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焦墨

焦墨

焦墨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专利文献32563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美术、中国书画等; 焦墨的相关文献由113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文华、杨艳丽、皮道坚等。

焦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40%

专利文献>

论文:32563 占比:99.60%

总计:32694篇

焦墨—发文趋势图

焦墨

-研究学者

  • 郑文华
  • 杨艳丽
  • 皮道坚
  • 穆家善
  • 蔡剑明
  • 薛永年
  • 辛国华
  • 邵剑武
  • 顾丞峰
  • 丁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穆家善
    • 摘要: 焦墨山水画作为中国山水画中的独立分支,在当代中国画中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穆家善致力于中国焦墨画创作与革新,他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汇集传统笔墨以书入画与当代中国画风骨的品格,形成自身标志性笔墨语言特色。从“焦墨情缘”梳理其传承之路,从“千毫皴”探寻其革新之路,从“风骨内象”映射其焦墨品格,梳理穆家善意象焦墨的描绘方式与他对当代焦墨画创新的独特贡献。
    • 支英琦
    • 摘要: 《热带雨林》是雪松完成于十年前的一幅作品,巨幅的宣纸上,看不到古树参天的茂密雨林景象,直入视野的是那些藤蔓和根须,彼此缠绕着,曲铁钢丝一般垂向地面。焦墨擦出的古树的底墩,硕大而粗栃,已经和坚硬的山岩融为一体。凝视画面,我的眼前恍兮出现了《拉奥孔》的镜像,那些蟒蛇一样盘旋着的藤蔓,和摆脱缠绕无望的大树与岩石,凝固为静穆的背景,静穆中,仿佛随时随地要迸裂了一样……
    • 王祥夫(文/图)
    • 摘要: 并不单单只是在乡间,春天的花一旦相继开起,牡丹过后便是芍药,朱可梅老师说到牡丹与芍药之间的区别,简短只三句,一是牡丹比芍药多一点焦墨,二是牡丹要比芍药少一点水。
    • 秦雪
    • 摘要: 《千岩竞秀图》是明末清初画家程邃成熟时期的作品之一,画中对枯笔焦墨的运用十分成熟.全画纯以枯笔皴擦,但干涩中吐露出一股润泽之气,层次丰富,寂静、平淡的意境自然流露出,是他晚年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文章通过对《千岩竞秀图》的个例分析,从多个角度来窥探程邃晚年的山水画风格,深入探讨其焦墨山水画形成的原因.
    • 杨兵
    • 摘要: 张仃拥有艺术实践者与艺术批评家的双重身份.作为艺术实践者,他先后涉及国画、漫画、年画、宣传画、壁画、设计和艺术教育等领域,他用现代主义绘画与民间艺术的融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情和民间风格的艺术作品,即"毕加索加城隍庙"的彩墨装饰画,同时,所进行的焦墨山水画实验创作,独具创新.他把审美风格扎根在民间,积极介入时代,反映生活.在艺术批评领域,张仃先后参与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画问题大讨论""80年代的中国画穷途末日论""90年代的笔墨之争"三次讨论,为中国画的发展探寻出路.
    • 宋田田
    • 摘要: “越是出人意料的方法,越容易做出意想不到的形态。意外性越大,越容易在那些形态之中,强烈地感觉到神秘性及 不可思议的魅力。” 艺术家朝仓直巳对艺术写生中的“意外性”的阐述,引发了我对自身创作的感悟。形态的可变性,可以使画 者对人物画造型形式的黑白与结构的重造产生无限的兴趣,而焦墨也是承载这一神秘性的有利的形式语言。
    • 李国强
    • 摘要: 彭国柱,1964年生,现居长沙县江背镇。自幼喜欢书法、篆刻和中国画,擅焦墨焦墨设色山水;篆刻喜青铜及封泥风格;书法以行楷及行草为主。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当前有这样一些艺术家,他们不为时风所染,对艺术规律有着自己清醒的认知,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完成一件有意义的艺术作品。画家彭国柱出生于长沙县江背镇。
    • 钱红莉
    • 摘要: 早晨散步,秋风徐徐,满目幽凉,人走起路来,特别舒豁,偶尔几滴雨,也不碍事。草丛中秋虫唧唧,蛙鸣消失了,蟾赊也不叫了。夜露一点点被风吹干,芦苇叶子自根部一点点枯竭,濒临枯瘦,仿佛焦墨的点点勾画。秋天里,放眼而望,什么都是薄的,轻的。
    • 倪瓒(图)
    • 摘要: 此图采用“一河两岸”构图,笔墨极为淡雅,山石土坡以干笔横皴,再用焦墨点苔,画树墨色层次较多,近坡皴多染少,特觉清劲, 画面简逸萧疏, 风神淡远。
    • 蔡剑明
    • 摘要: 一、竹竿起笔从1处起笔,要藏锋,由下往上至2,3至4至5。画每一根竹竿的过程都是重复1至2,3至4至5。画时下面短而粗,上面长而细,每节之间适当留出空隙,以保证勾竹节时墨晕在竹竿上的变化。画竹竿一定要中锋用笔,才能保证竹竿的挺劲。二、竹节蘸浓墨,下笔1一定要重,然后提笔至2,2至3轻轻带过,至4要重重按下,画时须轻重变化,只有提、按明显,才能表现竹竿的立体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