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五届(2012)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2012)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

第五届(2012)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2-07-21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会议文集:第五届(2012)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自2005年开始引入IPO询价制度,并先后三次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完善,然而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先后出现了IPO首日高溢价及“三高”问题,其中“三高”问题迄今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从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 者行为入手,研究询价机制及其改革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询价制度推出到改革之前,IPO折价发行,并由此产生了首日高溢价问题,其根源是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合谋来压低报价,相应地在这个过程中财富分配有利于机构投资者;询价制度改革后IPO溢价发行,并产生了“三高”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改革虽然打破了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合谋,但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了机构过度竞争并产生报价过高问题,相应地在这个过程中财富分配有利于发行人和承销商。基于本文的研究,我们认为需要通过优化机构投资者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机构合理竞争来提高IPO定价效率和财富分配公平性。
  • 摘要:完全市场下,期货市场为公司提供充足的工具,并使之完全对冲面临的风险。但当原料(产品)期货市场缺失时,如何利用仅有的期货品种对公司面临的双向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按成本推动或需求拉动两种价格传导形式对公司进行分类后,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商品间价格传导建立了原料和产品价格之间的联系,扩展组合套期保值策略;并通过假设商品价格服从带便利收益的均值回复过程得到了不完全市场下公司最优套头比率的解析解。最后,基于美国航空煤油制造业数据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经典模型相比,新策略显著提高了公司的套期保值效率。本文的研究除将组合套期保值的适用范围拓展到更多行业外,也有更低的实施成本,符合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原则。
  • 摘要:金融稳定下影响资本账户开放策略选择的关联因素分析是目前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热点。本文构建一个包含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稳定、国内储蓄率、对外债务履约状况、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金融深化以及消费不均等程度等诸多因素组成的系统分析框架,采用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探讨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开放的相关因素。综合研究成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上升。一国较低的储蓄率以及对外债务状况的恶化则会加剧开放引致的金融风险,而金融深化与消费水平不均等程度的改善以及公众对金融体系信心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效增强开放进程中经济体的金融稳定程度,进而实现占优策略均衡。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提出了中国存在针对金融开放进程进行重新再思考的现实必要性。
  •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2006年10月至2011年6月的数据,对中央银行沟通的短期金融市场效应进行了考察。结论表明,我国中央银行沟通对短期收益率和汇率具有显著的、合意的影响,但小于货币政策决定的效应。沟通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但不足以抵消政策决定中意外成分引起的波动性。沟通对资产价格水平和波动性的影响均是非对称的,紧缩意图沟通的效应大于宽松意图沟通。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口头沟通的效应强于书面沟通,货币政策意图沟通的效应强于宏观经济展望沟通。
  • 摘要:货币政策将显著改变企业外部环境,进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别是投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验证了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不同企业所受到的冲击。笔者发现紧缩货币政策对公司过度投资存在异质性的影响:紧缩货币政策显著抑制了小规模、担保能力弱的公司的过度投资;却未发现国有化比率低的公司过度投资受到抑制的证据,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歧视”并不存在。该研究深化了关于企业过度投资的理论,进一步扩展了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认识。
  • 摘要:本文首先从我国特殊的金融体制安排出发,归纳了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体系。然后分别以“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为基础构建两组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量化比较各种政策工具、目标的作用效果,以识别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研究发现:M1是影响通货膨胀最有效的中介目标;而金融机构信贷计划又是影响M1的最有效操作目标。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是:中央银行采用以信贷政策为主、其他政策工具为辅的政策组合来控制M1,以最终治理通货膨胀。论文最后论述了信贷规模控制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机制,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
  •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研究者一直忽视了对我国股市中系统流动性变动来源的研究。本文利用Coughenour & Saad(2004)两步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非自愿性交易行为与系统流动性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个投资者群体的开放式基金,其非自愿性交易行为是导致我国股市系统流动性变动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的研究结论从新的角度丰富了对我国股市中系统流动性变动来源的解释。
