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3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人口学、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7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4938篇;相关期刊662种,包括人口学刊、西北人口、健与美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会、中国老年学学会2014年年会、2014年“中国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创新”学术会议等;预期寿命的相关文献由138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锦桃、周脉耕、乔晓春等。
预期寿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938篇
占比:97.10%
总计:35983篇
预期寿命
-研究学者
- 刘锦桃
- 周脉耕
- 乔晓春
- 刘韫宁
- 吴晶
- 张燕
- 本刊编辑部
- 李六九
- 李悦康
- 李成福
- 李永艳
- 王平
- 瞿媛
- 范波
- 蓝绍颖
- 蔡玥
- 薛明
- 赵微
- 邢兰燕
- 郑应莲
- 郭子宏
- 陈建国
- 陈雪莹
- 黄正美
- 黄荣清
- A·H·希普
- A·M·策特尔
- A·内拜尔
- A·梅厄
- A·沙博
- A·泽尔格勒
- A·蒂尔
- A·迪瓦拉
- C·哈恩
- E·贝奇克夫
- F·弗拉奇斯巴特
- H·埃尔哈德特
- I·杜尔德维克
- I·波姆兰兹
- J·布赖巴赫
- J·迪尔
- K·福伊特兰德
- Larissa Nekhlyudov
- M·曼佐尼
- P·罗森斯蒂尔
- P·耶克勒
- R·明希
- R·贝克
- S·施赖伯
- T·鲁普
-
-
李忠东
-
-
摘要:
性格特征与人类相似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养的猫或狗在性格上和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宣称,松鼠也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性格特征,它们中有的冒险好斗,有的则小心被动,这对于它们的生存和预期寿命至关重要。科学家首次对金背地松鼠进行观察并记录后,发现它们有4个方面的个性特征:胆量、攻击性。
-
-
蒋环宇;
周炎
-
-
摘要: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现如今最常见的老年病、慢性病之一,65岁以上的人群OA总体患病率高达50%以上,且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增长,可以预见其患病率将呈现上升趋势[1]。外泌体是一种活细胞内具有分泌功能的囊性小泡,直径为30~200 nm,能携带蛋白质、脂质和遗传物质,在体内进行生物信息传输,具备多种生物活性[2]。
-
-
尹传红
-
-
摘要:
疫情还未全部散退,人们带着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进入了2022年。虽然有专家预测疫情或将以奥密克戎这一变种毒株“收尾”,但未来事态的发展及其影响依旧难以预料。不过,细览诸多新年展望,倒也不乏让人振奋的事项,其中一个是:生物医学将出现重大突破,人类预期寿命有望增加25岁,未来80岁的人相当于今天50岁的人。这是西方经济学家眼中2022年可能颠覆世界经济的10只“黑天鹅”中的1只。
-
-
张岱;
王炳元
-
-
摘要:
国外老年人口被定义为参65岁的人群,国内定义为M60岁,但预期寿命的增加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将这一界限向上移动。2024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48.7%(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1.9亿人)。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比2010年增加了1485万人,比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
-
-
-
摘要:
国际著名医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近日刊文称,有研究发现,仅仅改善饮食,就有望使预期寿命延长10年以上。即使到了80岁时,改变饮食模式也有助于延长预期寿命。
-
-
乔晓春
-
-
摘要: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找到一个监测人口群体健康水平变化的指标。监测人口健康水平单纯用平均预期寿命是不合适的,因为预期寿命只反映死亡水平,并不反映现有人群的健康状况,因此需要用死亡水平和健康水平共同来反映健康状况,生命表方法可以实现二者的结合,并计算出健康预期寿命,依此来测算人口群体健康水平。除此之外,健康存在多种概念和多种操作化测量方法,所以需要从中选出一个简单、易测量、又能反映人口群体一般健康状况的指标。根据世卫组织的功能、失能和健康国际分类(ICF)的理念,我们将健康的概念化设定为“活动受限”或“失能”,并推荐一个由健康寿命和残疾国际网络组织(REVES)提出的针对活动受限的操作化测量——综合活动受限指标(GALI)。将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结合起来可以分析人口群体的健康水平。
-
-
尹传红
-
-
摘要:
这个笼罩着新冠大流行阴影的世界,带着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进入了 2022年。细览诸多新年展望,倒也不乏让人感奋的事项。其中一个是:生物医学将出现重大突破,人类预期寿命有望陡然增加25岁,未来80岁的人将相当于今天50岁的人。
-
-
王梦琦;
施沪静;
张双萍;
宋彦欣;
黄翌
-
-
摘要:
基于我国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3种人口统计方法进行了江苏省县域尺度人口长寿水平空间度量,并设计了改进的统计方法;借助GIS工具对县域长寿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了江苏省县域人口长寿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预期寿命法与老龄死亡率法存在很强的空间一致性,表现为苏南地区人口长寿水平显著高于苏北地区,但长寿人口比例法与二者的空间分布格局不一致,因此设计了改进的长寿人口比例法,其结果与上述两种方法一致;(2)江苏省人口长寿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高值主要集中在苏州、无锡、南通大部分地区以及南京市区,低值主要集中在宿迁、淮安、连云港等地区的县城以及盐城北部的县城,经济发达程度与江苏省人口长寿水平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
-
佘欣艺;
许光建;
许坤
-
-
摘要:
