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碱含量

碱含量

碱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9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75042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水泥、水泥工程、新世纪水泥导报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5年中国水泥助磨剂高峰论坛暨水泥助磨剂分会年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外加剂应用技术分会年会暨第二届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交流会、2014全国建工建材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等;碱含量的相关文献由1444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克轩、张为胜、刘金磊等。

碱含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5042 占比:99.62%

总计:75325篇

碱含量—发文趋势图

碱含量

-研究学者

  • 唐克轩
  • 张为胜
  • 刘金磊
  • 廖志华
  • 石红艳
  • 陈学松
  • 孙小芬
  • 张云平
  • 张永春
  • 赵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韦剑宁; 蒋林海
    • 摘要: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是有色金属之乡,在进行铅锌矿的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有色金属灰渣铅锌尾渣的三氧化二铁含量在35%以上,可以作为水泥生产的铁质校正原料。用这个价格低廉的铅锌尾渣替代之前使用的价格高的铜尾渣来作为铁质校正料来配料在不影响过程产晶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配料成本。因此,企业要因地制宜的不断开拓原材料资源,并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持续的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晶质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 刘庆; 王强; 吴蓬; 王俊祥; 吕宪俊
    • 摘要: 赤泥作为我国大宗固废来源之一,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利用率仍较低,探索赤泥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赤泥的种类和性能进行简要评述,指出将赤泥用于水泥和混凝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赤泥大量堆存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但是赤泥的碱含量高,难以实现其在传统建筑材料领域的大规模利用,必须进行脱碱预处理以降低其碱含量;高碱性赤泥在碱激发胶凝材料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以活化赤泥为主要原料能够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赤泥基胶凝材料,是实现赤泥综合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 邓茵
    • 摘要: 厦门某厂家生产的混凝土膨胀剂试验样品,采用火焰光度法(基准法)测定了膨胀剂中的碱含量,对不同来源引起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加以分析,从而更有效地把控实际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试验室的检测质量,不确定度越小检测质量就越高。
    • 陈建; 胡浪
    • 摘要: 通过测试水泥凝结时间、1d和28d砂浆抗压强度,对比SJ-1(无碱)和SJ-2(有碱)速凝剂在不同的水泥类型、粉煤灰掺量、速凝剂掺量、水胶比影响因素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从凝结时间来看,SJ-2型速凝剂对不同类型水泥的适应性更好;随粉煤灰掺量增大,水泥初终凝时间先减后增,各龄期抗压强度降低,且使用SJ-1、SJ-2速凝剂时粉煤灰掺量分别不得大于15%、10%;随速凝剂掺量增大,水泥初终凝时间不断降低,且掺入SJ-2速凝剂的各项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随水胶比增大,水泥凝结时间逐渐增大,各龄期抗压强度先增后减,SJ-1、SJ-2速凝剂的最佳水胶比分别为0.4、0.35。
    • 王亚萍; 李进京; 马强强
    • 摘要: 考虑石粉替代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选用6种不同岩性、3种不同细度的石粉研究其关键物化指标及胶砂性能。结果表明:同种石粉纯石粉亚甲蓝值是石粉与标准砂按1∶3比例的3~4倍,细度对亚甲蓝值影响不大,亚甲蓝值高胶砂流动性不一定差。石粉总碱含量、有效碱、可溶碱之间无相关关系,6种石粉有效碱含量占比计算为相同地区掺石粉混凝土碱含量计算提供了参考。玄武岩石粉较基准标稠用水量减少了2.2%,辉绿岩与基准持平,其余石粉较基准均有增加。6种岩性石粉缓凝效果均不明显,其中玄武岩石粉可缓凝10 min。6种岩性石粉胶砂流动度比均大于90%,其活性指数:凝灰岩石粉>石灰石粉>红砂岩石粉>玄武岩粉>辉绿岩>花岗岩。
    • 周宏轩; 张洁风
    • 摘要: 《工业用甲胺和甲胺水溶液试验方法》(GB/T 30303—2013)中有测定无水甲胺水分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需要事先获得吸收剂的量,对于未知吸收剂量的试样没有测定方法。同时GB/T30303—2013中仅介绍了异丙醇作为吸收剂吸收无水甲胺测定其水分含量的方法。本研究参考国家标准,采用测定无水甲胺碱含量与卡尔·费休法测定水分方法相结合,探讨使用多种吸收剂及吸收剂量未知的情况下无水甲胺水分的测定方法,并对测定结果误差进行分析。
    • 张波; 邬俊峰
    • 摘要: 结合具体工程,通过遴选机制砂替代天然砂、优化水泥供应质量、控制原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碱含量等措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和试验。结果表明:所配制的C55混凝土碱含量总体受控,在水胶比和砂率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天然砂与亚甲蓝值≤0.5、石粉含量5%~7%的机制砂试配混凝土7 d及28 d抗压强度相当且增长正常,满足配制强度和工作性能要求,而当机制砂亚甲蓝值超过0.5,达到0.8、1.0和1.2时,混凝土碱含量增加明显,7 d后强度几乎不增长,甚至出现倒缩。
    • 李付明; 吴呈祥
    • 摘要: 智氧化铝产品碱含量控制方法与实施一直备受诸多施工者关注,以科学观念结合实际需求,采用分解工艺优化与实时分析调整的控制方法,将本研究过程与效果进行全面阐述.本文对相关理论概念、碱含量控制要点等进行分析,以保障精准测量、稳定运行、协同发挥为主,全面提升氧化铝产品碱含量的控制质量.
    • 赵成明
    • 摘要: 为回收随拜耳法赤泥带走的Al_(2)O_(3)和Na_(2)O,研究了水榴法条件下铁酸钠添加量、石灰添加量、循环母液分子比、循环母液苛碱浓度、溶出温度、溶出时间对拜耳法赤泥Al_(2)O_(3)溶出率和二次渣中Na_(2)O含量的影响。
    • 丁二宝; 胡海泉; 曹春娥; 陈云霞; 徐炎
    • 摘要: 以景德镇粉煤灰与炉渣为基础原料,通过添加激发剂压制成型,制备地质聚合物材料。主要研究了NaOH与KOH对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抗折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不同NaOH添加量样品进行了XRD、SEM及EDS表征。结果表明:NaOH添加量在0.5 wt.%~4.0 wt.%范围变化时,样品抗折强度变化规律符合二次拟合曲线Y=—2.344X^(2)+17.547X+5.512,在3.7 wt.%左右时,样品抗折强度有极大值,但有轻微泛碱现象。样品显微结构中出现Na型针沸石相与天然碱相,并随NaOH的增加,晶体形貌由无定形絮状变为纤丝状或聚束状。Na型针沸石Si/Al摩尔比先减小后增大,在NaOH添加量为3.0 wt.%时,其Si/Al摩尔比为1.31,为单链Si-O-Al结构的产物,抗折强度较大且不泛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