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用墨

用墨

用墨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4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书法、篆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4篇、专利文献1180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老年教育(书画艺术)、美术、美苑等; 用墨的相关文献由2094位作者贡献,包括立石桂一、小泽孝、田口敏树等。

用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4 占比:40.22%

专利文献>

论文:1180 占比:59.78%

总计:1974篇

用墨—发文趋势图

用墨

-研究学者

  • 立石桂一
  • 小泽孝
  • 田口敏树
  • 木口浩史
  • 柴谷正也
  • 不公告发明人
  • 矶部光宏
  • 曾我真守
  • 石泽卓
  • 藤江贺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星宇
    • 摘要: 作品名称:《快雪时晴图》(临摹)作品尺寸:30cm×115cm创作时间:2021年12月作品材质:纸本水墨画作品工艺:画面用墨淡雅,用笔单纯而疏秀,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洁净洗练。运用柔润的线条构建了宏大的山石结构,并且使之稳固清断。背景用罩染手法,体现雪景,最后整体调整画面。作品内容:此作品临摹的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快雪时晴图》,描绘了雪霁后的山中之景,其中除一轮寒冬红日外,全以墨色画成。高山上留有积雪,天边处有一轮红日,横带一抹红霞,生动表现出雪后初晴时明朗秀美的景象。
    • 周小童; 李静; 张敏; 张佳琦
    • 摘要: 设计灵感:水墨山水画常以诗词入画,充满着诗情画意。笔者拟将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开卷所描绘的富春江景作为设计灵感。南阳在《题富春山居图》中“迤递三千里,江山一卷横。”诗句描述了富春山曲折绵延三千多里,这千里的大好河山凭画家的妙笔,横铺在了这一张纸上。画面用墨淡雅,水色、远山隐约,连绵起伏、茫茫江水、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 摘要: 欣赏书法大致有六条标准:一是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是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是意态,要飞动;四是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是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是气象,浑朴安详。--郭绍虞书法欣赏在美育工作中应当占有特别的分量。欣赏书法是“高难动作”,需要长期培养涵育。
    • 张桐
    • 摘要: 在中国的绘画理论体系中,关于笔墨方面的论述最为丰富。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涉及用笔、用墨、用色以及用水等表现技法。笔法、墨法以及赋色的方法历来受到重视,但水法的运用,尤其是用水与用墨之间的微妙关系对绘画创作的影响却较少有理论涉及。然而,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人都应明白,在作画过程中,无论是用笔、用墨抑或是用色,都少不了用水,水在整个作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文从中国画用水与用墨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探讨其对中国画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 刘星宇
    • 摘要: 作品尺寸:33cm×115cm创作时间:2021年11月作品材质:纸本水墨画作品工艺: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用少量罩染手法,体现远山,最后整体调整画面。作品内容:此作品临摹的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画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
    • 常锦文
    • 摘要: 作为元代四大家之一,吴镇流传至今的书法墨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书法孤品《草书心经》,完成于1340年,是吴镇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现存于故宫博物院;二是其题跋书法,其中有许多风格相似的墨迹,整体风格豪迈中寓于平淡,安静中又不失朴茂。二者在整体较为空灵的气息里均体现出其不拘一格的人格魅力,这样强烈的对比以及整体空灵的特征,与其用墨之法脱不开关系。本文首先对吴镇的用墨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其自题跋内容,从其文字中寻找其用墨的态度,意在对吴镇用墨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 羿耿庵
    • 摘要: 林散之和沙曼翁是享誉当代中国书坛的用墨大家。林散之先生被誉为“当代草圣”,而沙曼翁先生则被赞为“墨通神韵”。二老因为艺术观、价值观、书艺等方面的相互认同,晚年相识后互引为知音,两人的情谊弥足珍贵,在艺坛传为佳话。林散之先生的用墨是有传承的,他的老师是我国著名中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因而林老深得黄宾虹先生用墨妙处。而沙曼翁先生的用墨则源于自己的艺术观念、悟性。沙先生作书时,书桌上除砚台外,还必备有水盂,里面盛满清水。
    • 罗林奎
    • 摘要: 墨迹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墨与纸张的结合度以及墨的化学成分,本文通过对市场上几种品牌油墨的耐性进行研究,探讨古今印刷用墨的耐久性问题,为提升书籍传世寿命提出可行性技术路线方案。
    • 冯娟
    • 摘要: 《溪山行旅图》宋·郭熙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厘米。在《溪山行旅图》中,作者郭熙绘画的面貌特征一览无余,例如山势多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又如笔法如乱云飞卷,变化丰富,再如松叶攒针,杂叶夹笔,绘画左下角的树根处有郭熙之藏款,这和当时流行的署名方式不谋而合。《溪山行旅图》以表现烟云变灭为长,画中峰峦秀起,讲究布置造妙,以突兀险绝的构图取胜。郭熙运线运墨都极有生力和张力,线条有变化时,墨法就随着起伏收缩,整个山体看起来像云突风涌,有强烈的体积感。运笔厚而不滞,用墨鲜而不浮,绘画技巧极高。
    • 冯娟
    • 摘要: 《溪山行旅图》宋·郭熙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厘米。在《溪山行旅图》中,作者郭熙绘画的面貌特征一览无余,例如山势多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又如笔法如乱云飞卷,变化丰富,再如松叶攒针,杂叶夹笔,绘画左下角的树根处有郭熙之藏款,这和当时流行的署名方式不谋而合。《溪山行旅图》以表现烟云变灭为长,画中峰峦秀起,讲究布置造妙,以突兀险绝的构图取胜。郭熙运线运墨都极有生力和张力,线条有变化时,墨法就随着起伏收缩,整个山体看起来像云突风涌,有强烈的体积感。运笔厚而不滞,用墨鲜而不浮,绘画技巧极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