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预防医学、卫生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3893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瞭望、经济研究参考、财经论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09年学术年会等;医疗卫生支出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宁小花、杨涵墨、王振杰等。
医疗卫生支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3893篇
占比:99.88%
总计:124038篇
医疗卫生支出
-研究学者
- 宁小花
- 杨涵墨
- 王振杰
- 王晨
- 童伟
- 郑明端
- 马涤明
- 丁盈盈
- 万莎
- 严亚雯
- 中国行政管理编辑部
- 乔敏
- 付昕
- 何玮
- 佘欣艺
- 余兰
- 刘佳慧
- 刘建国
- 刘明慧
- 刘珊
- 刘甜
- 刘穷志
- 刘美花
- 刘英
- 刘蓓
- 刘邦凡
- 卜芳
- 卢清梅
- 史桂芬
- 史黎武
- 叶峰涛
- 叶秀峰
- 吉宗杲
- 吉雅
- 吕澄
- 周姗颖
- 唐向前
- 国勇
- 夏晓琼
- 姚迪
- 姚魁
- 孔令敏
- 孙德涓
- 孙玉凤
- 孙玉栋1
- 孙玲
- 宁南
- 宋伟才
- 宋英杰
- 崔怡
-
-
宋伟才
-
-
摘要:
本文利用中部六省GDP、医疗卫生支出、固定资产投入等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探讨医疗卫生支出对经济的贡献。结果表明:医疗卫生支出对GDP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正向的促进关系还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效益问题。为此,既要重视医疗卫生支出规模,也要重视卫生支出结构与管理。
-
-
佘欣艺;
许光建;
许坤
-
-
摘要:
文章基于110个经济体2000—2016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检验预期寿命延长对储蓄率的作用,并实证检验了健康国家建设的投入指标医疗卫生支出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显著提升了储蓄率,通过控制系数检验方法、模型估计方法和模型设置,并运用系统GMM模型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稳健;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男性预期寿命延长对储蓄率影响的边际强度大于女性;医疗卫生支出能显著削弱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促进作用,且该负向调节效应同样具有滞后效应;医疗卫生支出对男性预期寿命的储蓄效应的边际调节效应大于女性。
-
-
翦可馨;
黄凌飞
-
-
摘要:
近年来,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统计,全球约有4.25亿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相关的卫生支出约占全球医疗卫生支出的12%,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目位居世界第一[1,2]。伴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etic retinopathy,DR)也越来越常见,DR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我国群众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3],DR患者中视力下降者主要是由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tic macular edema,DME)引起。
-
-
董淑月;
汪磊
-
-
摘要:
文章分别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16—2020年安徽省医疗卫生支出的静态和动态效率值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表明,不考虑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项的影响,安徽省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整体偏低;外部环境因素显著影响安徽省医疗卫生支出效率,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为正向影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医疗卫生支出占比和财政分权为负向影响;剔除外部环境及随机噪声等影响因素后,安徽省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明显提升,纯技术效率的上升是综合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Malmquist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安徽省医疗卫生支出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且主要受技术进步的制约,“十三五”期间全省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
-
余兰;
孙玉凤;
邴龙飞;
樊淼;
郭乾乾
-
-
摘要:
目的:分析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市级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西部地区2009-2019年卫生支出水平的莫兰指数值均大于0,并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类型。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财政自给率、人均GDP对医疗卫生支出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各市级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存在空间差异性,建议将政府间医疗卫生支出的外部性纳入制度框架,建立区域间协调有序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地方政府更应考虑经济发展思路,以推动GDP的增长,促进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间均衡发展。
-
-
沈思瑜;
邰蕾蕾
-
-
摘要:
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用数据包络分析,研究了省级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法,分析了提升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路径。结果显示,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且多数省份呈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地区间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存在差异;提高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路径有3种,分别是社会环境与地方财政主导型、经济环境与地方财政主导型和高等教育与社会环境主导型;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地方财政等核心条件如果缺失,将会导致医疗卫生支出效率降低。提高医疗卫生支出管理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以及调整资金投入规模,是促进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提升必不可少的手段。各省份应当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借鉴典型案例省份的先进经验,改善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促进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提升。
-
-
黄亚新;
王长青
-
-
摘要: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作为实现供需匹配的重要手段,其实现目标既要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又要有助于增进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可及性是一个评价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适合度的概念,应包括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适应性和可承受性等内容。供需失配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存在的基本症结,而财政失衡与资源错配是形成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失配的主要原因。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医疗资源配置、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服务质量反馈、医疗卫生支出补偿等方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从失配到适配逻辑转换的根本路径。
-
-
叶秀峰;
夏晓琼;
王琦;
董国营
-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和探讨广东省居民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0-2020年广东省人均卫生总费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数据,采用Eviews 11.0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65岁以上人口占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向上变动1%,人均卫生总费用分别增长0.64%、0.10%、1.93%,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向上变动1%,人均卫生总费用就下降0.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卫生总费用的贡献率最大,峰值可达到12.22%。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变量的增长是人均卫生总费用的格兰杰原因。结论 应继续重视卫生投入,对卫生费用的配置进行合理引导;努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减轻医疗卫生费用负担;强化老年人口健康管理,降低老年人口医疗卫生费用支出。
-
-
钱亮
-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医疗卫生支出的逐年增加,医疗健康行业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医院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医疗环境改善已经成为医院经营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中央空调作为影响医疗环境的重要设备,也备受院方的关注。院方要求中央空调设备不仅要能满足基本的冷暖需求,还要能营造健康、舒适的医疗环境。
-
-
刘建国;
刘甜
-
-
摘要:
文章基于空间视角,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社会福利函数,从理论层面分析医疗产业集聚与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各自以及两者叠加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效应;然后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02—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福利影响的空间特征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医疗产业集聚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复杂性,不同地区医疗产业集聚的变化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医疗产业集聚对两地福利均产生正向影响,中部地区均产生负向影响,西部地区和全国医疗产业集聚对本地产生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产生正向影响。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提高会显著提升本地社会福利水平,但对周边地区的福利溢出是负向的。医疗产业集聚和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叠加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全国会促进福利的增加,但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二者的叠加效应不显著。
-
-
郑明端
-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从医疗卫生支出筹资结构的角度,以医疗卫生支出增速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快速增长的原因.具体地是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医患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必然会推动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虽然2007-2010年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在医疗卫生支出中所占比重和增速逐渐提高,但仍需要继续加大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以此来抑制不良增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