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草堂

草堂

草堂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书法、篆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党政论坛、云梦学刊、书屋等; 草堂的相关文献由1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艳军、叶梓、姚小波等。

草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100.00%

总计:106篇

草堂—发文趋势图

草堂

-研究学者

  • 王艳军
  • 叶梓
  • 姚小波
  • 宋俊丽
  • 张益
  • 牛蕴婷
  • 王睿
  • 钟继刚
  • 丁建东
  • 万英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艳
    • 摘要: 湘江之滨,回雁峰下,衡阳曲兰镇湘西村的湘西草堂,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晚年闭门著书之所,始建于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草堂正厅门额“船山祠”,两边悬挂一副王夫之自题的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这是王夫之对自己终生追求的写照,体现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使命担当和高尚风骨。他用生命践行了这副对联的主旨,一生勤恳著述,集古今、融百家,建立了一个超越前人、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矗立起一座巍峨的高峰。
    • 摘要: 初冬的蓉城夜雨不断,草堂在绵密的细雨中却愈发的可爱起来。想起一千多年前的杜甫,也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过着“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闲适诗意生活,我们与诗圣的距离便近了许多。杜甫在蜀中的五年岁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千多年后,如何传承与发展杜甫精神,成为杜甫研究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 王云析
    • 摘要: 唐代画家卢鸿的画作《草堂十志图》,画的是画家所隐居的嵩山草堂中的十处景色,画作用笔率意,画面清雅,其中饱含画家对清闲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草堂十志图》共有十幅,每幅图都配有一段诗文,这些诗文也被称为《草堂十志诗》,文徵明的《草堂十志》写的便是这十首诗。文徵明存世的小楷作品众多,《草堂十志》是文徵明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作品的形式为册页,每页纵23.2厘米、横28.4厘米,共十页。
    • 张南
    • 摘要: 友人郑君赠我一册民国线装小册《杂文甲刻》,曹养吾著,二十九页,无版权页,书末附“校勘记”一页,列为“草堂小书”。书中钤印二种,封面和扉页钤有一方“村山野夫”白文印(或许是“山野村夫”,刻反了).
    • 六神磊磊; 洁弘
    • 摘要: 一公元765年5月,杜甫的人生已进入了倒计时。成都浣花溪畔,他缓缓地掩上了草堂的门,颤巍巍踏上了一条小船。这是他最后一次离开草堂。对着河水,他自嘲地告诫了自己一句话:可不能再哭哭啼啼、忧国忧民了。这年他53岁,身体很差,头发已经全白。之前他就得了疟疾,加上肺炎也没痊愈,整天咳;后来又患上了风痹,写作一久,手脚就麻木。去哪里?去投奔谁?他其实也不晓得。半生知交都已零落,世上的朋友已经不多。李白、王维三年多前就死了。一直很亲的大臣房馆两年前死了。画家朋友郑虔去年死了,诗人朋友苏源明去年也死了,并且是饿死的。
    • 郭欣然
    • 摘要: 地方性刊物《草堂》中的新诗,在接受新文化、新文学影响的同时,也与文坛的主流创作范式产生某种疏离.一方面,在文坛主潮的影响下,《草堂》诗人创作了一系列张扬个性、直陈愁绪的抒情诗;另一方面,《草堂》强调个人兴趣与文学活动的关联,使杂志中的说理诗背离了"以文学为志业"的主流范式,强化了诗歌本体的建设.此外,"没有章程"的《草堂》杂志,对诗歌的"新"与"旧"无刻意区分,容纳了既有用于交际的功能性写作,也有展现巴蜀地方色彩的怀古诗的多样化创作.在与1920年代新文坛的互动与疏离中,《草堂》的新诗创作构成了一条与"主流"诗坛相交织的地方新诗发展脉络,不仅参与了新文坛的构建,也对四川地区的新诗发展留下了弥久的影响.
    • 曹云
    • 摘要: 阳春三月,正是全民植树的大好时节。我国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不仅重视植树造林,把“树木”与“树人”相提并论,而且还亲自栽植,写出了不少瑰丽的诗词篇章,妙笔生花,妙趣横生。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居于成都草堂时,曾多次向故人索取树苗花苗,栽于草堂周围以美化环境,并作诗云:“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归却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 李知昂; 刘雪萍(指导)
    • 摘要: “两个黄鹂(lí)鸣翠(cuì)柳,一行白鹭(lù)上青天。窗含西岭(lǐng)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吟诵(yín sòng)着唐代诗圣杜甫的千古绝句,和家人来到了秀丽的浣(huàn)花溪(xī)公园。沿着古老的茅庐(máo lù)清溪,听着潺(chán)潺的小桥流水,很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tán)水即沧浪”的沧浪湖映入我们的眼帘。
    • 邹谷雨; 王强(指导)
    • 摘要: “万里桥西一草堂”,几束稻草、几块木材拼凑出了这座草堂,也拼凑出了一千多年前一位老者“大庇天下俱欢颜”的抱负。
    • 西窗
    • 摘要: 公元759年暮冬,48岁的杜甫携家带口,辗转逃到成都。见多一路哀号,听惯一路悲哭,写下“三吏三别”的他怀疑自己来到了天上人间。成都没让杜甫失望,这里的亲朋不错,在众筹之下,浣花水西头,三月草堂成,漂泊的他终于有了栖身之处。在人生第49个春天,他终于有了一点快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