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五届中国金融学年会
第五届中国金融学年会

第五届中国金融学年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10-25

主办单位:对外经贸大学

会议文集:第五届中国金融学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在利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加入股权结构、董事会信息和审计意见类型三类非财务信息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Logistic回归构建了预警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引入非财务信息后建立的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要比仅使用财务指标而建立的预警模型更为理想。
  • 摘要:多元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文构建了动态结构模型,根据2000-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SYS GMM)对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共同保险理论和内部资本效率理论均无法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资本结构的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多元化战略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很可能加剧了债权人和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了企业的负债能力,引起资本结构上升;而资本结构上升又会反过来对多元化行为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引起多元化程度的下降。此外,多元化经营会带来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规模的下降,说明企业多元化行为所增加的负债资金,主要被转移到了企业的核心行业,且并未能取得很好的经营绩效。因此,多元化和资本结构相互影响的过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战略关系特征,却很可能为债权人和投资者带来利益侵害。文章对股权分置改革、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对多元化和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摘要:前期研究用利率变量来解释股价和汇价联动,但经验分析难以获得证明和支持。随后又有大量文献研究各国股价联动或汇市之间联动,但涉及国家样本太少并且尚未获得一致的结论,难以说明这些结果具有普遍性质。rn 本研究采用MGARCH模型(三元GARCH)证明了汇市与两国股市的联动。研究领域不再仅限于从股市到股市,而且两者之间的汇市也受其波及。本研究的结果证明:金融市场规模的不对称性会影响联动出现的显著性;地域和规模越接近,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就越强。这也证明了亚洲金融市场联动具有地域规模特征。
  • 摘要:本文对基于农户特征的农贷市场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贫困农村金融服务与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基于农户的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生存需求的特征之上的,很难满足现代金融供给的成本收益原则的要求。这种不同造成农村金融和正规金融并存的局面。但是合理的看法是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是并行存在的关系,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因此在认可民间借贷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关键是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监督和指导,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民、农业,最终实现农民小康的目标。
  •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境外汇款与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协整方程,实证分析了境外汇款流入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境外汇款流动是顺经济周期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影响境外汇款流入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利差对境外汇款影响较小。顺经济周期性一方面对境外汇款的利他性提出了质疑,同时也表明境外汇款流入具有很强的投机性。
  • 摘要:本文对内生偏好、不完备市场、哈伯格-劳尔森-梅茨勒效应进行了研究。在无限期小国开放经济模型里,融入马歇尔内生时间偏好和不完备资本市场,分析了外部贸易条件冲击对一国经常项目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贸易条件冲击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在合理的函数形式和参数值下,贸易条件改善使经常项目盈余。即,哈伯格-劳尔森-梅茨勒效应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结论同Obstfeld(1982)等的内生时间偏好下开放经济模型显著不同。
  • 摘要:在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产业以集聚的形式出现并形成金融中心,北京集中了大量国内外金融企业,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产业集聚地之一。rn 本文通过对北京金融产业集聚规模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空间方法对北京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求出了金融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了北京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建议。
  • 摘要:本文分析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文章建立了一个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状态空间方法对我国1978-2006年GDP、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估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投资和出口在不同时间点上对GDP的动态影响。
  • 摘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小额信贷,是农村金融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金融创新,为西藏的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途径和经验。rn 本文以长期演化且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认可的小额信贷的典型机制和相应理论为规范,以实际调查数据资料为佐证,力图规范分析和经验实证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和西藏扶贫基金会在西藏农牧区开展小额信贷近10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在覆盖率和扶贫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由于机构自身的性质和西藏农牧区经济的显著差异性,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和西藏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存在着定位模糊、激励不足和推广困难等问题。据此,本文建议应明确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的商业化定位,鼓励邮政储蓄银行西藏分行开展小额信贷以促进竞争;同时,借鉴西藏扶贫基金会开展小额信贷的经验和政府的支持,积极培育政策性小额信贷机构。
