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储蓄率

储蓄率

储蓄率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962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83523篇;相关期刊547种,包括人口与经济、经济研究导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第五届(2012)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等;储蓄率的相关文献由1014位作者贡献,包括贺菊煌、范建军、刘明等。

储蓄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9 占比:1.12%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3523 占比:98.86%

总计:84485篇

储蓄率—发文趋势图

储蓄率

-研究学者

  • 贺菊煌
  • 范建军
  • 刘明
  • 徐诺金
  • 王小鲁
  • 谢勇
  • 陈元生
  • 陈志武
  • 主父海英
  • 刘必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卫东; 梁婧
    • 摘要: 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特征,也是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但是关于储蓄率的高低,市场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在厘清储蓄概念的基础上,从宏观储蓄率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储蓄变化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利用索洛模型测算了最优储蓄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储蓄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储蓄率变化对资本形成、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近些年随着经济、产业、人口等结构的转变,中国储蓄率开始不断降低,已接近最优储蓄率水平,2016年以来甚至还略低于最优储蓄率水平。参照国际经验,预计未来储蓄率还将低于最优储蓄率水平,未来需关注储蓄过快降低的风险。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 金碚
    • 摘要: 经济发展是我们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到底什么是发展?我们都学过发展经济学,一种最传统的观点是发展的本质是储蓄。经典的理论就是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人均储蓄率从5%以下提高到12%~15%,那么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经济就可以起飞。这是较早的时候人们对发展的看法。后来在工业化和发达国家的研究中,人们通常用能源的生产和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
    • 佘欣艺; 许光建; 许坤
    • 摘要: 文章基于110个经济体2000—2016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检验预期寿命延长对储蓄率的作用,并实证检验了健康国家建设的投入指标医疗卫生支出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显著提升了储蓄率,通过控制系数检验方法、模型估计方法和模型设置,并运用系统GMM模型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稳健;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男性预期寿命延长对储蓄率影响的边际强度大于女性;医疗卫生支出能显著削弱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促进作用,且该负向调节效应同样具有滞后效应;医疗卫生支出对男性预期寿命的储蓄效应的边际调节效应大于女性。
    • 宋爱琳
    • 摘要: 2008年以来,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本文从“新消费”角度探讨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短期内享受型消费支出显著提高,但是长期来看,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这一发展型消费。人们通过教育提高意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储蓄率下降的原因,还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 马鑫
    • 摘要: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所在地劳动纠纷情况对家庭储蓄的影响,以及体制内外就业的异质性效应。用民事案件数、劳动仲裁案件数、百度搜索指数等作为代理变量,结果均表明当地劳动纠纷情况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储蓄率。家庭中在体制内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越高,这一影响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过程是通过影响家庭支出而非收入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户主年龄越小、当地企业成立工会的比例越高、受国企下岗潮影响越大,劳动纠纷对家庭储蓄率的正向影响越强。基于此,刺激内需、降低储蓄率需要降低劳动者的失业预期,而改善劳动关系、减少劳动纠纷是可行的途径。
    • 曹成龙; 王辉
    • 摘要: 中国家庭的高储蓄行为广受学界关注,其中,低生育率导致的家庭代际结构变化是高储蓄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放松,这是否有助于降低家庭储蓄率?本文使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CFPS数据,借助“单独二孩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镇家庭生育决策短期内对储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政策放开对降低储蓄率的短期效果十分明显,政策适用家庭相对于非适用家庭储蓄率显著下降3.4%。政策效果的异质性研究显示,第一胎为女孩、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储蓄率下降更明显,符合中国家庭对于子女性别偏好,以及收入对于生育意愿影响的预期。
    • 刘鹏飞
    • 摘要: 基于数理推导,发现预期寿命和死亡率存在倒数关系,借助这一关系,运用有限生命的拉姆齐模型,推得预期寿命与储蓄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为了检验这一结论,使用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基准估计,在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逐步增加控制变量个数、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估计结果依然支持基准估计和理论分析的结论。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降低因预期寿命延长带来的老年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刺激消费。
    • 于磊; 王雯
    • 摘要: 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一度成为宁夏石嘴山市发展的标签,重工业占比长期保持在90%以上.经历了煤炭"黄金期"发展后,伴随着区域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稳定因素凸显,对金融服务改革的需求日趋强烈.研究发现,金融机构信贷的平稳增长与经济复苏乏力之间的不匹配现象,其中有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因素,但也需要关注实体经济自身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以及新常态下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强的内在原因.本文以宁夏石嘴山市为分析对象,从供需视角探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原因,并尝试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应对策略.
    • 张诚; 唐成
    •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家庭储蓄率居高不下,标准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已无法解释.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遗产动机视角分析老年家庭高储蓄率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老年家庭遗产动机显著提升家庭储蓄率,遗产动机使得老年家庭储蓄率水平显著提高5%—10%左右.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较于城市家庭,遗产动机对农村家庭储蓄影响显著;相对于高等财富家庭而言,遗产动机显著促进中低财富家庭储蓄率水平,说明"未富先老"使得老年家庭有更强的遗产动机进行储蓄;对于家庭不同生活状况的子女,遗产动机显著提升子女体制外工作和子女教育水平低的老年家庭储蓄率,表明中国老年家庭利他主义的遗产动机较强.本文为理解中国老年家庭的高储蓄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 李长安
    •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扩大,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中等收入群体的储蓄率却因消费观念转变、家庭负担加重等因素的影响不断下降,对社会总储蓄率的提升、经济转型升级、金融体系的稳定等产生了制约作用.充分激发中等收入群体活力,推进我国"橄榄型"社会的构建,对提振储蓄率进而刺激投资、平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