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颗粒形貌

颗粒形貌

颗粒形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9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19465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交流会暨中国(深圳)建设工程测试及质量大会、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第九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等;颗粒形貌的相关文献由89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柏谦、王立刚、张小辉等。

颗粒形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19465 占比:99.78%

总计:119729篇

颗粒形貌—发文趋势图

颗粒形貌

-研究学者

  • 刘柏谦
  • 王立刚
  • 张小辉
  • 陈玲
  • 傅小明
  • 李琳
  • 秦麟卿
  • 苏伟强
  • 任瑞林
  • 刘培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殷斌
    • 摘要: 为深入了解闪速吹炼炉反应塔内颗粒的反应行为变化,通过在不同位置取样,以及对试样进行XRD、XRF、SEM-EDS等分析,观察冰铜粒子在反应塔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解析冰铜在反应塔中发生着火、氧化脱硫、碰撞聚并、造渣、造铜等变化的规律,了解反应塔产物的特点及烟尘的生成条件。
    • 孙旭; 李旻廷; 袁松; 樊刚; 邓志敢; 魏昶; 李兴彬
    • 摘要: 针对酸性含铜溶液中砷的固化问题,采用常压臭葱石沉砷法在Fe(Ⅱ)-As-SO^(2)_(4)溶液体系中固砷。研究了不同初始铜离子浓度、反应温度和溶液初始pH值条件下,铜离子对沉淀物晶形、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铜离子浓度在10~20 g/L时均可以合成出臭葱石晶体,提高初始铜离子浓度对臭葱石晶体形貌和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但臭葱石颗粒尺寸有变小的趋势。当初始铜离子浓度为10 g/L,反应温度为60~80°C时,得到的沉淀物多呈小颗粒团聚体,达到85°C及以上时才能够生成双锥状臭葱石晶体。提高反应温度,会增加臭葱石沉淀中砷、铁、铜的含量,并能提高臭葱石的稳定性。溶液初始pH值在0.7~1.2时可以得到双锥状臭葱石晶体。提高溶液初始pH值,会降低臭葱石沉淀中砷和铁的含量,增加臭葱石沉淀中铜的含量,并降低臭葱石稳定性。
    • 陆勇; 刘对平; 李晨阳; 周吉彬; 叶茂
    • 摘要: 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多尺度现象一直是近年来颗粒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颗粒形貌、积炭都是影响催化剂流态及活性的关键参数。为了从颗粒尺度深入探究积炭对催化剂颗粒表观形貌的影响,选取了DMTO工艺中第二代分子筛SAPO-34催化剂,在实验室微型固定流化床反应器中制备了停留时间分别为0、30、60、90、120 min等多种催化剂样品。使用课题组研制的光纤内窥显微成像平台,拍摄了催化剂样品的微尺度图像,并以此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样本形貌图像库,实现批量统计催化剂颗粒表观特性(包括粒径、球形度、椭圆比、色度等参数及其分布)的功能。测量结果表明:积炭会明显改变催化剂的粒径及其分布,但是对催化剂的球形度或椭圆比等参数的影响较小。通过比较这些催化剂样本图像的色度信息与其对应的热重法测得的积炭量数据,建立了催化剂色度信息与其积炭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预测了两种来自某企业DMTO生产装置反应器内催化剂的平均积炭量。实验数据表明:图像色度法与热重法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将有助于发展基于图像色度法测量催化剂积炭量的工业仪表,为工业过程从颗粒尺度认识反应器内催化剂的状态提供便携的观测手段,进而指导操作人员对DMTO工艺进行优化调控。
    • 尹耀霄; 张宇; 陈帅; 李海玉; 范剑锋
    • 摘要: 在目前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作为构成混凝土骨架关键原料的机制砂来源频繁变化、技术性质时常波动,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现有研究认为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存在填充、成核和保水增稠作用,适量的石粉可充填空隙、促进水泥水化反应,使集料间形成紧密堆积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整体性能;机制砂中较低含量的泥粉可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但过高的泥粉含量会妨碍正常的水泥水化作用,在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过渡区形成大量微裂纹,降低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良好的级配可将较细的颗粒填充到较粗颗粒的间隙中,充分发挥细集料的填充密实和次骨架结构效应,使混凝土形成最紧密堆积结构;机制砂表面粗糙且富有棱角的颗粒形貌影响了细集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结合作用,一定程度上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能的降低,但其对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
