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4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经济计划与管理、统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3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379篇;相关期刊1072种,包括四川省情、人口学刊、西北人口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人口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等;人口普查的相关文献由211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桂华、乔晓春、刘德钦等。

人口普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3 占比:59.92%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1.88%

专利文献>

论文:1379 占比:38.20%

总计:3610篇

人口普查—发文趋势图

人口普查

-研究学者

  • 胡桂华
  • 乔晓春
  • 刘德钦
  • 周福林
  • 张锐
  • 曾毅
  • 肖永孜
  • 胡英
  • 郑长德
  • 顾宝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禹雷; 冯冰
    • 摘要: 人口普查是全面掌握人口状况的重要手段。2020年,我国迎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明确普查区边界,落实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职责范围,上海市在正式入户普查之前开展了建筑物清查工作。根据建筑物清查的工作流程和业务需求,构建了建筑物清查指标体系,搭建了建筑物清查数据库,并利用WebGIS技术设计并研发了建筑物清查信息系统,包括边界线核实子系统、建筑物标绘子系统和普查小区划分子系统,包含了区划边界调整、建筑物属性填报和空间图形编辑、普查小区划分、普查数据审核、普查进度统计等多种功能,为建筑物清查工作提供了数据和软件支撑。
    • 杨晋超
    • 摘要: 近年来,无锡老年人口总量逐步增长,比重不断攀升,成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无锡人口老龄化呈现的增长快、素质提升、地区间城乡间分布差异扩大等特征,描述了人口老龄化展现出抚养比上升、空巢老人增多、外来老年人增长快等新趋势,指出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对策建议。
    • 韩文静; 徐嘉骏; 张啸海
    • 摘要: 一、引言根据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已经达到26402万,占目前全国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19064万,占比13.50%。到2025年左右,我国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当前与未来的老龄化问题,满足老年人的护理照料需求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来解决老年人护理问题。
    • 陈友华; 孙永健
    • 摘要: 人口统计数据是政策制定与规划编制的基础,但中国来自不同渠道的人口统计数据之间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针对这类差异的纵向特征、形成原因与对策建议的研究相对不足,且缺少区域性视角。借助地方政府历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来源资料,梳理了2000—2020年间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通过构建“人口增长速度”和“行政统计偏差率”指标,对四大城市历年人口普查数据与行政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四大城市行政统计人口值变动存在明显的非连续性,每逢人口普查年,人口会“突生性”地增长,远远高于相邻非人口普查年份的人口增长速度。四大城市行政统计人口值常年小于人口普查修正值,存在系统性低估。非人口普查年份期间,行政统计值每年都会“遗漏”部分人口,累积形成“数量缺口”,而每逢人口普查年,行政统计值便以普查值为准进行纠偏,“一次性修正”前9年中累积的“遗漏人口”。由此勾勒出人口行政统计“系统性遗漏”的偏离曲线,揭示了人口普查与行政统计之间的偏离怪象,并对其形成原因加以分析。基于此,建议从三方面应对人口行政统计的系统性偏差:一是转变人口控制的政策理念与实践,重新审视由系统性遗漏所带来的政策偏差与风险;二是辩证地看待行政统计的作用与限度,充分理解行政统计的局限;三是加强行政统计工作的科学管理。本研究成果为政策文本与科学研究中重视与规避人口统计偏差提供了某种警示作用与启发意义。
    • 胡桂华; 刘誉环; 文婷
    • 摘要: 人口普查不可避免地发生多报,包括普查目标总体内的重报及目标总体外的误报。线性多报率指标估计量是目前一些国家估计普查多报的主流方法。该方法存在的明显缺陷是未利用辅助变量,影响抽样估计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构建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的研究目标。为实现目标,采取分层二重抽样、文献解读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便于读者理解研究内容,利用收集的样本普查小区的微观实际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判断一个人为多报人口的核心标准是不属于目标总体,而不是地址登记错误;基于分层二重抽样的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适合于普查多报率估计;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比线性多报率指标估计量的抽样估计精度要高;不能忽视普查目标总体外误报人口的存在,否则会低估普查多报人口数;不能混淆普查目标总体内的重报和目标总体外误报人员的重报。研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现普查多报特点的人口普查多报率指标体系及其估计理论体系,可改进或完善现行的普查多报估计率理论。二是根据该体系从不同视角对普查多报进行全方位分析,揭示了普查多报的深层次原因,为改进下次普查操作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我国2030年人口普查多报估计,实现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需要的目标。
    • 张妍琳; 段成荣
    • 摘要: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户分离人口已达4.9亿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88.52%,人口流动活跃性大幅增加。中国家庭户人口已降低到2.62人,比“六普”时的3.1人有所下降,户规模的缩小反映出家庭的缩小。跨地域的频繁流动,映射出中青年群体生存竞争压力的加剧,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传统家庭代际关系模式。
    • 马钰琦
    • 摘要: 基于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内蒙古当前人口分布、聚集及年龄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内蒙古新型城镇化战略成效显著,整体城镇化率较高,但东、中、西部之间城镇化率差异较大;区域人口与产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不相匹配;呼包鄂乌城市群内部呈现人口发展不均衡的特点;老龄化程度加深,部分盟市老龄化形势严峻。据此,提出了促进内蒙古人口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 杨成洲; 何茂鑫
    • 摘要: 西藏人口发展是实现从贫穷落后到文明进步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社会经济因素互动交织的集中体现。文章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了西藏当前人口发展的最新发展态势和特征。研究表明,西藏人口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发展格局形成;性别比失衡风险加大,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人口流动性显著增强;家庭规模缩减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促进西藏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 丁佳佳; 姜梅花
    • 摘要: 截至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程度又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的老龄化问题依然非常严峻。从全球人口数据来看,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27%,俨然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位居全球第一。平均每4个日本人中,就有1位是超过65岁的老人。本文将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来探究老龄化问题的产生原因及相关应对措施。
    • 龚锋; 邓龙真
    • 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区域间人口流动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首先,构建包含年轻人跨区流动、老年人隔代照护、“统账结合”养老保障制度等中国特征事实的三期OLG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受到人口净流入比例的影响,人口流入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冲击。进一步地,采用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的县级数据,构建人口流动影响老龄化以及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随着人口净流入率的提高而不断弱化,特别是当人口净流入比例高于41.25%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反而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据此,本文认为,应通过激励中青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流、实施产业转移和跨区投资、设计精准的养老金调剂制度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减轻人口流出地区的养老负担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