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音乐感知

音乐感知

音乐感知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音乐、耳鼻咽喉科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1628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星海音乐学院学报、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北方音乐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6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北京市第十六届课外校外教育理论研讨会等;音乐感知的相关文献由23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博、伍建、冉川渝等。

音乐感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628 占比:99.60%

总计:41794篇

音乐感知—发文趋势图

音乐感知

-研究学者

  • 刘博
  • 伍建
  • 冉川渝
  • 吴英
  • 张小云
  • 柏俊杰
  • 裴仰军
  • 亓贝尔
  • 孙宏芳
  • 王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榕
    • 摘要: 《挠挠大怪物》是深受小班幼儿喜爱的一本绘本,故事讲述了大怪物被挠痒痒后就不来欺负小朋友的故事,幼儿听完后特别喜欢相互挠痒痒。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选择了一段快慢明显、简单流畅的乐曲,创设了挠自己、挠同伴的有趣情景。小班幼儿模仿力较强,身体动作是他们对音乐感知的最直接的表现。活动中,我鼓励幼儿跟随音乐的变化交替做挠和变换造型的动作,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
    • 许汝振
    • 摘要: 高中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论依据,素质教育倡导关注学生德体美劳等多方面的“智能”,同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音乐智能也是人类多元智能之中的一种,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音乐感知、欣赏、创作等智能的提升,同时可以促进其他智能的发展和提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笔者提出以下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 郭丹
    •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多学科融合”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其中也包括音乐教学。在多学科融合的视域下,音乐学科可以与语文、美术、体育等相融合,让各个学科之间相得益彰、互通有无,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音乐融合美术,增强音乐感知音乐学科倾向于感知和想象。小学生年龄尚小,其形象思维要比抽象思维活跃,因此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感觉音乐不可捉摸。
    • 余晓凤
    • 摘要: 古筝是一种传统乐器,通过独特的演奏形式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展现乐曲优美的旋律,使听众获得更好的体验。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对于古筝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基于此,本文结合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高职古筝演奏技巧教学方法提出几点有效策略。
    • 孙晶晶
    • 摘要: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音乐课堂可以借助钢琴进行即兴伴奏,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 吴雨桐; 徐百成; 郭玉芬
    • 摘要: 人工耳蜗作为一种人体感觉仿生装置,帮助部分听力损失患者感知到了裸耳无法听到的声音,基本可以满足其安静环境下日常言语交流的需求.然而相比于人类听觉系统而言,人工耳蜗用于感知音乐仍然不尽如人意,提高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人工耳蜗的感音原理、人工耳蜗植入者感知音乐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等多方面综述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感知能力的研究进展.
    • 刘道坤
    • 摘要: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本文从小学一年级口风琴教学的实践为出发点,再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和学习规律、个性特征,利用五线谱校本课程与教材相结合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感知能力和基本演奏技能.
    • 徐俊
    • 摘要: 一、音乐课堂对学生能力的提升1.情感感知能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要着重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通过让他们欣赏音乐作品,真实的感受到词曲作者的感情。要注重音乐感知方面的训练,通过练习让学生提升听觉、视觉以及歌唱技巧的能力。总之,音乐课堂要兼顾欣赏与训练,作为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导,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视听训练。
    • 梅戬; 王小宇; 刘杨; 李景琦; 刘克洪; 杨勇; 丛丰裕
    • 摘要: 研究不同意识水平对音乐感知的差异性,探索不同意识水平与音乐感知之间的关系.被试共43名,其中7名正常意识被试、17名微意识状态(MCS)被试和19名植物状态(VS)被试.获取3种不同意识水平被试在聆听传统民乐《茉莉花》时的脑电,利用基于层次交替最小二乘法(HALS)非负张量分解,对被试在听音乐时产生的脑电提取张量成分,对这些成分做功率谱比率分析和脑地形图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包含的5种信息学特征的EEG响应进行研究,包括中心化波动值(fluctuation centroid)、波动熵(fluctuation entropy)、音阶清晰值(key clarity)、脉冲清晰值(pulse clarity)和调值(mode).结果 表明:1)正常意识被试、MCS被试和VS被试对5种音乐特征的脑电响应在节律上存在显著差异,正常意识被试的alpha波占比高于MCS和VS被试,其中:fluctuation centroid,正常意识被试、MCS被试和VS被试分别为0.687±0.193、0.033±0.022、0.063±0.040(P<0.001);fluctuation entropy,正常意识被试、MCS被试和VS被试分别为0.588±0.132、0.041±0.025、0.085±0.077(P<0.001);key clarity,正常意识被试、MCS被试和VS被试分别为0.668±0.295、0.096±0.103、0.057±0.065(P<0.001);pulse clarity,正常意识被试、MCS被试和VS被试分别为0.672±0.064、0.144±0.242、0.044±0.044 (P<0.001);mode,正常意识被试、MCS被试和VS被试分别为0.432±0.273、0.057±0.049、0.033±0.026(P<0.001).除mode特征外,beta波与alpha波体现相同的统计特征(P<0.05).2)MCS和VS被试对音乐特征的响应在节律上没有差异,均以delta波和theta波的慢波为主.3)在响应激活区域上,正常意识被试对5种音乐特征的响应主要分布于前额叶,MCS和VS被试的响应主要分布在颞叶.研究表明,不同意识水平对大脑加工音乐特征有影响,这为音乐感知与意识关系探索提供新的模型和研究范式.
    • 孟庆媛
    • 摘要: 音乐感知能力涵盖旋律感、节奏感以及音高辨别能力等,是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和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已经成为音乐教学课堂的首要任务.尤其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音乐学科在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愈加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