  • 摘要:本文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对股市高抑价率主导力量进行了研究。在2005年开始实施询价制以来我国A股IPO抑价率也高居不下,其中机构投资者对高抑价率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机构投资者是一种同时兼具在一级市场对IPO定价有巨大影响力和在二级市场能够获取IPO低定价巨大潜在利益的力量。在目前我国询价制中对询价诸多细节的规定,使我国机构投资者对定价影响力高于承销商的定价影响力,这种由行政规制获得的权利,抑止了机构投资者发挥其自身专业判断、评估与定价力量来影响IPO定价的市场力量,而滋长了机构投资者以低定价来获取二级市场潜在巨大利益的动机,尤其是我国机构投资者家数少难以形成市场竞争时,更容易产生合谋对IPO低定价局面,从而产生IPO高抑价率现象。
  • 摘要:中国资本市场处于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历史阶段。一个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将在中国经济构筑自主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资本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和发展过程所依托的特殊制度背景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的新兴的研究环境。rn 本文以信息披露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制度变迁过程进行分析,透视我国现行资本市场年度报告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寻求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而深化对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理念的认识,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和参考,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摘要:由于货币供应量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宏观层面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热点。本文从长期与短期角度,分别选取1990-2007年、1996年1月--2008年6月、2001年7月--2005年4月以及2005年4月--2008年6月四个时间段重点考察,实证结果发现,我国股市存在长期流动性效应,股价与货币供应量变动有正的相关关系。短期流动性效应受制度性因素等影响表现比较复杂。选择可反映流动性的外汇储备、储蓄存款和存款准备金率指标与我国股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短期看,我国股市受这些变量影响,存在流动性效应。
  • 摘要:本文运用体制转换时间序列模型对上海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⑴上海铜期货市场期货价格具有引导现货价格的波动功能,现货价格的波动也能很快地传递到期货市场;⑵上海期货市场和伦敦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引导关系在2003年底有比较明显的变化。2003年后,伦敦铜期货市场对上海铜期货的单向引导关系开始改变,上海期货价格对伦敦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也在提高。
  • 摘要:本文利用1978-2005年中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增长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从金融的角度揭示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与源泉。结果表明:⑴中国金融发展对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金融发展指标的影响效应是不一样的,金融发展规模主要影响劳动生产率,而金融发展效率主要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作用;⑵金融发展规模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金融发展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格兰杰原因;⑶除了自身的冲击和贡献外,金融发展规模变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冲击和贡献较大,而金融发展效率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冲击和贡献较大。
  • 摘要:家族企业治理是世界范围内讨论的问题,对中国这个家族文化传统最为悠久和深厚的国度而言,研究家族企业有着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对中外学术界对于家族企业治理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整理,对2003年至2006年我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融资方式进行了统计学和个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两职状态与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率呈负相关;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与负债融资负相关;家族企业在股权比较集中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股权融资,而在股权比较分散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负债融资。
  • 摘要:金融资产的收益一般不服从正态分布的典型特征会导致以CAPM为基础的基金绩效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投资者根据这些指标无法选择合适的基金进行投资。rn 本文使用2002年1月~2008年5月期间236支开放式基金的数据,基于“绩效评价三角”的指标群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绩效持续性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即使考虑资产收益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事实,绝大多数绩效指标在短期内也存在一定的持续性,几乎所有的绩效指标在中期中都不具有持续性。
  • 摘要: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融资成本、债务结构和商业信用三个维度研究了民营企业信贷歧视问题。研究发现,与非民营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承担了更高的融资成本;民营上市公司获取长期借款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在信贷紧缩时期更加如此;另外没有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倾向于更多地使用商业信用的证据。在时间趋势上,民营公司信贷歧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明显改善。
