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山灰活性

火山灰活性

火山灰活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36123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材料导报、非金属矿、粉煤灰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交流会暨中国(深圳)建设工程测试及质量大会、第七届尾矿与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暨招远市循环经济项目招商对接会 、2013亚洲粉煤灰及妇产石膏处理与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等;火山灰活性的相关文献由58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培铭、王智、顾炳伟等。

火山灰活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6123 占比:99.85%

总计:136333篇

火山灰活性—发文趋势图

火山灰活性

-研究学者

  • 王培铭
  • 王智
  • 顾炳伟
  • 钱觉时
  • 叶东忠
  • 寇世聪
  • 崔崇
  • 李东旭
  • 李碧雄
  • 翟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凯; 向丛阳; 张玉清; 彭辉; 郑志龙; 汪吉虎
    • 摘要: 0引言钢渣是钢铁厂炼钢采用转炉或电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硅酸二钙、硅酸三钙、RO相、铁酸二钙和游离氧化钙等,易磨性较差[1]。燃煤炉渣是火力发电厂炉内煤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底渣,疏松质轻,具有一定火山灰活性。本文主要研究利用不同掺量的钢渣和燃煤炉渣制备不同细度的32.5级水泥时的性能,得出适宜的配比及其细度控制指标。
    • 寇瑞堂; 郭明志; 储洪强; 蒋林华; 张迎忠
    • 摘要: 针对疏浚底泥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需求,将不同处理方式的太湖底泥作为掺合料取代砂浆中的水泥,以促进固废资源再利用。通过抗压抗折强度、吸水率试验及XRD、TG微观测试分析,深入研究了底泥处理方式和掺量对水泥砂浆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底泥掺量增加,砂浆强度逐渐降低、吸水率升高,当掺量超过20%时,变化更为明显。经高温煅烧后,底泥的火山灰活性增强,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相同掺量下各种测试性能虽较优于未煅烧底泥,但需耗费更多的热能。微观测试结果与宏观性能测试结果吻合良好,进一步揭示了掺疏浚底泥砂浆力学性能演化的内在机制。由此可根据不同工程需求,处理利用底泥,以促进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 刘星; 李碧雄; 刘月雷; 欧阳金龙; 余弦; 韩建超
    • 摘要: 焚烧是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含有大量重金属以及高毒性物质二噁英,对人类和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妥善处理飞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飞灰具有一定火山灰活性,含有大量氯离子和钠盐,国内外学者尝试将其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应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实现“变毒为宝”。围绕飞灰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的可行性问题,首先对不同地域飞灰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然后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已有研究中有关飞灰掺量、预处理方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的相关成果。综合分析认为,飞灰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有望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为复杂,取决于飞灰的理化性质和预处理工艺;对重金属的固化作用效果较为显著。
    • 贺严; 康虔; 兰明; 张树文
    • 摘要: 以江西某铅锌矿为例,探索活化锂渣作为细粒径全尾砂辅助胶凝材料的可行性。基于玻璃体结构理论,研究了NaOH化学改性和熔融-水淬作用对冶炼锂渣火山灰活性的影响,设计并开展了活化锂渣-全尾砂充填配比试验,测试了活化锂渣基全尾砂充填材料的7 d、28 d和56 d单轴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活化锂渣的化学成分以SiO_(2)和Al_(2)O_(3)为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玻璃化程度;NaOH化学改性能够促进锂渣玻璃体中Q^(4)网状结构向聚合度更低的Q^(2)链状结构转化,有利于火山灰活性的提高;当灰砂比为1∶4和1∶6,质量浓度为66%、68%和70%时,各组活化锂渣-全尾砂充填体样品的28 d和56 d抗压强度可达到水泥-全尾砂样品的102.4%和104.4%,能够满足细粒径全尾砂充填材料力学性能的需要。
    • 刘璇; 曹伟; 崔孝炜; 谢喆敏; 南宁
    • 摘要: 利用机械-热-化学协同活化工艺激发矽卡岩型铁尾矿活性,研究铁尾矿净浆的水化反应产物,以原始铁尾矿为细骨料制备混凝土并探究混凝土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850°C煅烧80 min后加入2%的复合碱,再以300 r/min转速球磨100 min的铁尾矿活化效果最好,火山灰活性指数(PAI)值为0.75;活化铁尾矿净浆的水化产物为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堇青石、钙矾石及结晶硅酸钙等;在固体废物使用率高达83%条件下,可制备出28 d抗压强度为31.2 MPa的铁尾矿混凝土。