    • 陈晋栋; 祝雯; 黄奕斌
    • 摘要: 在对比分析湿法棒磨机制砂、天然砂及干法机制砂特性的基础上,研究湿法砂混凝土与天然砂混凝土、干法砂混凝土在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配合比和坍落度相近条件下,湿法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干法砂混凝土相近,28 d抗压强度高于天然砂混凝土,但其工作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较干法砂混凝土和天然砂混凝土差,可通过适当降低水胶比、增加胶凝材料和减水剂掺量的方式改善湿法砂混凝土的性能。
    • 吴月; 侯帅帅
    • 摘要: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利用氨基酸作为形貌调控剂,合成球状和无规则立方状二氧化钛(TiO2)颗粒,利用正交实验详细研究乙醇和水的体积比、氨基酸类别、氨基酸水溶液滴加速度和煅烧温度对TiO2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得到的TiO2进行晶体类型和颗粒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改变正交表中的四个因素(醇水比、氨基酸类别、氨基酸水溶液滴加速度和煅烧温度),TiO2的粒径、晶型(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和形貌(球状和无规立方状)均不断变化.四个因素对TiO2的粒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煅烧温度、醇水比、氨基酸类型、氨基酸水溶液的滴加速度,且小粒径TiO2最优方案确定为煅烧温度500°C、醇水比1:1、氨基酸类型L-丝氨酸、氨基酸水溶液的滴加速度0.5 mL/min.
    • 陈敦法; 黄志刚; 陈倩; 吴大勇; 李北星; 张凌强
    • 摘要: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DIP)方法,测定了7种花岗岩机制砂和1种河砂的粒形特征,对各种粒形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种机制砂样的纵横比、长宽比、半径比和圆度四个粒形参数值总体上高于河砂;同一砂样同一粒级中不同砂颗粒的球体类似度差别较大,而同一砂样的粒型系数基本不随砂颗粒粒级的变化而变化;纵横比、半径比、圆度和粒型系数4个粒形参数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
    • 陈晋栋; 祝雯; 黄奕斌
    • 摘要: 在对比分析湿法棒磨机制砂、天然砂及干法机制砂特性的基础上,研究湿法砂混凝土与天然砂混凝土、干法砂混凝土在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配合比和坍落度相近条件下,湿法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干法砂混凝土相近,28 d抗压强度高于天然砂混凝土,但其工作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较干法砂混凝土和天然砂混凝土差,可通过适当降低水胶比、增加胶凝材料和减水剂掺量的方式改善湿法砂混凝土的性能.
    • 吴月; 苗拯宁; 侯帅帅; 夏义文
    • 摘要: 以碳酸亚铁、六水三氯化铁、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为原料,利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2000、PEG-6000、PEG-10000)对纳米粒子晶面生长定向作用,通过固相法直接合成平均粒径为20nm的伽马三氧化二铁(γ-Fe2O3),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得到的γ-Fe2O3晶体类型和颗粒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添加PEG时,得到平均粒径为31.07nm的γ-Fe2O3,其形貌是不规则的立方状/棒状的混合结构;而添加PEG后,γ-Fe2O3的粒径显著降低,随着PEG分子量从2000提高到10000,其粒径逐渐降低,形貌由棒状/球状的混合结构逐渐变为纯球状结构.
    • 李哲雨; 李尚杰; 李必红; 王峰; 同剑; 苏红辈
    • 摘要: 为了研究钨粉形貌对钨铜合金药型罩破甲性能的影响,采用了4种不同颗粒形貌的钨粉,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和冷等静压旋压工艺制备钨铜合金药型罩,并对钨铜合金药型罩射孔弹进行了地面静破甲穿钢靶试验,通过试验分析钨粉形貌对钨铜合金药型罩破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钨粉颗粒完整、形貌为多面体的钨粉,其松装密度达到9.564 g/cm3,制备的钨铜合金药型罩的破甲深度达到338.3 mm,破甲稳定性达到99.21%;而钨粉颗粒有缺陷、形貌为类球状的钨粉,其松装密度仅为7.142 g/cm3,制备的钨铜合金药型罩的破甲深度为288.1 mm,破甲稳定性为92.7%,分别下降了17.4%和7.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