  • 摘要:本文将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分成四类,并总结了国内外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估计方法。利用中美利率数据证明了利率市场的有效性,估计方法和数值优化方法都会对模型估计结果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所有市场利率数据的新估计方法得到的参数会更加准确,可以消除利率市场的套利机会。遗传算法的估计结果不太稳定,单纯形法估计结果对初始值比较敏感,而矩形分割法的估计结果最为稳健。
  • 摘要:银行业全面开放之后,外资银行既可以以分支机构的形式,也可以以战略投资者的形式进入中国信贷市场。本文从信息和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外资银行的进入条件和进入模式。结论表明,如果外资银行的成本优势不明显且面临明显的信息劣势时,外资银行不会进入;反之,如果外资银行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那么外资银行会选择独立发展模式;如果不能直接进入,在特定情况下,外资银行还可能通过与处于相对信息劣势的中资银行进行战略合作的方式进入。无论是独立发展还是战略合作,一旦外资银行进入,处于信息优势的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都会减少,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增加,市场利率也会相应降低。
  • 摘要: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径。选取本土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衡量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利用199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有限地促进了本土企业的出口增长。非国有内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尽管对出口贡献在上升,但由于制度摩擦和规模摩擦等原因难以从正规金融体系中获取充分的融资支持,国有银行寡头垄断的金融市场结构因此抑制了本土企业出口绩效的持续增进。应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多层次融资渠道,为企业改善贸易竞争力提供合理有效的外部环境。
  • 摘要:本文对金融发展与FDI在地区资本配置方面发挥的作用及两者间是否存在替代性关系进行了考察。文章以1999~2006年间我国28个地区27个工业行业为样本,借助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构建以非国有部门信贷比重等来衡量的金融发展指标,运用系统广义矩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和FDI显著改善了地区资本配置效率,但两者间的竞争和挤出效应妨碍个体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一问题在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尤其突出。
  • 摘要:本文运用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的出口额占进口额的比例和利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出口占进口比和名义利率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二者间是负相关关系。测算了每单位实际利率变动对出口占进口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样本的影响值小于0,这个结果显然和传统理论的解释相异,为此建立了一个存在交易费用的两阶段开放经济模型,解释我国的情况。
  • 摘要:本文以我国股市2007年以来2·27和5·30两次股市大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海证券义易所投资者高质量的账户交易数据对机构投资者在大跌当日和前后的买卖交易行为,探讨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股市大跌中的交易行为及其在股市大跌中扮演的角色。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否稳定股市与其类型有关:B类投资者(主要是法人机构)对股市大跌起推波助澜作用;而D类投资者(主要是公募基金)在两次股市大跌中表现刚好相反。在对机构投资者行为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B类投资者对政策性信息并不敏感、但对投资者情绪指数反应较为敏感,浮动盈亏是其交易的得要影响变量:D类投资者基本属于价值型投资,浮动盈亏和外部政策性信息会有显著性影响,但投资者情绪没有显著影响,这一方面反映中国政策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该类投资者比较稳健。因此,监管部门仍然要加大力度发展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发挥稳定市场作用,但要关注B类投资者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 摘要:本文以创业企业家的个性特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创业企业家个性特征理论的基本框架,利用投资者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数据,探讨了创业企业家的个性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影响路径,论证了创业企业家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管理实践对提高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并对发展我国创业投资企业提出了建议。
  • 摘要:本文用1986-2007年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中美双边投资对双边贸易及两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文章认为:长期中国对美FDI对美中贸易逆差有扩大效应,而美国对华FDI对贸易逆差有缩减效应;中国跨国企业对中国对美进、出口的增加要快于美国跨国企业的相应影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与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明显。文章认为对美直接投资战略选择应明确当前国有企业作为对美投资主体的时序性,加强对美效率导向型投资和提高对美直接投资的有效性。
  •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我国区域间储蓄投资相关性及其所体现的区域间资本流动性。截面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我国区域间资本流动性介于国际情形和发达国家内部情形之间,并且不断加强。但是,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间资本流动性显得更弱一些,即使正在加强也较为缓慢。2003年以来,区域间的储蓄投资短期转化系数出现急剧上升,且明显高于高于长期转化系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Puzzle”,虽然可以部分地解释为区域规模效应的影响,但更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区域间金融市场分割现象。在考虑经济周期因素和财政政策因素的影响后,我国储蓄投资相关性仍然较高,区域间资本流动性依然较弱。
  • 摘要:本文对中国证券基金市场中的明星现象进行了研究。运用2005年至2007年的数据,发现明星基金家族中的明星基金会否产生“溢出效应”,即他们不仅会自身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资金,而且还可以让同家族中非明星基金也享受到资金净流入的增加。然而,对于排名靠后的基金,却没有发现显著的资金净流出。因为这种资金净流入与净流出的不对称性,那些投资管理能力弱的基金家族就可能采取明星策略,通过人为制造明星基金而成为明星家族。明星基金的“溢出效应使整个家族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净流入,自然管理费也可以增加。研究发现,旗下基金业绩差距越大,规模越大,前期没有明星基金的家族制造明星的动机越强,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明星,在未来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