    • 刘庆; 王强; 吴蓬; 王俊祥; 吕宪俊
    • 摘要: 赤泥作为我国大宗固废来源之一,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利用率仍较低,探索赤泥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赤泥的种类和性能进行简要评述,指出将赤泥用于水泥和混凝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赤泥大量堆存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但是赤泥的碱含量高,难以实现其在传统建筑材料领域的大规模利用,必须进行脱碱预处理以降低其碱含量;高碱性赤泥在碱激发胶凝材料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以活化赤泥为主要原料能够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赤泥基胶凝材料,是实现赤泥综合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 魏冠奇; 王琰帅; 洪舒贤; 董必钦; 邢锋
    • 摘要: 近年来,现代化城市建设逐步向下延伸,如地铁、隧道及地下多层建筑等,以扩大城市空间并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在这个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程开挖土(Excavated soil,ES)。目前,ES的处理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时期,势必会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将ES作为原料替代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对于解决ES的产生和堆积量大、缓解地球资源紧张、保证可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ES的工程性较差,且其组成成分复杂多变,受地域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很难形成统一的生产规范。研究者们只能尽可能多地寻找合适的资源化再利用途径,同时尝试各种方法对ES进行处理,以提升其工程性。ES资源化再利用途径主要包括作为细骨料用于混凝土中、作为火山灰材料用于胶凝基体中、用于制备可控性低强度材料(CLSM)和煅烧制备建材产品。根据研究结果,通过对ES进行筛分、稳定化或改性处理,能够成功降低其塑性、显著提高其工程性;经低温煅烧后,ES具备火山灰活性,但其活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含粘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以ES为原料制备CLSM最为简单,在国外早已得到了成功应用;通过添加合适的辅助材料,不同类型的ES均已被证实能够用于制备烧结砖或陶粒,但产品的档次主要取决于所用ES的质量。本文综述了近25年来有关ES资源化回收利用的研究。首先分析了ES的一般组成和特性,并指出了其工程性较差的原因;然后分类详述了目前主要存在的ES资源化再利用途径,同时总结了不同资源化再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做出了综合性的评价并提出了一种合理的ES资源化再利用流程,以期为后续ES的研究提供参考。
    • 段亚军; 向丛阳; 王银; 王尉; 夏枫; 程龙
    • 摘要: 分析锂渣成分,研究不同锂渣掺量对水泥强度、稠度、砂浆扩展度的影响表明:锂渣中主要含有与β-锂辉石结构相似的硅酸氢铝,其存在较强火山灰活性,可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_(2)发生反应,进而提高水泥后期强度;当锂渣掺量超过6%,28d强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达到10%,28d强度较空白样增长18.2%;随着锂渣掺量的增加,稠度、经时损失率增长较明显,分析与其颗粒细度及表面粗糙度有关;生产中掺入锂渣作为混合材,熟料掺量下降3%,缓解因煤价居高不下造成水泥成本高的现状。
    • 徐冬杰; 单俊鸿; 赵常齐; 周媛; 柳京育
    • 摘要: 为探究CFB飞灰在建筑材料中的可行性应用,研究了CFB飞灰与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并分析CFB飞灰与粉煤灰在化学组成、物理特性、火山灰活性以及需水性四个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CFB飞灰与粉煤灰相比,CFB飞灰的CaO、SO_(3)含量较高,SO_(3)主要以CaSO_(4)形式存在,且细度小、比表面积大;CFB飞灰的火山灰活性高,3 d活性指数最大值为67.4%、最小值为63%,7 d活性指数最大值为92.7%、最小值为79.6%,均高于粉煤灰;CFB飞灰的需水性高,需水量比最大值为109%、最小值为103%,均高于粉煤灰。研究结果为CFB飞灰替代粉煤灰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张平; 马旭东; 韩世界; 古龙龙; 王章彦
    • 摘要: 凝灰岩是经过火山喷出散落在地面,经过压结和水化胶结固化而形成的一种火山灰碎屑岩,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本文研究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FTIR、TG、SEM和MIP等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提高养护温度不仅能提高早期强度,还可以提高后期强度,凝灰岩基胶凝材料的最佳养护温度为50°C。提高养护温度后凝灰岩基胶凝材料中没有生成新的水化产物,AFt和C-S-H等水化产物含量增加,Ca(OH)_(2)的含量减少。提高养护温度有利于增加凝胶孔和过渡孔占比,细化孔径结构,降低孔隙率,提高基体结构的致密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