篇主要循用道家中道思维,通过风与骨的对比来阐述“风骨”范畴,于有意无意中开放了“风骨”的阐释空间,便是个中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