  • 摘要:本文利用1999年1月-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在Weymark(1997)和Sachs(1996)等基础上,分别估计了模型依赖的和非模型依赖的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和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指数。两种方法的结果都表明,人民币近十年来一直处于升值压力之中,这种压力在2005年后有所缓和。但是,利用两种方法所估计的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大小和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程度却并不一致。在估计潜在货币危机方面,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也不一致。利用非模型依赖的方法对我国潜在货币危机的研究表明,2005年以后,我国面临潜在危机的频率提高了,人民币面临过度的升值压力。因此,人民银行应更多地让汇率变化来吸收和化解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以避免潜在危机的冲击。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发展中经济体隐性失业的存在如何削弱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作用。理论模型表明,隐性失业抑制工资水平和不可贸易品价格随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的上涨幅度,从而削弱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用186个经济体1974-200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我们以农村人口比重作为衡量一个经济体隐性失业的指标,发现农村人口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实际汇率随相对人均收入提高的幅度就下降约0.1个百分点。我们的分组检验还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农村人口比重对B-S效应的削弱程度越强。
  • 摘要:本文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5分钟高频数据为例,全面对比了基于日收益数据的历史波动率模型和基于高频数据的实现波动率模型对其价格波动的刻画和预测能力。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本文运用滚动时间窗的样本外预测法,实证计算了不同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日波动率预测,并进一步运用具有Bootstrap特性的SPA检验法,实证评估了各种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波动预测精度。实证结果显示,基于高频数据的实现波动率模型以及加入附加解释变量的扩展随机波动模型是预测精度较高的波动模型,但在金融学术界和实务界常用的GARCH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波动率预测能力最弱。
  • 摘要:本文结合相依结构函数Copula和极值理论EVT,构建了我国股票市场经流动性调整的La‐Copula‐EVT风险价值模型,并用沪深收益序列的分笔高频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沪深股市收益序列的上尾和下尾都存在较高相关性,后验测试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对实际损失进行很好的拟合。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沪深股市的风险价值和预期不足在不同置信区间的敏感度差异,确定了适合La‐Copula‐EVT模型的最优置信度区间。
  • 摘要:公司文化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利用公开资料刻画了企业文化强度。利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企业文化对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⑴企业文化强势的企业倾向于从企业内部晋升经理;⑵企业文化强势的企业往往具有较低的负债率;⑶企业文化强势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好的企业绩效。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对个股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不同规模(或流动性)股票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从股票规模的角度发现:规模大的股票表现出比较大的升值效应,市场表现变化幅度比较小,以及波动性变化幅度比较小;而规模小的股票表现出比较小的升值效应,市场表现变化幅度比较大,以及波动性变化幅度比较大。从股票流动性的角度发现:流动性弱的股票表现出比较大的升值效应,市场表现变化幅度比较小,以及波动性变化幅度比较小;而流动性强的股票表现出比较小的升值效应,市场表现变化幅度比较大,以及波动性变化幅度比较大。在考虑了世界资本市场的变化情况后,这些结论仍然成立。
  •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三期的跨期叠代模型,分析了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在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加入其他一些控制变量之后,对计划生育前后的分省城镇居民储蓄率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青年抚养率、老年抚养率、预期寿命、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率对居民储蓄率有着显著的影响,符合理论的推断。其中,老年抚养率对居民储蓄率具有极强的负向影响。本文推断,随着青年抚养率达到了下限,而老年抚养率的上升,由此判断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已经渡过了最高的峰值,并且在以后十年有急剧下降的趋势。
  • 摘要:本文将隐藏类型和的隐藏行动结合在统一的模型框架中,研究了不完全信贷市场中企业净资产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解释了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和对大中企业过度放贷会同时出现的原因。中小企业面临的“不公平”融资条件并不意味着政府支持和补贴中小企业贷款一定可以提高信贷配置效率。虽然补贴可以帮助部分高能力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但同时也容易加重过度放贷并降低信贷配置效率。适当的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贷配置效率,但作用范围有限。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和大中企业过度借贷共存是短期内靠政策干预难以完全消除的内生困境。
  • 摘要:本文根据现代金融学理论,运用基于广义误差分布(GED)的ARMA(1,1)-GARCH(1,1)模型对我国股市“申购日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沪深两市都存在显著的负“申购日效应”这一“异象”;这种效应主要发生在新股发行规模不大的申购日;下跌走势阶段与上升走势阶段的“申购日效应”相比,前者的负效应比后者大;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与“申购日效应”发生概率以及负效应程度负相关。