文章基于110个经济体2000—2016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检验预期寿命延长对储蓄率的作用,并实证检验了健康国家建设的投入指标医疗卫生支出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显著提升了储蓄率,通过控制系数检验方法、模型估计方法和模型设置,并运用系统GMM模型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稳健;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男性预期寿命延长对储蓄率影响的边际强度大于女性;医疗卫生支出能显著削弱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促进作用,且该负向调节效应同样具有滞后效应;医疗卫生支出对男性预期寿命的储蓄效应的边际调节效应大于女性。
-
-
林思妮;
张晓娟;
郭小刚;
吴东颖
-
-
摘要: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人类经历了预期寿命的前所未有的增长,加上生育率的下降,引发了人口中位年龄和高于典型“老年”阈值的个体比例的增加,这一现象被称为人口老龄化。目前,人类老龄化被视为21世纪的最高挑战之一[1]。伴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围绕老龄化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纵观历史,人类一直试图找到衰老和死亡的原因[3]。
-
-
周娅娜;
林义
- 《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17》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利用1995——2014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预期寿命延长对中国养老保险支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对中国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研究样本期间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导致了中国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增加了0.94个百分点,对中国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增加的贡献度高达76%.随着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逐渐进入以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为主导的转变,这种人口增龄效应对中国养老保险支出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增强.
-
-
蔡宝新;
唐东;
李书霞;
陈越
- 《中国人口学会2016年会》
| 2016年
-
摘要:
2016年3月25日,在博鳌论坛上,专家们就中国人口的"危与机"展开了热烈讨论.有媒体引用专家的话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总人口超过13.6亿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1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这两项指标都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人口老龄化的"红线".在教科书或以往的文章,包括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人口学词典》中,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要达到以下条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小于30%;人口年龄中位数在30周岁以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都在延长,人口发展已有了新变化。仍将以上标准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进人老龄化社会是否合适?如要调整,新时期人口发展变化规律是什么?如何依据新的规律来调整?联合国PADIS-INT人口预测软件提供了这样一种平台,通过建立人口均衡小模型,运用人口预测软件推演计算,可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当前老龄人口社会指标需要调整、更替生育水平下降、总抚养比增加、自然增长率增加,以上参数可以作为人口均衡发展的参考指标。
-
-
宋健;
张洋
- 《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平均预期寿命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死亡率时期度量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衡量居民健康素质、评价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计算平均预期寿命的基础指标——时期年龄别死亡率中,婴儿死亡率的作用尤为显著,其自身也是常被独立使用来反映国家或地区妇幼卫生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敏感性指标.
-
-
李婷
- 《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在人口学研究领域中,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和综合了死亡率信息的预期寿命是最常用也是最受关注的指标.但是在观测到的全因死亡率和人口预期寿命的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死亡模式.死亡模式的不同,可能会对死亡率和预期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而辨认和分解出这些不同的模式将有利于理解死亡率以及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
-
-
-
蔡平;
蔡刚
- 《中国老年学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和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养老保障基金缺口越来越大,政府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一些学者提出延迟退休方案,该方案的提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延迟退休面临的四种困境,即延迟退休与就业难、延迟退休与养老保障基金缺口、延迟退休与公平、延迟退休与老龄人口再就业等,指出延迟退休需要考虑社会福利水平、平均预期寿命、产业结构和实施延迟退休的实际效果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最后,论文提出延迟退休必须以建立统一的养老体制、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实行弹性退体制度和有效筹措养老保障基金为前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