  • 摘要:用Baidu指数作为投资者“信息获取能力”的代理变量,以2007—2011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事件为样本,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投资者是否具有信息获取能力这一基本问题。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即将公布前的四个交易日内,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力度日益增加,并在业绩预告公布当日达到顶峰,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McNichols和Trueman(1994)关于“公开信息披露刺激投资者的私有信息获取行为”的理论推断。我们接下来进一步探讨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活动是否影响到股价对业绩预告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业绩预告”前投资者信息获取力度的增强,股价对“业绩预告”的即时反应却较弱。这说明,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行为具有价格发现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反应了“业绩预告”的信息。此外,我们还发现,随着投资者信息获取行为的增强,股票交易量也显著增加,从而呼应了信息获取影响股价变动的观点。
  • 摘要: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加深,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关系愈加紧密。本文首次从投资者异质性和外汇干预的角度建立理论模型探讨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结果显示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具有是时变性,且投资者异质性是导致时变性的重要因素。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采用SV-TVP-SVAR模型,利用2005年汇改后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价之间的时变动态关系,同时为了稳健性的考虑,通过选取日本的数据分析了日元汇率与日本股价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显著地时变性;汇率变动与股价波动之间不一定:存在汇率升值——股价上涨的同期关系,但对于我国而言,2009年之前存在人民币升值——股价上涨的联动效应,但2009年之后却出现人民币升值——股价下跌的联动效应;而对于日本,2002年之后日元汇率波动与股价变动之间存在负向的动态关系。
  • 摘要:本文将极值理论引入到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中,通过极端分位数回归技术估计我国上市的33家金融机构对金融系统整体的风险贡献,并识别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价值总资产收益率呈现明显的非正态性,使用极端分位数回归技术可以更准确的度量尾部的风险联动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水平最高且波动变化最大,2011年对金融系统风险贡献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均为银行类机构;证券类、保险类、信托类的风险贡献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保险类金融机构的风险贡献的波动变化要高于证券类和信托类机构:研究还发现,本文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度量方法是对关注内部支付结算数据的网络模型方法的有效的补充,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实证依据。
  • 摘要:随着企业社会责任逐渐受到全球关注,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佳企业之股价与财务绩效表现,并透过搜集上市公司股东会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与企业网站之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经由逐笔数据检核以及因子分析,将24观察变项分类为7大指标,以建立适合台湾企业社会责任指数;藉由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分数高低将指针分组比较分析:整体而言,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佳企业,其财务绩效与股价表现较好;其中,利害关系人权益、环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揭露、企业伦理以及劳工权益维护表现较好的公司股价报酬表现显著优于表现较差的公司。
  • 摘要:基于我国股权较为集中的资本市场背景,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最终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企业负债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大,企业的负债率即越高,反映了“股东-债权人”冲突在集中股权结构下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负债融资不仅难以发挥应有的相机治理作用,还可能成为控制性股东利益侵占的对象。研究同时发现,如果最终控制人兼任企业的最高级管理者、所持现金流权越低,或者对于直接(而非通过收购国有公司民营化)上市的民营公司,其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负债率的负相关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最终控制人可能会通过提高负债率实现风险转移和价值侵占。
  • 摘要:次贷危机后高管薪酬激励对金融机构冒险行为的影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以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为例,实证检验了银行高管薪酬激励与房地产信贷风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高管薪酬与房地产信贷风险呈现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即高管薪酬开始增加时银行有较强的冒险动机,房贷增速加快,当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继续提高薪酬,银行将趋于保守,房贷增速降低。而且不同类型银行间具有明显差异,平均而言,提高高管薪酬使得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更容易冒险,而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则更可能变得谨慎。为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抑制当前的房地产泡沫,需要对我国金融高管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并加强薪酬监管。
  • 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人口死亡率的下降逐渐成为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长寿风险的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寿险公司的年金保险业务中的长寿风险对冲。本文从金融工程的角度,设计了用来对冲长寿风险的金融工具——长寿债券,依靠有着很大风险池化能力的资本市场对冲长寿风险。结果表明,长寿债券可以有效地对冲长寿风险,而且当寿险公司面临的长寿风险变大时,长寿债券具有更大的风险对冲能力。
  • 摘要:本文借鉴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思路,设置类似贴现因子的关键变量H(t,T),从恒生指数期权市场提取H(t,T)的数值,通过H(t,T)提取出静态远期方差期限结构。本文利用提取的远期方差对长、短期香港政府债券收益率,以及恒生指数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远期方差可以增强短期政府债券收益率的预测性,却不能提升对长期政府债券和股票收益率的预测性的结论。进一步,由于学术界并没有对应该用多少个因子来刻画方差(或波动率)期限结构达成共识,本文设定瞬时方差的三种动态因子模型,通过推导出H(t,T)与瞬时方差的对数线性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法,得出两因子模型最能够较真实地反映香港股票市场瞬时方差变动过程的结论。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