  • 摘要:本文对升值性货币危机下中国的货币政策选择进行了探讨。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双重困境,如何采取合适的货币政策避免可能出现的“滞涨”,是货币政策当局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现有货币危机理论并未对升值性货币危机提供现成的政策建议,在贬值性货币危机模型基础上构建升值性货币危机模型,提出货币升值性预期条件下最优的货币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根据升值性货币危机模型,目前条件下,中国的最优货币政策是停止人民币继续升值,打破人民币不断升值预期,同时继续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 摘要:本文对商品期货投资收益的确定进行了探讨。按照持有期货合约的部位,将商品期货交易者细分为:标的商品生产商、加工商和投机者。在满足终期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通过联立商品期货、现货和证券市场,推导出一个商品期货投资收益模型,证明了商品期货投资收益由期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溢价和非系统性风险溢价两部分组成,并解释了“持有期成本套利”、“现货/期货溢价”和“资本资产定价”三种理论适用于确定商品期货投资收益的前提条件。根据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的实证结论,说明发展商品基金、减少证券—商品期货市场跨市场投资的交易成本等措施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 摘要:本文对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侧重点是微观组织结构中的做市商、订单流以及其中包含的信息。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外汇市场微观结构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即期外汇市场上的研究结果。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订单流与汇率之间的模型,揭示了订单流与汇率之间的关系。
  • 摘要:尽管众多研究都表明股权高度集中环境下大股东会通过关联交易和现金股利来实现利益的输送,但很少有研究分析大股东实现利益输送目标的行为方式选择。rn 本文对关联交易和现金股利两种利益输送方式的收益与成本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既定利益输送程度的限制下,两种利益输送方式存在替代关系的假说。对2002-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现金股利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证实这一假说的成立,发现在相对控股条件下,关联交易与现金股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当政府干预导致利益输送程度无限定时,大股东不再关注利益输送方式的选择。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益输送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我国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发放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
  • 摘要:本文论证了上证指数收益率和它的交易量之间的两种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和同期因果关系,同时分析了三种交易量指标:成交金额,成交量和换手率。成交量与收益率的相关性最强,并且估计出的VAR模型的一阶滞后项回归系数显著。因此我们选择成交量作为交易量指标来展开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拒绝了收益率(成交量)不Granger导致成交量(收益率),不过价对量的预测能力更强一些。收益率对自身和成交量冲击的反应很快趋近于零,但成交量对自身和收益率冲击的反应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成交量只能解释1%左右的收益率变化,而收益率则能解释30%左右的成交量变化。收益率与成交量的同期因果关系为成交量同期导致收益率,表现为量升的同时股价上涨。
  • 摘要:本文考察了公众注意力与股票月度收益之间的关系,发现大众媒体对上市公司的关注度越高,在接下来一个月中,其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越低。以2000年8月到2008年1月作为样本区间内,通过买入低关注度的股票卖出高关注度的股票构建的零投资套利策略具有显著的盈利性,其平均溢价为0.46,经Fama-French(1993)的三因素模型调整后仍然显著,这与Fang和Peress(2007)的结论是一致的。然而,本文发现这种异常收益主要来源于高关注度的股票组合的弱势表现,而不是来自低关注度股票的“未报道信息溢价”,这一点与Fang和Peress(2007)所提出的信息补偿假说相悖,却与基于“有限注意”的“过度关注弱势”假设一致。此外,基于公众注意力的异常收益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引入反转策略组合的四因素模型所吸收,这说明“收益反转”与“过度关注弱势”可能具有相同的行为动因。
  • 摘要:本文通过H统计量研究了我国产寿险市场的竞争程度,通过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研究了竞争程度市场结构方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首先,我国1999-2006年间的财险市场可以判断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同期我国寿险市场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其次,2003年保险业费率市场化的改革对财险和寿险都有明显的影响,直接加剧了竞争程度。再次,竞争度与财险市场公司数量正相关,与寿险市场公司数量负相关。最后,竞争度与集中度的关系在财险业为负相关,在寿险业采用不同的集中度指标考察结果不同。
  • 摘要:本文选择截至2006年底成功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89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了股改复牌前后公司流通股股东的累计超额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⑴股权分置改革总体而言给流通股股东带来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⑵非流通股比例越高,累计超额收益越低,这说明市场扩容预期对流通股股东利益存在负面影响;⑶股权制衡度越高,累计超额收益越高,表明制衡的股权结构对流通股股东利益有积极影响;⑷总资产收益率越低,控股股东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累计超额收益越高。
  • 摘要: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的变化已经成为影响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对上证综指影响的研究,发现相比前人所使用的货币供应总量及其环比增速变量,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变量更适宜于解释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一个更有意义的结论是,与一般市场人士的判断相反,不是M1与M2增长率的差,而是M1的增长率更能解释指数的涨跌。
  • 摘要:转换成本是市场经济主体从一家供应商转向另一家供应商时所承担的机会成本。本文在对我国个人银行客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735份有效数据,揭示了转换成本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除了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因素外,银行-客户关系和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状况的评价对转换成本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服务评价越高,转换成本就越高。以上发现对于我国零售银行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但融资难成为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本文利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2005年全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库,运用计量统计经济实证模型分析,研究了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及对其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为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资金难,非正规金融是当前农村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主渠道。对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而言,提供什么融资渠道的金融供给并不是当前的首要问题,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要大幅增加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总量,完善对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这样才可能有效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真正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 摘要:本文回顾了主权财富基金的历史沿革和当前国际社会对此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货币政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安排对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负面影响。指出需要改革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体制,一是财政部应该介入外汇储备的管理,二是赋予中央银行更大的独立性,自主决定购买政府债券的时机和规模,切断外汇储备与银行体系流动性之间的对应关系。
  • 摘要:2007年9月24日,我国内地第一只公司债券“长江电力2007年第一期公司债券”正式发行,这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市场正式拉开序幕,无疑对我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公司债券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存在信用风险。“次级债危机”再次凸现信用风险是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如何对含信用风险的公司债券进行定价,成为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rn 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选择结构化模型对长电债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定价分析,研究发现运用结构化模型所得到的长电债理论价格大于实际交易价格,产生这一价格差异的原因可能包括模型缺陷、流动性风险、债券存在嵌入期权等。此外,本文还发现资产价值波动率、违约门槛值、相关系数、回收率等参数估计值、无风险利率数据样本及回售期权对长电债的理论价格影响较小;而负债价值的估计值、利率模型(无风险利率为常数利率)和担保条款对长电债的理论价格影响较大。
  • 摘要:如何引导外资银行增加东道国的信贷可得性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是目前理论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和国内信贷供给的关系,从市场均衡结果、社会福利、成本效率等几个角度对外资银行进入发展中的东道国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并不必然增加一国的总体信贷水平、也并不必然提高东道国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和整体社会福利,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 摘要:本文运用1994~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固定资产投资、海外净资产和政府支出季度数据,对开放经济中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短期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对我国GDP的增长具有负面影响,而海外净资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政府支出对GDP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当前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在于运用综合手段,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的同时,积极扩大内需,鼓励投资和消费以应对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和我国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风险。
  • 摘要:在银行对特定借款人信息私有条件下,银行同业竞争会导致银行在借款人选择过程中对特定借款人信息的发散,使银行丧失对借款人的信息优势。rn 本文通过对Allen和Gale(2003)模型的改进,发现银行同业竞争会加剧银行体系脆弱性发生的可能。银行同业竞争加剧条件下,对银行信息的公开和监督有助于缓解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发生。
  • 摘要:本文通过对1995-2006年间发生的55例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事件为样本,通过会计研究法分析了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公告日前一年到后三年的会计指标的变化,并通过非参数估计的方法对经营业绩财务指标的变化显著性检验,外资并购显著地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绩效,并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此,外资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双赢机制。然后对若干与绩效指标变化相关因素的指标的相关因素的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被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例以及被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否在境外的业绩影响均不显著。
  • 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日益市场化,升值趋势明显,迄今升幅超过18%。本文利用汇改以来我国若干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从财务数据的角度分析了汇率变动对银行的影响,对人民币汇率与银行股价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指出了上述实证分析结论的政策含义。
  • 摘要:本文针对近期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是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上涨,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及其与股票市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从人口红利角度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年青劳动力较多的人口红利期具有较高的储蓄水平,这将有助于投资水平的提高,而老龄化社会中储蓄率的下降将会引起资本收益的降低。从家庭与厂商行为的市场均衡条件出发,通过寻求最优储蓄率,找出了储蓄与资本收益间的关系,构建了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模型,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理论预期,即人口老龄化将导致资产收益下降。通过实证方法建立相应的数量经济模型来解释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很小。
  • 摘要:本文考察了国外的年金制度运营模式与体制结合中国企业年金运行的现状,分析了年金运营中的投资风险和道德风险,并深入探究了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的三个主要层面。揭示了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利用经济学中的经典委托代理问题的模型及其满足约束和激励相容的假设,根据现实状态下的条件,得到企业年金运营中防范道德风险的最优激励机制。根据模型得出的结果,提出了构建高效年金治理结构、设立激励相容机制、设立补偿机制、建立多层运营监管系统等一系列方法。立足经典模型理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措施方案防范我国企业年金运营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 摘要:2006年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董事会秘书在上市公司中的作用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公司法》在修订前没有董事会秘书职位定位的规定,是造成董事会秘书缺位的直接原因。新《公司法》从法律意义上第一次确认了董事会秘书的地位,可能会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rn 本文依循Kim and Verrecchia(2001)度量信息披露质量的方法,通过对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新《公司法》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董事会秘书持股会降低信息披露质量,而董事会秘书的年龄、任职时间、教育水平、兼任情况和相关经验等对信息披露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 摘要:本文从股权内在价值和流通权价值的角度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逻辑分析,发现补偿机制可概括为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让渡一定量的内在价值以补偿股改引起的流通权价值下降。在公平对价模型中对送股率和限售锁定期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建议监管部门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切实保护流通股东利益。
  • 摘要:本文利用截至2008年2月29日公开披露的减持数据,对大股东减持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凭借对公司估值和业绩前景的优势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减持,高估值且业绩前景差的公司更可能遭受大股东的减持。不同于国外的是,当前市场存在很高的波动风险,这种波动风险对大股东的减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强度减持和轻度减持的动因解释有所不同,估值与业绩前景动因对强度减持行为更具解释力,而高度波动风险是引发轻度减持的主要动因,与大股东的强度减持相比,控股股东的强度减持则传达了估值过高、业绩前景不佳的更明确的负面信号。
  • 摘要:实现城乡统筹,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客观来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前尚不完善。rn 本文针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诠述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文献,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定位和定性、政府的角色和责任、资金的筹集和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理性检视。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重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议。
  • 摘要:本文对税收竞争与税收增长问题进行了探讨。我国税收在高增长的同时仍然受到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强度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全部税收、中央征收额和地方征收额分别下降0.655、0.652 以及0.602个百分点。同时,税收竞争强度的提高,并不具有显著增加预算外收入的作用。从税收竞争指标的实际变化情况看,税收竞争强度指标出现下降的省份有22个;出现上升的只有8个。税收竞争对税收收入的不利影响具有减弱的趋势。东部地区以及工业比重较高的省份仍然是运用税收竞争策略的主要区域。
  • 摘要:非流动性风险是证券定价因子。如何定义一个理想的非流动性代理指标是实证资产定价文献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可获得的中国股市日内高频数据,对资产定价文献中常见的非流动性代理指标的合适性及其在资产定价模型中的解释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换手率是中国股市最适宜的非流动性代理指标,它不仅与基于日内数据的非流动性指标紧密相关,而且在资产定价模型中也表现出良好的解释力。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发展中经济体的结构转型如何削弱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作用。理论模型表明,结构转型抑制工资水平和不可贸易品价格随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而上涨的幅度,从而削弱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用184个经济体1974-200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以农村人口比重作为衡量一个经济体结构转型阶段的指标,发现农村人口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实际汇率随相对人均收入提高的幅度下降约0.1个百分点。分组检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农村人口比重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削弱程度越强。
  • 摘要:本文借鉴源于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提出了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揭示了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资本密集型行业的通货膨胀率,资本密集型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之间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程度,以及两个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文章根据模型对中国现实进行了剖析,认为我国此轮通货膨胀表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为农业部门发展相对滞后。
  • 摘要:本文根据外汇储备需求理论,在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长期均衡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外汇储备相对不足,而2000年以后外汇储备超出适度规模,而且过剩差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短期动态调整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
  • 摘要:本文以1999-2004年在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高管在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任职经历对企业获取税收优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企业税外负担较重的省市,高管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在所得税适用税率和实际所得税率上都要显著低于高管没有政府背景的公司。而且,公司所在省市的企业税外负担越重,高管政府背景获取的税收优惠也越多。
  • 摘要:本文以2007年2月27日和5月30日两次股市大跌为研究对象,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高质量的帐户交易数据对不同类型投资者大跌当日及其前后几日的买卖交易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关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方法对各类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及其影响股市大跌的研究发现,D类机构和散户中的大户对市场有重要影响力,其交易行为不仅会影响随后的股价涨跌,也会影响到中小散户的交易策略,他们是上海股市中的知情交易者,且两类投资者在交易策略上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小散户扮演了噪音交易角色,其大量交易为大户提供了流动性;B类机构和D类机构在交易行为上有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
  • 摘要:源于风险决策理论的框架效应研究近年来对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以及行为法律等应用研究领域的影响日渐增大。而股票投资决策又是最典型的风险决策情境,因此有必要对股票投资决策中的框架效应进行检验。rn 本研究采用模拟股票投资情景的实验方法,探索了我国个体投资者股票投资决策中的框架效应问题。实验1使用类似“亚洲疾病问题”的模拟股票投资情景,采用2(积极和消极风险选择框架)×2(较大和较小股票损失额度)的被试间设计,348位个体投资者完成了实验问卷,结果发现:⑴个体投资者在股票投资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⑵股票损失额度对个体投资者在股票投资决策中所表现出的框架效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实验2使用目标框架类型的模拟股票投资情景,采用单因素(百分比信息呈现框架和增加额信息呈现框架)的被试间设计,341位个体投资者完成了实验问卷,结果发现,股票信息的呈现框架对个体投资者的股票投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
  • 摘要:在国际间流动的资本可分为银行存贷资金和证券资本,而最符合“蒙代尔三角”关系的“资本”只有银行资金。本文对1980~2004年间日本证券资本国际流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证券资本二级市场收益率变动和货币利率变动可能不同步不同向,证券资本国际流动通常削弱基于银行存贷资金流动导致的“蒙代尔三角关系”。这为“蒙代尔三角关系”的不完全成立提供了新解释思路,并且表明区分不同资本形式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经验过程为中国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要尽快培育和开放国内证券资本市场,并且本币利率调整应以适应国内经济需要为首要依据,以适度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统筹兼顾。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有明显的增长并已具有了相当规模,但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这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着重要影响。rn 本文阐述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现状,探讨了FDI的区位决定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对各因子和FDI进行了回归检验,对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提出了建议。
  • 摘要:本文对民间金融市场利率与中小企业信贷进行了分析。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所具有的一些典型事实表明:民间金融市场的竞争性越来越强,民间融资的生产性用途是主要的,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关系。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扩张将深刻改变民间金融市场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但是,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对民间金融市场平均利率变动冲击的响应却十分微弱。没有证据支持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利率与中小企业信贷水平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这表明,至少从长期视角来看,“金融抑制”框架或者“新结构主义方法”并不能完全解释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决定。
  • 摘要:本文对经济开放、资本流动与资本集聚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将该理论成功地应用到产业升级的实践分析中,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要素在一国的最终产品部门、资本品部门和研发部门之间流动的规律。经济开放形成的竞争效应使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品部门成为资本流入部门,资本的外部效应使发展中国家的研发部门成为资本流入部门。在扩展模型中,运用资本流动规律分析资本集聚的形成机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报酬率因资本密集型部门的资本品质量相对于劳动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本品质量上升而提高,从而实现了资本集聚。
  •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家公私混合持股持股银行与多家私有银行相互竞争的混合寡占模型,分析混合持股银行以并购私有银行和向境外投资者出售股权两种策略实现国有股比例的同程度变化时,总存款量、各类银行存款量、银行利润、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及其异同。模型结果显示,在达到同国有股比例的前提下,较之引资策略,并购策略将引致在位银行较高的存款量和利润量,但总存款量及社会总福利却较小。
  • 摘要:从货币政策规则的经验估计如泰勒规则看,这些货币政策规则比具体经济模型所要求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更为保守。本文从模型不确定性及决策者对不确定性态度变化的角度,运用美联储数据进行实证来解释这一现象。经过分析发现,若与降低利率的变动相比,央行更为关心产出缺口的稳定性,则央行对模型不确定呈厌恶或呈中性将会大大降低泰勒规则中的反应系数,随之产生较为保守的货币政策,若央行对不确定性呈偏好,则产生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